收藏 纠错 引文

1918—1921罗马尼亚的政治生活

ISBN:11190·027

出版日期:1979-01

页数:455

字数:314.0千字

点击量:9549次

定价:1.2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罗马尼亚人民的历史,充分证明罗马尼亚人民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人民起义,频繁和灵活的外交活动,正义战争和革命——为反抗压迫和异族侵略、争取民族自由和社会正义、争取自由的和尊严的生活、争取建立统一和独立的国家而不断斗争的坚定不移的决心。1916年罗马尼亚为解放几个世纪来处于异族统治下的罗马尼亚领土而宣布参加大战,即是其中一例。

* * *

罗马尼亚人民是欧洲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它的历史发端于葛特-达契亚人。罗马尼亚人民是在喀尔巴阡山-多瑙河-黑海地区,即布雷比斯塔和德凯巴鲁斯的古老的达契亚领土上形成的,并获得了统一的发展。他们自古居住在这里,从未间断过,为这个地区的不断的社会经济繁荣作了不懈努力,并给这个地理空间的后来的整个社会历史发展打上了烙印。罗马尼亚人民作为希罗多德所说的“色雷斯人中间最正直和最勇敢的”葛特-达契亚人的后裔,素以热爱真理和正义,敢于斗争和英勇无畏,渴望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和完全自由地创造自己的未来的意志著称。欧洲的民族大迁徙之所以没有能改变罗马尼亚人民的文化和精神特征,其原因就在于此。

罗马尼亚诸封建国家的建立,标志着罗马尼亚人民历史上的一个新时代,罗马尼亚人民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中的一个新时代。

为了确保自己能在这片领土上取得连续的不断发展,罗马尼亚人民不得不顽强地抵抗侵略者的无数次进犯。杰卢、格拉德、梅努莫鲁特、伊昂、法尔卡什、利托伏伊等著名大公对毗邻几个大帝国的扩张主义倾向的英勇反抗,即是见证。巴萨拉布一世在1330年于波萨达取得的打击侵略者的胜利和博格丹一世领导的反对异族统治的伟大战役,奠定了罗马尼亚国6131209和摩尔多瓦的独立。同时,由于罗马尼亚人的斗争,建立了特兰西瓦尼亚这个自治公国。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同志指出:罗马尼亚诸封建国家以及后来的罗马尼亚民族和统一的罗马尼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在罗马尼亚人民同当时的三大帝国,即最初的奥斯曼帝国以及后来的沙俄帝国和哈布斯堡帝国毗邻的条件下发生的。这种环境促使我国人民在四百多年的时间里成为接踵而来的异族统治政策的争夺对象,促使我国人民不得不为捍卫自由、独立、自身的生存和古老的国土而进行艰巨的斗争。6131210

十四世纪末和十五世纪初,奥斯曼帝国的侵略锋芒直指多瑙河,严重地威胁着罗马尼亚人的领土完整和独立。老米尔恰及继他之后的其他君主,虽然取得了反土耳其斗争的辉煌胜利,但多布罗加终于从我国躯体上被割走,并在1484年并入奥斯曼帝国。

由于罗马尼亚人民对侵略者的顽强反抗,罗马尼亚诸国的经济和政治实力以及罗马尼亚历代君主在光荣的斗争中赢得的声誉,罗马尼亚国、特兰西瓦尼亚和摩尔多瓦非但没有被划为土耳其的省(即帕沙辖区),而且促使土耳其政府承认罗马尼亚诸国君主的主权,承认罗马尼亚诸国有权根据自己的法律和制度自由地进行治理。在这几个国家交纳一定数目的贡金和提供其他利益后,土耳其有义务维护它们的领土完整。根据这些被称为“特惠条约”的文件,无论是罗马尼亚国、摩尔多瓦还是特兰西瓦尼亚,都从来没有并入过奥斯曼帝国,而是在接受封建宗主关系的条件下保持了自己的独立。尼古拉·伯尔切斯库在揭示同土耳其政府缔结的这些条约的特殊政治意义时写道:根据这些条约,“我国保持了用自己的法律治理的权利、宣战和缔结和约的权利以及选举自己的民族首脑的权利,而只需承担交纳少量贡金的义务。……这些是我们的权利。我们的祖先为了给我们留下这份遗产而流了他们宝贵的鲜血,我们的义务是为我们的子孙保持同样的权利。”6131211

在老米尔恰、丹二世、弗拉德·采佩什、洪尼多阿拉的扬库、大什特凡、阿富马茨的拉杜、彼特鲁·拉雷什、勇敢的扬-伏德、勇士米哈伊、马特伊·巴萨拉布和康斯坦丁·布伦科维亚努等爱国君主的带动下,人民群众谱写了为保卫古老的国土、争取土耳其政府尊重它不止一次践踏的、同罗马尼亚君主签订的条约而英勇斗争的诗篇。农民肩负了这些战斗的重担。在危亡关头,他们在深刻的爱国主义感情的鼓舞下,组成了我国的“大军”。农民群众在历次具有社会性和民族性的大起义中(1437年起义,1514年格奥尔基·多扎领导的起义,1784年的霍里亚、克洛什卡和克里山起义)证明了自己的革命品格,成为波萨达(1330年)、罗维内(1393年)、瓦斯卢伊(1457年)、日利什蒂亚(1574年)和克卢格雷尼(1595年)等战役的光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为了维护和加强条约承认而受到奥斯曼帝国越来越严重威胁的独立和自治,一些罗马尼亚君主在深刻的爱国主义鼓舞下,懂得只有建立罗马尼亚诸国的共同战线,才能有效地抵抗扩张主义势力。这个一贯的政治方针有力地说明了罗马尼亚各省之间的有机的联系,说明只要把受威胁的国家的力量聚集在一起,就能阻挡奥斯曼的侵略,拯救欧洲文明的成果。

在罗马尼亚人争取自由的斗争烈火中,越来越清楚地说明,实现罗马尼亚诸国政治统一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这是罗马尼亚人民的历史发展本身所决定的基本目标。扬·内古尔切、米隆·科斯廷、康斯坦丁·康塔库齐诺、西米翁·什特凡、迪米特里·康特米尔、萨米尔·米库、彼得·马约尔和格奥尔基·欣卡伊等我们民族的伟大学者,坚持了罗马尼亚人民是统一的这一思想。例如,编年史家米隆·科斯廷在《摩尔多瓦人,他们的祖先起源于那个国家》中说:“……今天摩尔多瓦和蒙特几亚国家所在的这片土地,即是达契亚,还包括阿尔迪亚尔以及马拉穆列什和奥尔特地区。所有历史学家不知道比达契亚这个名字更古老的名字。”6131212

博格丹·P·哈斯德乌在谈到各地的罗马尼亚人的地域和语言的统一性时写道:“多瑙河这一带的全体罗马尼亚人天生具有如此紧密的统一性,即使是从严格的地域观点来看,也不可能分辨出谁是摩尔多瓦人、蒙特尼亚人或阿尔迪亚尔人!不仅在语言方面,而且在地域方面,绝对不可能在摩尔多瓦人和蒙特尼亚人之间划一条分界线。……摩尔多瓦人即是蒙特尼亚人,蒙特尼亚人即是摩尔多瓦人,摩尔多瓦人和蒙特尼亚人即是特兰西瓦尼亚人,特兰西瓦尼亚人即是摩尔多瓦人和蒙特尼亚人,这就是这幅史无先例的民族统一性的壮观图画的唯一可能有的真实画面!……地球表面上不存在摩尔多瓦、特兰西瓦尼亚和蒙特尼亚,只存在一个罗马尼亚,她一只脚踏在多瑙河上,另一只脚踏在喀尔巴阡山的最遥远的支脉上。她只有一个躯体和一个灵魂,所有的神经和所有的叹息相互发生着共鸣,犹如索福克勒斯悲剧中的安蒂戈娜对她姐妹伊斯美娜的低语……”。6131213

许多外国学者也肯定了罗马尼亚人民的地域和语言的统一性。例如,安东·玛丽娅·德尔·希亚罗·菲奥伦蒂诺在《瓦拉几亚近代革命史》中写道:“今天称为瓦拉几亚的全部土地是古代达契亚的一部分,古达契亚包括今天的地理学家称为特兰西瓦尼亚、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的诸省。……在他们的语言中,他们自称为罗马尼亚人,称他们的祖国即瓦拉几亚为罗马尼亚国,称他们的语言为罗马尼亚语……”。6131214

