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清代文学评论史

ISBN:7·5004·0253·8

出版日期:1988-01

页数:254

字数:153.0千字

点击量:12002次

定价:1.95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本文系将以前印行的《中国文学思想史》第七章——仅三十页左右的清代文学思想部分扩大而成。我着手这方面的研究,开始于大正十一年(1922)前后在同志社大学编写《中国文艺思想史》,其后,于昭和三年(1928),一个偶然的机会,由于为岩波“世界思潮”讲座撰写《中国文艺思潮》的需要,在旧稿基础上,论述了上古至汉魏关于文学、美术、音乐的思想概况。接着在东北大学于昭和四年(1929)讲授《宋元文艺评论史》、九年(1934)和十年(1935)讲授《中国文学评论著作解说》,涉及六朝以来直至清初。适逢这一年,岩波“东洋思潮”讲座再次约我撰写《中国文学思想》,便主要根据东北大学的讲义,从上古一直谈到了清末。然而,我自知关于清代知识的基础薄弱,所以于昭和十六年(1941)进一步利用在京都大学讲课之便,在“清代文学思想”这一题目下得到了弥补其不足的机会。与此同时,由于将岩波讲座的旧文加以合并整理,出版单行本《中国文学思想史》,所以对清代这一章特别着意进行了修订。但是由于考虑到同其他部分平衡,自然也不可能有过多增补。因此,曾暗自期望将来能进一步将清代部分单独写成一本书。今天,这个愿望已经实现,这就是本书。

以前出版的《中国文学思想史》内篇通史(即岩波讲座《中国文学思想》),其叙述,大部分没有超出评论史范围,近代部分尤其是这样。这虽然同它的资料主要取材于东北大学的讲义也有关系,但主要是因为我认为,整体思潮动向,大抵以评论形式出现,所以,阅读评论是了解思潮的捷径。盖思潮是底流,评论乃是荡漾于表面的波涛。是深渊还是浅滩,虽然根据水波也能知道,但是渊底深浅、湍石多少,从表面却未必能够看透。这正是我侧重于评论的原因,也是在这个问题上感到不安的地方。本书的写作意图,在于希望通过本书看清思潮动向,而不是单纯叙述评论的发展过程。所以,最初京都大学的讲义便题作“文学思想”。但是今天回顾一下这份讲义,它并未收到预期效果。因此,为避免羊头狗肉之讥,改题为“评论史”,虽然如此,其中仍有不成熟之处。读者倘能体谅著者这种心情,则诚幸甚。

昭和二十四年(1949)三月青木正兒识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日〕青木正兒,杨铁婴.清代文学评论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日〕青木正兒,杨铁婴.清代文学评论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日〕青木正兒和杨铁婴(1988).清代文学评论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