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控股公司组织与管理:模式比较与案例分析

ISBN:7-5004-1549-4

出版日期:1994-01

页数:309

字数:245.0千字

点击量:9211次

定价:10.8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组建和发展国有资产产权经营机构,以逐步形成介于政府与一般生产经营性国有企业之间的国有资产产权经营体制,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国有资产管理新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进程的加快,这项工作的开展将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控股公司是国外通常采用的一种产权经营组织。除私营部门的控股公司以外,相当一部分国家的国有企业的集团组合也采用控股公司的形式。这些控股公司一般是具有特定的法律地位、由国家授权在一定范围内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它不同于一般直接从事商品生产的企业,而主要是通过控股的形式,从事企业的产权管理和经营,或以参股、控股的形式去推动该集团的商品经营。这些控股公司事实上形成了以资产为纽带的企业集团,控股公司则通过控股的多寡去影响子公司的经营决策,并且可以灵活地根据该集团发展的需要,购买或出售某一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股份,甚至超越国界去购买适应本集团发展的外国企业的股份,从而使公司的各个子公司适应市场的要求而实现组织结构的优化,达到效益提高的目的。

可否借鉴控股公司这种形式来建立和发展我国的国有资产产权经营机构呢?我们认为是完全可行的。而且,这种国有资产产权经营组织形式已经存在于我国企业集团和股份制企业试点改革实践之中。早在1991年4月,全国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就指出:“改革中出现的租赁制、股份制等,特别是国家控股和部门、地区、企业间参股的企业形式,要继续稳妥地进行试点,不断总结经验。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又进一步指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现有全国性行业总公司要逐步改组为控股公司。发展一批以公有制为主体,以产权连结为主要纽带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发挥其在促进结构调整,提高规模效益,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样,就使得我国国有控股公司的组建与发展工作开始进入到一个逐步扩大试点的改革阶段。

一般认为,控股公司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纯粹的控股公司,其设立的唯一目的是为了掌握子公司的股份,它本身不从事直接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只是通过股权经营来实现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另一种则是混合控股公司,它除了控制子公司的活动外,本身也进行直接的营业活动,其参股、控股往往更多地是出于其自身营业活动发展(如多角化经营、跨地区以至跨国经营等)的需要。应该说,这两种类型的控股公司在我国目前均存在,而以后一种形式居多。但是,不论就哪一种类型而言,我国国有控股公司的发展都还仅处在初始阶段,其内部组织与管理还缺乏经验,外部法律、经济、政治及社会环境也很不完善,迫切需要加强有关研究与指导,特别是学习与借鉴国外有关的成功经验,为了满足企业界、政界及理论界在这方面的需要,我们特地编写了这本《控股公司组织与管理》。

本书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国外12家国有控股公司和1家私营控股公司。它们分别代表了国外控股公司的不同类型,无论在组建目的及背景,还是在内部产权管理体制及与政府关系等方面均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中,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奥地利工业控股公司和意大利工业复兴公司(IRI)是国外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母公司的典型代表。前者是奥地利国有工业企业集团的总公司,其实力在奥地利雄居第一,在欧洲排名第49位,它通过下设的钢铁、机器设备制造、电气电子、铝冶炼、石油化工等5个行业性控股公司,间接控股了400多家子公司。后者则是意大利国家参与制系统的三大支柱之一,1988年其就业人数和资本投资额分别占意大利国家参与制系统的76%和64%,经营领域包括钢铁、能源、铁路、宇航、内燃机、电子、造船、食品、电讯、海运、空运、土地开发、环境保护、数据处理、金融等行业,是意大利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国家队”。它们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我国组建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无疑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英国国家企业局和比利时国家投资公司可以说是作为实施政府经济政策工具的典型代表。二次大战以后,特别是60年代和70年代期间,西欧许多国家为了解决经济危机问题,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现代化,以增强本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实力,曾组建了一批服务于不同政策目标需要的不同类型的国有控股公司。这些国有控股公司在纠正“市场失灵”方面曾经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许多负效应,其经营实绩在西方理论界褒贬不一,通过对这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有关的经验与教训。

3.德国大众股份公司和日本电报电话股份公司是国外大型国家独资企业向股份制国有控股公司演变的典型代表。前者目前只是德国萨克森州政府持有其21%的股份,若按照西方理论界关于国有企业的定义,它已经不具备列入国有企业统计范围的资格。后者目前国家仍持有其2/3的股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受到政府的产权控制。对它们的案例分析,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发达国家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的目的、内涵、产权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也能为我国目前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化改造提供有益的借鉴。