迪米特里·康特米尔在他的一部著作中引证了《地理学家格洛弗里》一书里约翰·布恩关于罗马尼亚人及其国家的评述:“这些国家(即摩尔多瓦、蒙特尼亚和阿尔迪亚尔)的居民过去称为葛特人,根据普利尼乌斯的记载,罗马人称他们为达契亚人。在此之后,这个达契亚又分离出其他两个名称。从前称为中达契亚的部分,后来称为特兰西瓦尼亚,即我们所说的阿尔迪亚尔。在这个地区和多瑙河之间,称为小瓦拉几亚,即蒙特尼亚。在小瓦拉几亚和普鲁特河之间,以及普鲁特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间直到黑海,称为大瓦拉几亚,即摩尔多瓦。同一个地理学家在第九章中谈到特兰西瓦尼亚时说:今天名称不同的这些国家,即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在更早的时代只有一个名称,叫做瓦拉几亚。”6131215

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主权的理想,消除奥斯曼军队的不断进犯的严重威胁,勇士米哈伊谱写了民族史诗的篇章,赢得了罗马尼亚人的世世代代的敬仰和感谢。罗马尼亚人民把勇士米哈伊看作争取国家统一和捍卫国家独立斗争的英雄。勇士米哈伊实现了罗马尼亚诸国在政治上第一次重新统一,把古达契亚的几乎全部领土置于自己的权力之下。1600年,勇士米哈伊在雅西冠有“罗马尼亚国、阿尔迪亚尔和整个摩尔多瓦国家君主”的称号。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同志高度评价罗马尼亚人民历史中的这一辉煌时代,着重指出:勇士米哈伊这位伟大的大公领导下实现的统一“以金光闪闪的大字永载我国史册,这一事件成为光辉的象征,鼓舞着向往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的世世代代”。6131216

但是,处于野心勃勃地侵略别国领土时期的毗邻几个大帝国,对这些崇高的英雄主义行动置之不顾,总是践踏自己所承担的义务。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奥斯曼帝国把特兰西瓦尼亚(1699年)、奥尔特尼亚和巴纳特(1718年)以及布科维纳(1775年)这几片领土从罗马尼亚诸国的躯体上割让给了哈布斯堡帝国,虽然它无权这样做。沙皇俄国在1812年吞并了比萨拉比亚。

往往是在罗马尼亚领土上进行的这些帝国之间的许多次战争,促使民族财富遭受洗劫,许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被毁灭或者抢走,阻碍了这个时期的罗马尼亚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

但是,值得着重指出的是,罗马尼亚诸国虽然处于以这种或那种形式推行同样的统治和压迫政策的三大帝国的包围之中,却始终成功地保持了自己的自治,并且成为巴尔干其他各族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强大支柱。

虽然异族帝国企图阻止任何进步变革,特别是扼杀罗马尼亚人民争取统一和独立发展的愿望,但是没有任何人,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挡罗马尼亚人民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的客观进程,他们在文明和进步道路上蒸蒸日上的进程。1791年的“请愿书”运动,图多尔·弗拉迪米雷斯库领导的1821年革命,1848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59年两公国联合和1877年宣布完全独立,乃是争取自由和社会正义斗争史上的伟大时刻,争取罗马尼亚人民的民族权利斗争史上的伟大时刻。这些事件说明了蒙特尼亚人、摩尔多瓦人和特兰西瓦尼亚人要求在同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疆界内统一起来的决心。杰出的革命家和学者尼古拉·伯尔切斯库在上世纪中叶写道:“民族统一是我国最勇敢的君主、一切最伟大的男儿的甜密梦想,他们体现了人民的个性和思想,并向世界展示出来。他们为了这一梦想而生活,劳动,受难和死去”;切扎尔·博利亚克同意伯尔切斯库的观点,并补充说:“罗马尼亚统一为一个国家,并非只是几个最先进的罗马尼亚人头脑里的想法;不是1848年以来的争论中出现的想法;它是自从历史开始向我们揭示了达契亚的某些情况之后,存在于罗马尼亚各地的民族感情。”

1859年,我国人民的统一意志冲破了土耳其政府和某些强国,如充当罗马尼亚诸国的保证国角色的奥地利和英国的公开阻挠,取得了胜利。亚历山德鲁·伊昂·库扎当选为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国两国的君主,说明人民深深懂得如何实现自己的迫切愿望。当时国际环境虽然不利,但人民群众给予了热忱和衷心的支持。这样,实现了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国的联合,这是建立统一的罗马尼亚民族国家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争取自由和民族独立的斗争,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两公国联合后不到二十年,我国人民用手中的武器和巨大的流血牺牲,赢得了祖国的完全独立。

推行强权政策和发号施令政策的列强,虽然在1878年承认了罗马尼亚的独立,恢复了它对于多布罗加的主权,但在边界的其他部分损害了它的领土完整。

宣布完全独立——就象我国的立法议会当时所说的那样——,废除了土耳其政府的宗主权和沙皇俄国的时而公开时而隐蔽的保护权,以及1856年巴黎协定确定的欧洲七国的监护。这样,为罗马尼亚开辟了新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加强争取建立统一的罗马尼亚民族国家的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罗共纲领》在谈到这个伟大事件的历史意义时着重指出:“取得民族独立,乃是罗马尼亚军队反对奥斯曼帝国的英勇斗争的结果,是我国人民要求自由和独立的坚定意志的产物。它再一次证明了我国人民的巨大斗争力量,给予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新的强大推动,对罗马尼亚沿着社会进步道路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产生深刻影响,使我国人民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而日益强大起来。”6131217

为维护独立和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而斗争,乃是后来几十年间罗马尼亚人民的最重要的课题。在1893年创建的工人革命政党指引下,工人阶级接过了喀尔巴阡山两麓的劳动人民争取社会解放和民族解放的伟大斗争理想的旗帜,把这一斗争提高到新的阶段。以《未来的达契亚》这个意味深长的名称命名的社会主义杂志在1883年写道:“我们要原来的达契亚,因为历史和法,传统和全民意志,过去和现在给予我们向往罗马尼亚达契亚的权利。”6131218

罗马尼亚的进步这一合符规律的需要,是同实现罗马尼亚各个地区统一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的理想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它是我国人民近代历史时期的一个基本问题,罗马尼亚民族的未来,它后来在进步和文明道路上的发展本身,取决于这一问题能否解决。因此,争取建成民族国家的斗争理想鼓舞着一切社会阶级和阶层,是罗马尼亚一切政党的行动纲领的源泉。

民族解放斗争问题在社会主义运动纲领中,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先锋战士的著作中得到了确凿有据的论证。这些先锋战士强烈反对异族统治,庄严地宣布我们民族象一切民族一样,具有自由和独立生活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罗马尼亚文化的光辉代表之一,罗马尼亚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理论家康·多布罗加努-盖里亚在谈到完成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过程的必要性时写道:“一个国家是一个社会机体,必须作为包括全部民族地域的完整机体才能发展。象波兰或者罗马尼亚的一部分那样分成几块,它的发展是最不正常和最不健康的。”6131219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罗马尼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罗马尼亚人民的民族意识的增强,历史上属于罗马尼亚的各个地区的民族解放斗争的史无前例的高涨,在罗马尼亚民族面前提出了把罗马尼亚的所有这一切地区统一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的迫切需要。

1914年7月在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或称协约国)之间爆发的世界大战,乃是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阶段所固有的资本主义各国不平衡的、跳跃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在这个阶段,德国和美国等一些国家获得了迅速发展,超过了老的工业国和殖民地宗主国——英国和法国。这改变了实力对比,导致了暂时平衡的破裂,因此只有通过武力来达到新的平衡。

早在世界大战开始之初,罗马尼亚的社会主义者就清醒地估计了这场世界大动乱的性质,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对国际事件进行了最深刻的分析。社会主义理论家康·多布罗加努-盖里亚指出:“这场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并且是由帝国主义的世界政策挑起的。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政策就是资本主义列强争夺对于世界的经济的也必然是政治的统治。这种统治意味着破坏比较落后的弱国特别是小国的独立,而决不是促使它们复兴和保持完整。”6131220

在另一篇著作中,盖里亚着重指出:“这场战争首先是资本主义列强几十年来追求的对世界进行经济统治的帝国主义政策的结果。这一帝国主义政策支配着各个文明大国的整个社会政治生活。”6131221

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的其他一些领导人对世界大战也作了同样的评价。

例如,叶卡捷琳娜·阿尔博雷写道:“……英国和德国之间的殖民竞争,建立在资本主义物质利益即通过间接税越来越沉重地压榨着俄国各族人民的几十亿法郎问题基础上的同盟,用极端爱国主义的复仇谎言,用俄国的几个世纪的梦想——巴尔干半岛的泛斯拉夫主义的谎言联结成的同盟,德国的甚嚣尘上的军国主义,不能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克虏伯的大炮过剩生产必须结束,奥地利的资本主义结构不能同组成奥地利的各民族的长期争吵并行不悖地发展下去。”6131222

米·格·布若尔则揭示了促使帝国主义宣战的另一个因素,即企图使工人阶级偏离自己的斗争:“世界各地的统治阶级认为战争也是取消阶级斗争的一个工具,是打垮无产阶级、扼杀伟大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工具。”6131223

康·多布罗加努-盖里亚注意到战争并不能解决阶级矛盾:“它没有消除对抗,也没有最终解决现实社会(资本主义的)的深刻矛盾,相反它扩大了这些矛盾,暴露了它们的全部丑恶性,并使人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造成了什么样的骇人听闻的可怕后果。”这位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先锋战士认为:只有“社会革命才能解决和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对抗和荒谬的深刻矛盾……”。6131224

在帝国主义世界冲突爆发之际,罗马尼亚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列强争夺某些重要利益的场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争夺的对象,它不得不考虑到当时环境的复杂性,并根据这种情况采取行动,以保障自己的独立、主权和完整,实现罗马尼亚人民几个世纪来的愿望——建立统一的罗马尼亚民族国家。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最初在罗马尼亚舆论界除了引起恐惧(因为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后,很可能接着对罗马尼亚宣战)之外,还引起了更多的希望,因为列强之间的冲突可能造成有利于实现民族愿望的政治环境。

为了决定罗马尼亚对待欧洲冲突的立场,在1914年8月于锡纳亚召开了王位委员会会议。会议决定宣布罗马尼亚武装中立。这次会议的决议说:“罗马尼亚将枕戈以待,在它认为必要和符合它的利益的时刻和场合参战。”

这个决议是民族政策的胜利。罗马尼亚的舆论界,尽管当时的政治态度各有不同,但都热烈希望建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只不过各个集团和个人对于如何实现这一愿望的方法、途径和形式的看法是不同的。

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基于对帝国主义战争的爆发给罗马尼亚造成的具体条件的分析,支持罗马尼亚中立。罗马尼亚社会主义者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沙皇俄国的反动作用的论述以及世界大战的爆发所造成的形势为基础,考虑到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发动战争所追求的兼并政策,始终不渝地认为必须奉行严格中立的外交政策。罗马尼亚社会主义者奥托伊·克林指出:“的确,两个阵营都需要我们的援助。但是,没有一个……希望我们强大起来。它们尤其反对我国不作出重大牺牲而强大起来。如果沙皇俄国被打垮了,奥地利决不会袖手旁观,……因为正如它不能容忍一个大塞尔维亚一样,也不能容忍一个大罗马尼亚,即使这个大罗马尼亚是同它的一个敌国对立的。如果奥地利被打垮了,我们可以断定,俄国将更加强烈地反对特兰西瓦尼亚和布科维纳归还我国,因为,如果说俄国想要消灭奥地利,那么在此之后,它更加顽固地想要舖平沿黑海通向巴尔干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道路,因此也将更激烈地反对建立一个大罗马尼亚,因为这个大罗马尼亚将成为它通往君士坦丁堡道路上的永久的障碍。”由此,这位罗马尼亚社会主义者得出结论说:“没有其他选择。要末绝对地、正式地宣布完全中立,只要我国的领土完整不受到侵犯;要末压上战争的重担,那么不管是现在、稍晚一点或者在欧洲冲突即将结束之际参战,都存在着很可能最终被斗争中的两个强国之中的一个打垮和吞并的危险。”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者牢记恩格斯的教导。早在1888年,恩格斯在致《同时代人》杂志主编伊昂·讷德日德(若昂·纳杰日杰)的信中指出,只要沙皇俄国和奥匈帝国这两个极权主义强国存在,罗马尼亚人的问题象其他被压迫民族的问题一样,不可能获得解决,这两个大国中的一个失败和另一个胜利,则将构成威胁罗马尼亚国家生存本身的经常性危险,“对于这类战争,绝不能同情交战的任何一方——相反,只能希望它们统统垮台,如果能够做到的话。”6131225

我们之所以要着重指出恩格斯的这段论述,即他所说的“如果可能做到的”事情,是因为在世界大战爆发之初,交战双方的帝国主义列强——协约国和中欧列强考虑到罗马尼亚的战略地位,它的经济和人员潜力,以及罗马尼亚军队在以往战争中所赢得的声誉,就对扬·伊·康·布勒蒂亚努领导的罗马尼亚政府施加压力,企图把它拖进战争,并且都许愿把对方强国统治下的罗马尼亚领土归还罗马尼亚。

在罗马尼亚宣布中立的两年期间,两个阵营的列强对罗马尼亚的外交压力随着战线形势的变化时“缓”时紧。随着战争将持久延续下去,随着罗马尼亚及其重要的物质资源——小麦、石油和人力资源对于战争的胜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一点变得越来越清楚,这种压力越来越大。

在世界大战爆发之初,沙皇俄国不希望罗马尼亚站在它一边参战。但是,几个月后,即1914年10月,以罗马尼亚承诺保持中立为条件,沙皇俄国同布加勒斯特政府缔结了一个秘密协定。协定规定,只要罗马尼亚奉行中立政策,不但它的完整和独立将得到保障,而且它对于奥匈帝国中罗马尼亚人居住的领土的权利也将获得承认6131226,但没有具体说明那块领土。

这并不是新的手法。事实上,这样的手法是沙皇俄国整个政策的特点。它谋求首先促使罗马尼亚接近沙皇俄国,以承认独立和领土完整的骗人的诺言诱使罗马尼亚成为其盟国,然后再单独同敌国谈判,并且不只一次地在某些问题上擅自作出决定,侵犯我国的切身利益。

卡尔·马克思根据大量材料,特别富有启发性地概括了彼得堡沙皇内阁在这方面的真正的政策。马克思写道:“在俄国内阁于1837年给当时沙皇草拟的报告书(1855年的《普鲁士周刊》曾经转载过)中,我们可以看到:‘俄国不喜欢一下就把有异己分子的国家合并过来……无论如何,对已决定要取得的国家,让一些特别的、但完全依从的执政者去治理一个时期,就象我们在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所做的那样,是更为合适的,等等。’”“俄国在把克里木合并之前,它曾宣布克里木的独立。”“我们在1814年12月11日的俄国宣言中可以看到:‘波兰人,你们的保卫者亚历山大皇帝向你们呼吁。为了保卫你们的祖国和维护你们的政治独立,你们自己武装起来吧。’”“多瑙河各公国啊!从彼得大帝进入多瑙河各公国以来,俄国就关心这些公国的‘独立’了。在涅米罗夫会议(1737)上,女皇安娜要求苏丹让多瑙河各公国在俄国的保护下获得独立。叶卡特琳娜二世在福克夏尼会议(1772)上,坚持各公国在欧洲的保护下获得独立。在亚历山大—世统治时期,这种努力仍在继续进行;在他把比萨拉比亚变成俄国的一个省(1812年布加勒斯特和约)以后,这种目的就达到了。尼古拉甚至通过基谢廖夫,用至今还有效的《组织规程》为罗马尼亚人造福,它在全欧洲对这部自由Code(法典)的欢呼声中建立了极其丑恶的农奴制度。”“把俄国说成是自由主义和民族意愿的保护者,并不是什么新货色。法国和德国的许许多多启蒙学者就曾把叶卡特琳娜二世誉之为进步的旗手。‘高尚的’亚历山大一世〔拿破仑把他贬称为Le grec du Bas Empire(东罗马帝国时代的希腊人,即拜占庭人)〕曾扮演过全欧自由主义的英雄。难道他不曾用俄国的文明财富为芬兰造福?……难道他不是‘赫特里’的秘密领袖……难道他不曾派遣伊普西兰蒂充当‘神圣的希腊人义勇队的领袖’前往瓦拉几亚,并通过同一个伊普西兰蒂出卖了这支义勇队,同时谋杀了瓦拉几亚起义者的领袖弗拉迪米雷斯库?”6131227

叶卡特琳娜二世女皇1782年9月10日致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的信,也可以详细地说明这一政策。这封信提出了叶卡特琳娜二世认为是两个帝国之间签订条约基础的“不可动摇的原则。”6131228

在同一封信中,叶卡特琳娜提出,在土耳其帝国的欧洲领土的废墟上重建一个新的希腊帝国,她的一个孙子将成为这个帝国的首脑。下面就是信的这一部分:“尽管同陛下的国家相邻的奥斯曼帝国各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物产促使您的国家所能得到的利益比俄国所拥有的利益重要,但我对于我的最尊贵的盟友的个人友谊,任何时候也不允许我对为他作出这一牺牲有任何豫犹。出于我对于他的这种无限的信任,我坚定地相信,如果这次战争中我们的胜利能够把基督教的敌人赶出君士坦丁堡,使我们立足于能够拯救欧洲的地位,陛下不会拒绝我向他提议,在今天在那里进行统治的蛮族政府垮台后的废墟上,重建古老的希腊帝国。我所提出的明确条件是,保持这个重建的帝国完全独立于我,而拥立我的最小的孙子君士坦丁大公为那里的君主。他将承担义务:任何时候不从俄罗斯帝国要求任何东西,这两个帝国任何时候不能也不应该在同一个人统治下合并。我的儿子、大公和他的长子也将在他们当政时代承担同样的义务,而在此之前,我准备提供对于我和我的继承人来说是必要的一切保证,以使谋求在同一个人统治下合并两个帝国的任何企图永远不会形成。