4.巴基斯坦国家化肥有限公司和印度煤炭有限公司是国外以控股公司形式重组行业性国有资产的典型代表。同时,它们也是典型的行业性国有控股公司。一方面,它们要负责贯彻政府的行业经济政策,另一方面,它们又要通过对本行业国有企业的控股管理,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这种类型的国有控股公司在第三世界国家是相当普遍的。如印度石油有限公司、巴西石油公司、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墨西哥石油公司、委内瑞拉石油管理公司、巴基斯坦工业发展集团等等。我国目前一些行业性公司正在逐步向行业性国有控股公司转变,通过分析研究这两个案例,或许能够为我们提供某些有益的启示。

5.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是一个纯粹的国有控股公司。该公司虽然总资产为110亿元新币(约为600亿人民币),控股范围包括金融、交通、贸易、文化娱乐、船舶制造、房地产、建筑、石油化工等10多个行业的500多家企业,但是,其公司职员仅42人,可谓机构人员精明强干。此外,与我国以至世界上其他不少国家强调“政企分开”的原则不同,该控股公司董事会成员大部分是政府官员,实行了一种政府公务员兼任公司董事的国有产权管理方式。与之相适应,新加坡政府在该公司章程中也建立了一整套具有特色的公司董事管理制度。这个案例的分析对于我们开拓改革思路,组建以产权经营为主的各类国有控股公司是有益的。

6.德国萨尔茨吉特机械设备公司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政府为了开发萨尔茨吉特地区的铁矿资源而投资建立的。然而,该公司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从事多行业跨国经营的国有企业集团。该公司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地区性国有企业如何向跨国经营发展的成功案例。此外,萨尔茨吉特机械设备公司虽然是德国联邦政府独资的国有控股公司,但其采用的是私法规定的法律形式,与之相适应,如何界定国家作为所有者与公司法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公司产权管理中的关系?议会在国有控股公司产权管理方面怎样发挥作用?控股公司自身对下属子公司如何发挥管理作用?萨尔茨吉特机械设备公司的案例分析也能为我们提供德国政府在这方面的经验。

7.法国埃尔夫·阿奎坦股份公司是一家独具特色的竞争型国有控股公司。该公司为上市公司,国家只拥有其50.79%的股份(1992年12月31日),而且,这50.79%的国家股权并不是由政府直接持有,而是通过国家独资的埃拉普(ERAP)公司间接持有。因此,公司董事会中并没有政府委派的产权代表。埃拉普(ERAP)公司作为最大股东也只是由公司董事长在该公司担任董事。但是,该公司章程规定,政府为了保证国家所有权约束,特别是保证公司与国家签订的所有协议得以有效履行,可以任命两名政府代表参与公司经营管理,他们可以参加董事会,可以查看公司帐目及其他有关公司文件,并可以通过被指定人对公司经营实施他们认为必要的控制。在这个公司的案例分析中,我们重点突出了从产权结构和资产组织体系方面揭示控股公司不同于一般企业集团母公司的某些特征。相信其中归纳整理的许多数据、资料对于读者从定量角度认识控股公司特点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8.日本电气股份公司是高技术产业中的一家混合型私营控股公司。该公司虽然创建于1899年,但是,直到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逐步对外进行产权投资,实行从单一企业经营向企业集团化经营的战略转变。以后的30多年内,该公司迅速发展,到目前已成为拥有201家(其中国内131家、国外70家)子公司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在日本乃至全世界信息产业发展中占居重要地位。为了学习和借鉴日本企业集团管理的成功经验,我们特把它作为典型,对其资产负债结构、产权投资结构、母子公司关系、产权管理制度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总结出一些有益的启示。这个案例分析对于那些希望更深入具体地研究混合型国有控股公司管理体制的读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日本电气股份公司提出“实行离心力与向心力结合的平行管理”哲学是很值得我国企业集团的经营者们深思的。

为了更具体深入地研究国外控股公司的组织与管理情况,我们还编译了某些公司的章程、董事会章程和监事会章程,其中确立的公司内部体制框架、工作程序及管理制度均可为我国组建国有控股公司参考。由于时间、资料、能力等方面条件的限制,本书所介绍的内容还有很大的局限性,错误之处也在所难免,我们诚恳地希望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朱志刚,张冀湘.控股公司组织与管理:模式比较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朱志刚,张冀湘.控股公司组织与管理:模式比较与案例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朱志刚和张冀湘(1994).控股公司组织与管理:模式比较与案例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