这个新的希腊帝国同俄国可以以黑海为界;同陛下的国家的边界取决于蛮族政府垮台之时您的国家将取得的或被确定的利益,而最后,多瑙河将是达契亚和希腊帝国的分界。群岛诸岛屿同样仍将归属这个复兴的帝国。”

彼得堡内阁在1877—1878年签订的文件中也曾经承认罗马尼亚的领土完整,但在柏林会议上,列强特别是沙皇俄国根本无视已经签订的协定。

现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马尼亚政府为了使1914年10月同沙俄帝国主义政府签订的协定获得更大的保障,将在整个中立时期谋求俄国政府和协约国其他列强具体地、明确地承认它对于被奥匈帝国兼并的罗马尼亚领土的权利。正是在这个问题上,鲜明地暴露出沙皇俄国和协约国其他列强的帝国主义政策。6131229它们的目的是保持它们之间的平衡,以及通过武力和对中小国家人民发号施令来维持它们在世界上的影响,直到战线陷于极大困境的时刻,才不得不承认罗马尼亚人的正当的民族要求。

1915年春,协约国遭受挫折,特别是在东线。1915年3月16日,沙俄军队最高统帅尼古拉大公要求法国驻彼得堡大使用一切手段对布加勒斯特施加影响,以促使罗马尼亚(由于它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以及它的战略地位)站在协约国—边参战。“我要同您谈一些严重的情况。现在说话的不是尼古拉·巴列奥略大公,而是俄国军队统帅正式致意法国大使。我以这一资格,有责任向您声明,意大利和罗马尼亚立即合作是迫切的需要。不过,请您不要把这些话解释为绝望的呼吁。我相信,上帝保佑,我们将是胜利者。但是,没有意大利和罗马尼亚的立即合作,战争将冒可怕的风险,延长好多个月。”6131230

1916年春,协约国列强以惨重的牺牲换来了东线和西线的重大胜利(把德军阻止在凡尔登、布罗西洛夫在东线的进攻并在松姆开始了新的军事行动)。上述胜利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特别是人力损失,促使把罗马尼亚拖入战争成为迫切的需要。这种形势决定了协约国列强重新同罗马尼亚进行谈判。

罗马尼亚政府除了要求协约国列强确认其参加军事行动后有权解放需要解放的罗马尼亚领土外,认为必须通过俄国提供二十万兵力确保南部边界,供应在法国缔约并通过阿尔汉格尔斯克和摩尔曼斯克港转运的军需品和军火,全线组织总攻,以保证罗马尼亚的行动能有必要的效果。同时,罗马尼亚政府特别坚持要求确保它在谈判桌上和其他盟国具有平等的权利。

但是,战线的形势决定法国政府对俄国施加压力,促使俄国接受从各方缔结的关于罗马尼亚的协定中产生的有关领土和军事的要求。

“我恳请陛下注意共和国政府赋予罗马尼亚的未来的决定以头等重要的意义。如果这个国家或早或迟在德国的压力下让步,那么对于盟国将是巨大的危险。即使罗马尼亚一直到战争结束仍坚持中立,那么对于盟国来说也是名副其实的道义上的和军事的失败。为了促使罗马尼亚投入行动,法国准备做它所能做的一切。我毫不怀疑,陛下本人也认为罗马尼亚的合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当审议罗马尼亚的领土要求的时候,陛下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今天,当这些微妙的问题已经调整,只剩下如何确定军事计划和条件的时候,我确信,在新的谈判中,陛下将用您的爱好和平的意志,决定俄国和罗马尼亚两国军队的使命和行动场所,以使每一国军队为我们的共同事业的最大利益作出最大的贡献。毫不奇怪,罗马尼亚希望把它的主要行动投入外交协定规定归属于它的地区,也许,罗军依靠比较强大和比较有经验的俄军;迫切希望在一个有他们同一血统的兄弟的地区扮演解放者的角色。当然,陛下已经在我之前权衡了这些意见,我坚定地相信,由于您的崇高的和惊人的威望,将消除至今仍阻碍军事协定签订的障碍。”6131231

伊利耶斯库将军认为,通过这封电报,普安卡雷恢复了罗马尼亚之作为被请求的军事力量的真正地位,它是受邀同四国协约合作,如1915年3月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所要求的那样,而不是处于阿列克谢也夫将军在1916年1月27日所希望的那种被接纳者和请求者的地位。

事实上,在一份最后通牒式的照会中,限定了罗马尼亚参战的时间。这份照会是由法国政府发出的。法国总理阿里斯蒂德·布里昂在法国驻布加勒斯特大使布隆德于1916年6月递交给罗马尼亚政府首脑伊·伊·康·布勒蒂亚努的照会中提出:“罗马尼亚必须立即出兵,它的干预才有价值。对遭到重创并在撤退中的奥军发动猛攻,这对于罗马尼亚人来说是比较轻松的任务,而对于盟国却极为有用……如果罗马尼亚不利用目前的机会,它将不再有可能通过团结自己的所有的儿子而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6131232

俄国和法国的军事领导人也以显而易见的最后通牒性质的口气致电罗马尼亚政府或罗军统帅部,要求罗马尼亚参战。1916年6月19日(7月1日),俄军总参谋长阿列克谢也夫将军致电俄国驻布加勤斯特武官。其中提到:“当前的军事形势使我不得不委托您向伊利耶斯库将军说明,很难期望未来会给他提供罗马尼亚参战的更有利的条件。当然,奥军尚能顽抗。但它目前的混乱程度不允许它重新获得采取进攻行动的能力。德国人也正在受到攻击(在松姆),不能从根本上加强奥地利人。组织新部队的资源已告枯竭,为了在科维尔和弗拉捷米尔一伏林斯克方向支援奥地利人,德国人从各条战线仅勉强地调集了七个师。

看来,德军和奥军的全部部队已调离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人孤军抵抗萨洛尼克的军队。一旦罗马尼亚立即采取不可逆转的决定,俄国将承担从阿尔汉格尔斯克毫不拖延地把全部物资运给罗军的任务。罗马尼亚在这个时刻投入行动,配合盟国列强的共同努力,将具有相应的价值。如果它把自己的决定拖延到某个未知的日期,那么就不可能有这种价值。

形势迫使罗马尼亚人要末现在同我们联合,要末永远失去机会。我授权您给布勒蒂亚努先生和伊利耶斯库将军说明这一观点。”6131233

7月6日,法国驻布加勒斯特武官皮雄递交了法军最高统帅霞飞将军的一份照会,内容如下:“法军总司令授命我向伊利耶斯库将军说明,他完全同意俄军最高统帅观察问题的方式,并认为罗马尼亚要末现在作出决定,要末永远失去机会。”6131234从英国和意大利的代表那里也收到了同样的照会。

值得指出的是,在1916年夏和以后协约国列强军事形势恶化的情况下,沙皇俄国背信弃义,准备同中欧列强——奥匈帝国和德国缔结条约。甚至就在罗马尼亚参战的情况下,条约规定两个强国完全消灭我们这个国家,瓜分它的领土。

列宁在1917年1月写的《资产阶级的和平主义与社会党人的和平主义》这篇文章中揭露了这一阴谋:“沙皇政府愈觉得在事实上即在军事上不可能夺回波兰,占领君士坦丁堡,击破德国的坚固防线(德国由于最近在罗马尼亚取得了胜利而把自己的防线大大整顿、缩短和巩固了一番),就愈不得不同德国单独讲和,从联英反德的帝国主义联盟转到联德反英的帝国主义联盟。”列宁接着写道:“德国帝国主义的领导集团极力策划联俄反英,这早在几个月以前就很明显了。联合的基础显然就是要瓜分加里西亚(……)和阿尔明尼亚,也许还有罗马尼亚!有一家德国报纸‘透露’,罗马尼亚可能被奥地利、保加利亚和俄国三国瓜分!”6131235在同一个月,即在1917年1月21日发表的《世界政治的转变》这篇文章中,列宁揭露了沙皇俄国和帝国主义德国之间已经进行的秘密谈判:“很有可能,德俄两国的单独和约已经缔结。”“德国的帝国主义报刊已经在公开地谈论俄国同‘第四联盟’(即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和保加利亚)瓜分罗马尼亚的计划!”6131236

在列强的外交压力和军事压力面前,罗马尼亚在1916年夏天站在协约国一方参战。对于协约国列强,罗马尼亚根据居民的民族结构、罗马尼亚人在我国的那一部分领土上占多数的原则,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民族权利。

罗马尼亚所有这些要求的基础是1916年夏以我国为一方,以俄、英、法、意为另一方所缔结的政治和军事条约。

通过签订这一政治和军事条约,协约国列强第一次正式从法律观点承认罗马尼亚的民族愿望,并答应保证支持它实现自己的合法愿望。

在1916年8月27日的王位委员会会议上,罗马尼亚总理大臣扬·伊·康·布勒蒂亚努说明了他的政府的立场和决定罗马尼亚参战的原因:“在像目前的战争这样的漩涡里,全世界都在变,像我们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怀着民族希望的国家,不可能永远保持中立而不损害自己的整个前途。因此,应该走出中立状态。另一方面,我们把民族统一作为自己的理想,因此有义务去实现这一理想,但有谁知道在未来的历史长河中还能找到比今天更有利的时机。所以我们不能不同(协约国)盟友站在一起,反对中欧列强。毫无疑问,我相信我们将成为这场战争的胜利者,但我不能说有绝对把握,也许我们会失败。因此,我要告诉诸位,即使我们战败了,我仍然相信,在这个历史发展时刻,国家……应该作出这个姿态。在各民族的生活中,有争取比暂时得失重要得多的权利的时刻,也有损害未来几代人前途的无所作为、逃避责任的姿态。今天,罗马尼亚民族正处于这样一种抉择的关头。因此,即使我们战败了,由于世界上最强大的四个国家承认了我们的民族要求的正当性并在一个庄严的文件中确认了罗马尼亚人在喀尔巴阡山那一侧的民族疆界,罗马尼亚民族的事业也将迈出比任何时候更大和更重要的前进步伐……即使不是今天,那么明天我们将获得这些牺牲和争取权利斗争的果实。”

当时的这位罗马尼亚总理大臣虽然代表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但在祖国历史的关键时刻,表达了符合人民的最切身利益的、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愿望。

1916年8月14日(27日),罗马尼亚单独对奥匈帝国宣战,确凿有据地陈述了它参战的理由仅仅是为了建成民族国家。

宣战声明指出:“罗马尼亚远没有忘记它同奥匈帝国的罗马尼亚臣民的血肉联系,它可以肯定地说,我们曾经把希望寄托在……我们对于三皇同盟的支持,但它受骗了。在整整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奥匈帝国的罗马尼亚人不仅从来看不到有任何至少能够给予满足希望的改革,而且相反,被当作劣等民族对待,并被迫受到在组成奥匈帝国的不同民族中只占少数的一个异族的压迫。我们的兄弟被迫忍受的所有不公正待遇,使我国和奥匈帝国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在罗马尼亚保持中立的这两年战争中,表明奥匈帝国敌视能够改善它的各族人民生活的任何内部改革,准备牺牲各族人民……罗马尼亚,出于促使冲突迅速结束的愿望,为了拯救它的民族的利益,不得不站在能够保证它实现民族统一的盟友一方参战。”

因此,罗马尼亚参战的目的是解放处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罗马尼亚领土,并使之同祖国统一。

在庆祝默勒谢什蒂、默勒什蒂和奥伊图兹之战的伟大民族史诗五十周年的时候,罗共总书记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着重指出:“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具有帝国主义的性质,但是罗马尼亚人民并不是在侵略和领土兼并的意图驱使下参加这场战争的。当然,今天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不是实现罗马尼亚人民的合法目的的最可取的途径?罗马尼亚是不是最好不参加战争?大家知道,这场战争给几十万家庭带来了悲哀,造成了许许多多的痛苦和破坏。但是,事件的发展造成我们已经知道的那种情况,我们应该根据事件的本来面目来作出判断,客观地分析事件的历史环境、它们所造成的后果,努力给予最公正的解释。当时的政治宣言、报刊、全国各地就此事件所举行的强大的公众集会,特别是特兰西瓦尼亚的广大居民群众欢迎罗马尼亚士兵的无限热情,表达了罗马尼亚人民要求统一的深刻愿望。无论是在当时的罗马尼亚,还是在处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特兰西瓦尼亚和布科维纳,许多公民志愿入伍,要求给予他们为整个国家的事业而进行战斗的机会。”6131237

诚然,罗马尼亚人民,当时的罗马尼亚,诚挚地希望不通过战争而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正如罗马尼亚社会主义者着重指出的那样。但是,这并不决定于它。像罗马尼亚这样一个领土被毗邻大国兼并的国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实现民族理想的唯一可能是利用既有的国际环境。在我国和其他民族的历史上,有过这样的先例。罗马尼亚参加了1877—1878年的俄土战争,从而获得了国家的完全独立,但是这场战争对于俄土双方来说难道不都是非正义的、具有侵略或者维持奴役制度的性质吗?

不管当时选择了什么道路,或者环境决定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采取了什么道路,罗马尼亚人民所追求的目的是为进步和民主服务,这也是符合他们几个世纪以来的愿望的。

罗马尼亚在1916年夏参战,受到历史上属于罗马尼亚的各省的罗马尼亚居民的热烈欢迎,他们认为久已期待的解放时刻来到了。一位目击者的笔记中提到,在首批罗军进入解放了的布拉索夫时,“全城的罗马尼亚人用鲜花和欢迎词来迎接他们,场面无比动人”。6131238

在欢迎罗军入城的欢呼声中,有这样令人瞩目的词句:“欢迎你们!——,我们,同一血统和同一信仰的人们欢呼……”。6131239

布拉索夫的《特兰西瓦尼亚报》写道:“罗马尼亚军队迈进在几个世纪来响彻着我们受侮辱民族的呼声的神圣土地上,他们并没有同居住在自己乡土上的任何信仰和任何民族的人们为敌的念头,相反,他们怀着对一切和平人民的兄弟般的友好感情。”6131240

罗军在解放特兰西瓦尼亚时,得到罗马尼亚居民以及马扎尔族和日耳曼族工人的有力支持。不同年龄的人们,男子和妇女,都尽自己的能力作出了贡献。许多文件说明,千千万万的特兰西瓦尼亚青年参加了罗马尼亚部队,壮大了解放者的队伍。

1916年开始的罗马尼亚统一战争,象罗马尼亚人民以往进行的一切反侵略战争一样,是正义的民族战争,是1918年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为了把历史上属于罗马尼亚的阿尔迪亚尔、巴纳特、克里沙纳、马拉穆列什和布科维纳诸省从奥匈帝国统治下解放出来,罗马尼亚在1916年夏宣布进行的这场战争作为正义的民族战争,是由全体罗马尼亚人民进行的。1916年8月14日(27日)夜,当罗马尼亚对奥匈帝国宣战宣言送到维也纳并下达动员令的时候,激发起了难以描述的热情。就在下达动员令这一夜,根据事先拟定的作战计划,参战罗军越过了喀尔巴阡山,在从多尔纳到奥尔绍瓦的整个山区挺进。

罗马尼亚参战后不久,罗军就赶走了布拉索夫、弗格拉什、圣乔治等地的奥匈军队,直达锡比乌和锡吉什瓦拉附近。

罗马尼亚国家领导人批准的作战计划,规定罗军的战略目标是击溃奥匈帝国在特兰西瓦尼亚的军事抵抗,并迅速挺进匈牙利平原,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最初布置在整个喀尔巴阡山区的罗马尼亚战线,同俄军汇合,给匈牙利贵族国家和巴尔干半岛的中欧列强军队造成最严重的威胁。

出乎中欧列强意料的罗马尼亚宣战,以及罗军在特兰西瓦尼亚闪电般推进,成为对法国人的极为重要的援助,因为德军正在凡尔登展开强大攻势。奥匈帝国部队无力单独抵挡罗军,不得不从西线抽调约四十个德国师团加强特兰西瓦尼亚战线。

但是,罗军的胜利进攻被迫中止。这是因为罗马尼亚的盟国——俄、法、英、意诸强没有履行1916年8月同罗马尼亚政府缔结军事协定时承担的义务。首先,虽然俄军总参谋长阿列克谢也夫在签约时承担了义务,但是由布鲁西洛夫将军领导的沙皇军队在俄国战线上的进攻没有强有力地持续下去,这产生了极其有害的后果。中欧列强从这条战线上腾出了许多兵力,转移到罗马尼亚战线。罗马亚尼出兵没有获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盟国没有履行签约时承担的义务,即在罗马尼亚参战前一星期由萨拉伊将军领导的法、英联军在巴尔干的萨洛尼克发动强大攻势,以便牵制特地派往保加利亚准备在南线进攻罗马尼亚的、由马肯森将军领导的中欧列强的军队。协约国军根本没有在巴尔干发动攻势,中欧列强的部队,特别是保加利亚的部队未受牵制,于是人数超过十二万的全部火力突然扑向罗马尼亚,而罗马尼亚大部分兵力部署在特兰西瓦尼亚战线。此外,沙皇政府也没有履行签订军事协定时承担的义务,即在罗马尼亚动员之时派遣两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在南线与罗军合作,对付中欧列强的军队可能从南线发动的攻势。扎伊昂契科夫斯基将军统率下的俄军部队姗姗来迟,没有坚定地投入战斗,从而促成了罗军在图尔图卡亚的失败。第四个原因主要同罗军的抵抗能力有关,这就是说,沙皇政府以及法国、英国和意大利根本没有遵守同罗马尼亚缔结的军事协定中关于有节奏地平均每天供应三百吨军火和作战物资的条款。最初几天,这些物资如约运到,后来,情况却完全不能令人满意,西方盟国提供给罗马尼亚的许多作战物资积压在沙皇俄国领土上(这是当时唯一可能的转运路线),有的堆积在沿途各车站,有的根据沙皇行政当局给予铁路部门的指示,根本没有交给罗马尼亚,而用于其他用途。此外还有一个原因,虽然并不是直接来源自协约国诸强与罗马尼亚签订的军事协定的具体条款,而是起因于它的东邻,但同罗马尼亚被看作协约国的盟国的一般政治条约也不无直接关系。当时我国处于十分严重的危急关头,罗军部队作出了重大的流血牺牲,进行了英雄主义的战斗,但不得不逐步放弃特兰西瓦尼亚、奥尔特尼亚、蒙特尼亚、多布罗加的大片领土,1916年12月6日,敌人甚至占领了我国的首都——布加勒斯特。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罗马尼亚总参谋部和罗马尼亚政府虽然一再要求他们的彼得堡的盟友出兵援助,阻止中欧列强军队的进攻,但这些呼声如石沉大海,而且阿列克谢也夫往往不顾严酷的现实,谎称罗马尼亚战线的情况并不象罗马尼亚人所描绘的那样可悲。当战线沿着福克夏尼—讷摩洛瓦萨一线稳定下来之后,沙皇军队越过普鲁特河,占领了塞列特河战线的大部分地区,并大力固守阵地,这引起了罗马尼亚人的深切忧虑,因为谣言蜂起,盛传“这条战线对于俄军来说就是将来扩大了的俄国的可能的国界”。6131241

罗马尼亚根据协约国诸强的最后通牒,为了挽救西线和东线的困境而参加了战斗,但由于两大营垒的大国的帝国主义计划,由于早在我国参战前它们就策划就绪的协定,促使我们蒙受了损失。伊利耶斯库将军指出:“罗马尼亚的失败是彼得堡内阁的亲德派代表、俄国外交大臣斯图梅尔先生意料之中的事情,也是他一手策划的。他期望因此而结束战争。”

法国议员马塞尔·加香在1916年11月28日举行的议会秘密会议上向法国总理说明了这一问题:“二十八个月来,人们在经常谈论,俄国政府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派别是掌握在德国官僚机器手中的;我们看到一些部长倒台了,一些警察局长被吊死,俄国的几位作战部长因为通敌而受到控告……从作战本身的角度来看,我们看到俄国多次对奥军展开攻势,并获得了成功;但一遇到德军,我们不得不承认,俄军至今未能阻止入侵,而且就眼前来说,倒是被德国人所遏制……就俄国的内政而言,政府中确有一批长期以来同德国合作的人,他们唯恐协约国取得胜利,因为他们害怕协约国的胜利同时也会促使俄国的极权主义解体。”6131242

也是在这同一时期,俄国外交家波利瓦诺夫指出:“罗马尼亚的失败不应该使俄国不高兴”,因为罗马尼亚越是强大,就越是有力量截断俄国通向君士坦丁堡的道路。俄国注意到,罗马尼亚的意图只不过是通过军事上的失败来使罗马尼亚国王斐迪南威信扫地。这个外交家还说:“如果事态的发展果真使1916年同罗马尼亚缔结的政治和军事协定完全兑现,那么在巴尔干就将建立一个由摩尔多瓦—瓦拉几亚—多布罗加(即现在的罗马尼亚)以及特兰西瓦尼亚、巴纳特和布科维纳(根据1916协定取得的)组成的十分强大的国家,其人口约为一千三百万。将来,这个国家很难对俄国抱着友好的感情,而且怀着在比萨拉比亚和巴尔干实现其梦想的野心。”6131243

罗马尼亚的军事失败,在盟国看来是罗马尼亚的软弱无能,而不是它们没有履行根据同我国签订的条约和协定所承担的义务的直接后果。因此,这个波利瓦诺夫在盟国给罗马尼亚造成灾难之后,主张修改同罗马尼亚签订的条约。他声称:“俄国对罗马尼亚的政策必须以此为指导,因为这个国家没有履行盟约所规定的义务,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利益改变这个条约”,也就是说不承认罗马尼亚的领土要求。

在亲德的俄国外交大臣斯图梅尔的计划中,把同中欧列强单独媾和说成是罗马尼亚军队失败的直接结果,而不是可能导致他的权力或者沙皇的权力缩小的、俄国失败的结果。事实上,牺牲罗马尼亚是列强之间早就拟定的计划的产物。列宁在1917年1月写道:“德国的帝国主义报刊已经在公开地谈论俄国同‘第四联盟’(即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和保加利亚)瓜分罗马尼亚的计划!”6131244的确,在1918年于巴黎出版的《罗马尼亚之谜与俄国的背叛》一书中,夏勒斯·斯坦农谈到:俄国外交大臣斯图梅尔“看来同(德皇)威廉二世缔结了瓜分罗马尼亚的协定:瓦拉几亚归(德意志)帝国,摩尔多瓦归沙皇,因此敌军在塞列特河前止步了……”。他又补充说:“斯图梅尔重新提出了就瓜分罗马尼亚单独媾和的计划,这个计划是从1916年春天开始同雅各夫先生商定的。罗马尼亚议员(巴西列斯库)提供了一个证据:德国驻布加勒斯特大使冯·德姆·布舍男爵在经过塞列特河的时候,对陪同他去雅西的美国秘书安德鲁斯先生说:‘这就是塞列特河,俄国的边界。’

中欧列强在它们的军队侵入罗马尼亚领土时所制定的帝国主义兼并计划,以及柏林、维也纳、布达佩斯和索菲亚政府为了尽可能多地掠夺我国的领土和财富而发生的激烈争吵,是众所周知的。6131245

罗马尼亚军队、政府和当局被迫撤退到摩尔多瓦。许多工业企业和国宝转移到俄国,并值此机会缔结了一系列协定。6131246

中欧列强占领下的领土上的居民状况,异常困苦。德军指挥部组织了有步骤地掠夺国家和居民财富的行动。

占领军当局征用了全部粮食,以及全部食品和石油产品。仅通过铁路运输,就从我国运走了一百七十六万八千五百五十二吨石油产品,一百四十万头牛,四百六十万只羊及其他。除此而外,还有纺织品和皮革制品等。

在实行了军事化的工业企业里,采取了名副其实的强制劳动制度,农民的粮食和牲畜被抢劫一空,并被强迫在庄园上为占领者干活;居民实行配给制,所得到的食品不足果腹,而占领军掠夺到的产品被运往德国。

对居民使用了各种恐怖手段:许多村庄和城镇被大火烧毁和夷平,人民遭到逮捕,经过装模作样的审判后,被流放到德国,有的被杀害。

1917年夏,根据协约国的总的进攻计划,罗军经过休整,并得到了法国和英国提供的技术装备和军事装备,在摩尔多瓦战线同俄军一起发动了强大的反攻,以阻止德军指挥部击溃罗俄战线、占领整个摩尔多瓦、开辟通向乌克兰的道路的尝试。

1917年夏季战役以摩尔多瓦战线的中欧列强军的失败而告结束。获得这次胜利的主要因素是罗军士兵的勇猛,他们在阻止敌军占领我国全部领土、解放被侵略的家园的愿望的鼓舞下,英勇作战。

默勒舍什蒂、默勒什蒂和奥伊图兹战役中的罗军士兵的英雄行为,永垂青史。对于中欧列强军所取得的胜利,乃是捍卫罗马尼亚人民的民族生存和国家生存斗争中的决定性时刻,争取罗马尼亚所有领土统一成为一个统一的罗马尼亚民族国家的斗争的决定性时刻。米哈伊尔·科格尔尼恰努关于罗马尼亚军队在整个历史过程中所进行的伟大战斗的评述,永远铭记在人们心间。科格尔尼恰努在不否定其他民族的著名将领在其他地方进行气壮山河的战斗的重要意义的同时,毫不畏怯地说道:“对于我来说,勒兹博耶尼的战争比特尔摩皮勒之战有更重要的意义,而拉霍瓦和克卢格雷尼战役比马拉松和萨拉米纳战役更辉煌”。默勒舍什蒂、默勒什蒂和奥伊图兹的英勇战斗象这些战役一样,将流芳百世。它们是罗马尼亚人民为了捍卫民族生存,为了捍卫受到威胁的祖国和古老的土地而自我牺牲的精神的生动象征。当时的一个文件指出:“罗马尼亚人把塞列特河同马恩河、伊泽尔河和伊松佐河一起,写进了世界历史。”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于军事行动的进程具有特殊的影响。它彻底改变了东欧和东南欧的形势。苏联政府在1917年11月7日(21日)发布的《和平法令》建议各条战线立即停止敌对行动,在不进行兼并和不交纳战争赔偿的条件下缔结和约。稍晚,在1917年12月17日(30日)向盟国各国政府和人民发出的《呼吁书》中,要求承认多少世纪来受到奴役的各族人民的自决权,其中也明确提到了特兰西瓦尼亚。1917年11月13日(26日),苏维埃俄国建议中欧列强就签订停战协定进行谈判。1917年11月20日(12月3日),在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签订了停战协定。

由于中欧列强同苏维埃俄国签订了停战协定,使得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军事指挥部能够把一大部分兵力调住西线,进攻法军和英军。值得着重指出的是,在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就签订停战协定同俄国进行讨论的时候,中欧列强的代表利用其对于俄方的影响,要求他们对依然在罗马尼亚的罗俄战线上孤军作战的罗马尼亚人施加压力,促使罗马尼亚人也签订停战协定,以便中欧列强把部署在罗马尼亚战线上的为数可观的兵力调往西线,加强那里的攻势。

为此,中欧列强的代表还提出了可以强迫罗军指挥部和雅西的罗马尼亚政府接受同中欧列强缔结停战协定的手段。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和平谈判苏方代表团成员亚·越飞后来在1917年12月31日的《致民族人民委员的信》中谈到了中欧列强代表给外交部长托洛茨基有关这方面的具体提示。亚·越飞写道:“当托洛茨基同志声明人民委员会不拥有对罗马尼亚总参谋部施加影响的手段时,霍夫曼将军(参加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谈判的中欧列强代表团团长)说明了派遣间谍到罗军中去、逮捕驻彼得堡的罗马尼亚使团和采取措施消灭罗马尼亚国王及罗军统帅部将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6131247

在这种形势下,中欧列强在1917年11月28日(12月9日)把一个临时停战协定强加给罗马尼亚。罗马尼亚孤军困守尚是自由的摩尔多瓦这个“死角”,周围是中欧列强的十分强大的军事力量,同它结盟的协约国又鞭长莫及,因此除了被迫同敌人谈判,别无他法。1918年2月20日(3月8日),在布弗蒂亚签署了一个预备性“和约”。这就是1918年4月24日(5月7日)的布弗蒂亚-布加勒斯特奴役性条约的基础。通过布弗蒂亚-布加勒斯特帝国主义条约,6131248不仅割走了我国的大量领土,否定了我国的独立,而且企图把罗马尼亚变成殖民地,特别是德国。写进从1393年到1878年的柏林会议的各种国际条约的罗马尼亚人民的权利,被一笔勾销。

对于中欧列强强加给罗马尼亚的不公正的和约,全体罗马尼亚人充满仇恨和蔑视。《新罗马尼亚报》着重指出:“德国和奥地利觉得,扼杀一个不以意志为转移的环境使之处于绝境的弱小民族,是了不起的丰功伟绩。这正好象一伙强盗久已想对某个正直的人下毒手,现在终于抓住了他加以残害。”但是,这家报纸深信罗马尼亚人民的力量,接下去写道:“如果德国以为通过随便什么手段就能把我们扼杀,它是大错特错了。不,我们不会灭亡。我们太爱我们的语言和土地了,多少世纪来,为了我们的理想,我们流的血太多了,全体罗马尼亚人的民族意识太强大了……所以今天我们不再害怕德国会消灭我们。历尽苦难的波兰人没有灭亡,罗马尼亚人民也将在最短的期间里复兴,完全恢复自由和独立……我们有足够的力量。我们在战场上向全世界证明了这一点,特兰西瓦尼亚的罗马尼亚人证明了这一点,他们数以万计地志愿集合在罗马尼亚的旗帜下。”《新罗马尼亚报》在结束这篇文章时警告侵略者:“德国人的大炮是强大的,但我们的心灵和我们的信仰更加强大……今天的不公正的和约,将是一场新的战争的开始,整个罗马尼亚民族将把这场战争进行到彻底胜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矛盾的加深,促使劳动群众奋起反对列强的帝国主义战争,投入争取社会解放和民族解放的斗争,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大国。在这一方面,俄国的1917年2—3月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居住在沙俄帝国这个列宁所说的各族人民的监狱中的各被压迫民族打开了大门,使他们有可能为彻底的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而斗争。列宁领导下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组织并领导的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鼓舞了各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理想。苏维埃政权在其胜利建立后的短期内发表了《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宣布俄国的获得了解放的各族人民权利平等和享有主权,他们拥有自决直到脱离俄国并组成独立国家的权利,废除一切民族和宗教特权与歧视,一切被压迫和被剥削的民族以及少数民族拥有自由发展的权利。

俄国的两次革命也鼓舞着居住在他们祖辈的土地上的各地的罗马尼亚人,他们正在顽强抵御着侵略者,决心不惜任何牺牲解放国家的领土,并且全体团结在一起,组成一个单一的强大的罗马尼亚民族国家。这一决心是符合列宁所指示的革命路线的。早在1917年9月,列宁发表了《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这本小册子,指出:“在民族问题上,无产阶级政党首先应当宣布并立刻实行的,就是一切受沙皇制度压迫、被强迫合并或强迫划入版图的民族和部族,即被兼并的民族和部族,都享有同俄国分离的完全自由。”6131249

在革命所宣布的这些权利的基础上,各被压迫民族开始行动和组织起来,以重新取得长久以来遭到沙皇专制制度践踏和剥夺的自由和权利。在俄国革命胜利、革命斗争以及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斗争加强的条件下,加上中欧列强军事失败的刺激,在1918年夏天和秋天,奥匈帝国的危机也加深了。腐朽的哈布斯堡帝国的解体过程已无可挽回。1918年春,在罗马举行的奥匈帝国各被压迫民族代表大会宣布,每个民族有权实现国家统一或完成这一统一,以保证他们全民族的国家独立。

在1917年末和1918年一整年的各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的冲击下,随着沙皇俄国和哈布斯堡帝国的崩溃,建成了一系列独立的国家,而另一些国家收复了迄止当时一直处于两个相邻帝国奴役下的一系列地区。芬兰、波兰、乌克兰宣布建立独立的国家;捷克和斯洛伐克人民决定建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维也纳的专制王朝倒台了,在过去的帝国的西部,奥地利共和国宣告诞生。在匈牙利,宣告成立独立的匈牙利共和国。

在这样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下,历史上属于罗马尼亚的各个省的罗马尼亚人民的斗争,在1918年加强了,并取得了胜利——他们统一为一个独立的、统一的民族国家。普鲁特河彼岸摩尔多瓦的罗马尼亚人,也加入了受沙皇制度压迫的各族人民坚定地争取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斗争的行列。值得指出的是,早在1917年2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政权后,摩尔多瓦的罗马尼亚人无论是在比萨拉比亚或者在大俄罗斯的其他许多地方(由于战争而流落到那里),组成了民族委员会。

列宁在自己的计划中看到了被沙皇政府兼并的各地区的一切革命力量的声援。摩尔多瓦的士兵也成功地贯彻了列宁的指示。正在举行民族代表大会的摩尔多瓦士兵也参加了进攻彼得堡临时政府的行列,并根据列宁主义思想的精神,决定了比萨拉比亚这个罗马尼亚人地区的前途。

1917年10月20日(11月2日),于1812年并入沙皇俄国版图的普鲁特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间的罗马尼亚地区的代表,根据《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在全国士兵代表大会上宣布“比萨拉比亚领土和政治自治,并决定建立一个‘管理比萨拉比亚的代表机关’”。

1917年12月2日(15日),这个国家的代表机关宣布建立“摩尔达维亚民主共和国”作为摩尔达维亚-俄罗斯民主联邦共和国的拥有平等权利的成员。1918年1月24日,摩尔达维亚民主共和国宣布,“根据人民的意志,建立自由、独立和自主的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只有它有权决定自己未来的命运。

1918年3月27日(4月9日),由不同民族和不同政治派别的全体居民的代表组成的国家议会这个代表机关,6131250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以绝对多数(八十六票赞成,三票反对,三十六票保留,十三票弃权)通过了摩尔达维亚共和国与祖国统一的决议。6131251

随着奥匈帝国各被压迫民族斗争的加强,在这个专制制度统治下的三百五十多万罗马尼亚人坚定地奋起斗争,要求自由地决定他们自己的命运。本着这一目的,他们开展了广泛组织民族解放运动的自觉活动,并象比萨拉比亚的罗马尼亚人一样,建立了自己的地方机关和中央机关。这些机关包括一切社会阶级和阶层,其权力是民主地协调罗马尼亚人的行动,以达到同祖国统一。选举各地的罗马尼亚民族委员会,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这些委员会,代表自古就属于罗马尼亚的这些领土的居民绝大多数的罗马尼亚人,遍布特兰西瓦尼亚和布科维纳的所有乡村和城市,接管了业已崩溃的奥匈帝国行政机关的全部权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权力机关。在罗马尼亚人和少数民族共居的地方,还建立了少数民族委员会,同罗马尼亚民族委员会合作,维护当地居民的利益。

由工人阶级及其他各社会阶级和阶层的代表组成的布科维纳和特兰西瓦尼亚罗马尼亚中央民族委员会,分别把会址设在切尔讷乌茨和阿拉德,它们在准备和决定奥匈帝国的这两个罗马尼亚省同祖国统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18年11月开始,这些群众性的代表机关实际上成为独立于维也纳和布达佩斯的自治政府,领导了整个布科维纳和特兰西瓦尼亚的事务,并且根据人们的一致愿望,组织了切尔讷乌茨和阿尔巴-尤利亚的全民投票,以决定前奥匈帝国中罗马尼亚人居住的所有地区同祖国统一。

1918年10月14日(27日),在切尔讷乌茨举行了一次会议,参加者有前维也纳议会的布科维纳罗马尼亚议员,前布科维纳议会的议员,以及布科维纳全省的制宪会议中的乡长。会议决议这个古老的省同祖国统一。在这之后,1918年11月15日(28日),在切尔讷乌茨召开了布科维纳全体居民代表大会,参加者包括罗马尼亚中央民族委员会成员,波兰民族委员会的代表,日耳曼民族委员会的代表和布科维纳北部的鲁特尼亚人各乡的代表。来自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的、数以千计的罗马尼亚人——构成这个省的居民的绝大多数,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聚集在这里。

罗马尼亚的爱国者、前维也纳议会的罗马尼亚族议员扬库·弗隆多尔,领导大会的工作。他提出了一项动议:“拥有古老疆界的布科维纳无条件地、永远地同罗马尼亚王国统一。”这项动议得到这个省的各个少数民族委员会的支持。6131252布科维纳代表大会一致决定这个罗马尼亚的省同祖国统一。6131253在1918年的最后几个月,阿尔迪亚尔、巴纳特、克里沙纳和马拉穆列什各地的三百多万罗马尼亚人,在阿拉德的罗马尼亚中央民族委员会领导下,决定在1918年12月1日于阿尔巴-尤利亚召开全民投票和制宪性质的国民大会。

作为罗马尼亚诸国在勇士米哈伊领导下伟大的重新统一行动象征的阿尔巴-尤利亚大会,经过了充分准备。在特兰西瓦尼亚各地,罗马尼亚人举行集会,选举全权代表,并授予各村村社签署的证书,明确和坚定地表达他们要与祖国统一的始终不渝的愿望。

1918年12月1日,拥有表决权的一千二百二十八名代表来到阿尔巴-尤利亚参加制宪性的大国民议会,此外还有来自特兰西瓦尼亚各个角落的十万罗马尼亚人,壮大了统一行动的声势。值得指出的是,在一千二百二十八名代表中,有一百五十名罗马尼亚工人代表,而在十万名群众中,有一万名工人。他们举着标语牌和红旗,三色绸带衬托其间,这说明高度的爱国主义始终鼓舞着我国工人阶级。

在1918年12月1日的制宪性大国民议会上,通过了“阿尔巴-尤利亚宣言”这个宣布阿尔迪亚尔、巴纳特、克里沙纳和马拉穆列什的罗马尼亚人同祖国统一的杰出的历史性文件。6131254这个宣言后来得到这个省的少数民族,如萨克森人和士瓦比人等代表的赞同。他们相继举行了民族代表会议,完全同意1918年12月1日在阿尔巴-尤利亚通过的历史性决议。

在完成统一后的一段时间里,罗马尼亚政府把获得国际承认、以巩固全体人民建立起来的统一的民族国家作为基本方针。因此,它在1919年1月18日开幕的巴黎和会上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以促使这个国际讲坛正式承认罗马尼亚人民在基希纳乌、切尔讷乌茨、阿尔巴-尤利亚的广大罗马尼亚和少数民族群众代表会议上庄严地和明确地宣布的历史性决议。

但是,协约国诸强——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和日本,奉行强权和发号施令的政策,步上一世纪七强的后尘,把巴黎和会变成了“决定一切人命运的审判坛”,正如当时的罗马尼亚总理大臣扬·伊·康·布勒蒂亚努所说的那样。

就象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只有列强代表才有决定权一样,在这次会议上,罗马尼亚代表团只被邀请在“五强”和后来的“四强”委员会面前,在列强外长委员会或大国建立的其他机构面前说明自己的观点。

尽管象罗马尼亚这样的小国被列入了所谓“具有特殊利益的国家”行列,从而出现了完全不相称的情况,但巴黎和会通过1919年12月8日同奥地利签订的圣日耳曼条约,在国际法历史上第一次肯定了各族人民的自决权,以及它们在腐朽的奥匈帝国废墟上建立独立和自主的国家的权利。罗马尼亚代表团也在上面签了字的对奥和约,还承认了布科维纳同罗马尼亚统一,废除了1775年的兼并条约。6131255

1919年6月13日,和会主席乔治·克莱芒梭正式通知罗马尼亚政府,经过列强专家委员会的实地勘察,确定了列强承认的罗马尼亚西部边界,这也就是今天的边界。

在1920年5月6日给匈牙利代表团的复信中,后来的和会主席法国人阿·米列朗驳斥了匈牙利代表团试图改变列强确定的边界而提出的论据。他指出:“在1918年10月和11月的那些日子里,当奥匈帝国垮台之时,各族人民已经表达了自己的意志……某种事态一旦被证明是违反正义的,即使它已经保持了一千年之久,也没有理由继续下去。”

1920年6月4日在特里亚农签署的对匈牙利和约,承认今天归属罗马尼亚的西部领土是罗马尼亚的。6131256

1920年10月28日,以英、法、意、日代表为一方,罗马尼亚为另一方,在巴黎签订条约,承认罗马尼亚对于普鲁特河、德涅斯特河和黑海之间领土的主权。

这些历史上归属罗马尼亚的省在这样的国内和国际条件下统一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乃是全国各地的罗马尼亚人民群众斗争的结果。

1918年这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年的伟大统一,实现了罗马尼亚人民一千多年来要求统一和独立的愿望,体现了历史发展本身的必然性,无数代的先烈曾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而斗争和献身。

《罗马尼亚共产党关于建设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和罗马尼亚向共产主义迈进的钢领》指出:“历史证明,统一的罗马尼亚民族国家的建立不是某种偶然事件的结果,不是谈判桌上所产生的协定的结果。和约只不过批准了人民群众斗争所造成的实际状况。”

通过喀尔巴阡山两麓和普鲁特河彼岸的全体罗马尼亚人的坚定斗争,实现了自1883年以来,团结在《未来的达契亚》杂志周围的热忱的爱国者和社会主义革命家们经常提到的一千多年来的最迫切的愿望,即复兴古达契亚,因为历史、法以及我们的祖先沉睡了二十个世纪的土地给予了罗马尼亚人向往罗马尼亚达契亚的权利。罗马尼亚社会党和罗马尼亚工会总委员会在1919年2月17日发表的声明中着重指出了这个划时代的事件的重要意义,以及它为罗马尼亚人民所开辟的社会主义光明前景。声明写道:“受异族奴役的罗马尼亚诸省不可能置身于这一变革之外。这些省绝大多数居民是罗马尼亚人,几个世纪来受异族统治的压迫,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方面受到阻碍,现在从异族统治下解放了出来,获得了自由。根据各民族的自决权这个得到整个国际社会主义承认的原则,受奴役的领土上的罗马尼亚人通过他们的国民议会的决议,根据全民表决,表达了同罗马尼亚统一的意志。

作为国际主义的罗马尼亚社会主义者,热忱欢迎至今受奴役的各省的罗马尼亚人民的民族解放,并且尊重比萨拉比亚、布科维纳和特兰西瓦尼亚所作出的统一的誓言。今天的新罗马尼亚,必将变成明天的社会主义罗马尼亚”。

罗中友协主席

罗共中央历史和社会政治研究所所长

扬·波佩斯库-普楚里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罗)米·穆沙特,扬·阿尔德列亚努.1918—1921罗马尼亚的政治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罗)米·穆沙特,扬·阿尔德列亚努.1918—1921罗马尼亚的政治生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罗)米·穆沙特和扬·阿尔德列亚努(1979).1918—1921罗马尼亚的政治生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