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当今的世界,新技术革命在日新月异地前进。这对我国,既是难得的机会,又是严峻的挑战。在这急剧变革的世界中,中国将采取怎样的发展战略走向2000年,如何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全国关心,举世瞩目。
中国有句名言,叫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国人民早已深知,科学的预见关系着事业的成败,高瞻远瞩是走向胜利的起点。我们党和政府极其重视发展战略的研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颁布的治国方略,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走上了正确的轨道。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党的十二大确定了到本世纪末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宏伟目标,为全国人民在世纪交替的历史时期指明了富国兴邦的方向。
根据上述精神和要求,原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
为了完成这个工程,全国数百名专家学者通力合作,潜心研讨,于1985年5月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了研究总报告和分报告。在此基础上,又经过再次研究、修订、充实,以通俗可读的形式,撰写并出版这套《2000年的中国》丛书,献给自本世纪以来就为新中国而奋斗的创业者和建设者,献给跨越世纪的开拓者和继承者,献给全国各族同胞和世界上一切关心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朋友们。
这部《丛书》共计十五卷,它们从总论、人口与就业、人民消费、经济、农业、交通运输、建筑材料、资源、能源、环境、教育、科学技术、社会生活、国际环境、总体定量分析等不同的角度,对2000年的中国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本书各卷,相对独立,通读断览,各得其义。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艰巨事业,是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为了使广大干部和群众纵览全局,审时度势,通过前瞻更自觉地把握现在,通过预测更科学地运筹未来,《丛书》剖析了国情,探索了总体发展战略,勾画了未来的具体图象,分析了各种困难,提出了政策建议。当然,这些建议仅仅是专家学者们的学术成果,并非“官方”的文件。《丛书》对各种不同观点,兼收并蓄,使其都能接受时间和实践的考验。
《丛书》的作者力图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发挥跨学科跨部门的集团智力,突破传统的研究模式,寻求新的思路和程序,加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相衔接。
《丛书》是对2000年中国研究的初探,并非研究的终结。它未能囊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所有领域,也未能把所有的专题研究报告完全纳入《丛书》。另外,由于掌握的材料有限,未知的因素很多,预测研究将随着实践的发展逐步深化,不断完善,因此需要滚动的研究。这样,通过信息的不断反馈和实践的及时修正,对未来的预测终将日益接近预测的未来。
《丛书》所展示的前景是光辉灿烂的,但光辉前景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唾手可得。时代要求我们这一代人要奋力拚搏,付出代价,对此,我们要做充分的准备。未来的十五年,应是埋头苦干、革故鼎新的十五年,应是团结奋斗、大展宏图的十五年。
日月如流,时不我待。未来的十五年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仅是短暂的一瞬。我们在展望2000年的同时,理应延伸我们的目光,远望2021、2049年,即我党和新中国诞生百年的时刻。我们深信,经过不懈的努力,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将迈进发达国家的行列。到那时,中华民族将真正崛起于世界的东方,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千百年来无数先人英烈所梦寐以求的夙愿终将得到实现。
让我们十亿中华儿女,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奋勇改革,锐意进取,百折不挠,齐心奋斗,用丰硕的成果来迎接新世纪的曙光吧!
《2000年的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
1986年2月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2000年中国的国际环境
作者:马洪
图书 2000年中国的国际环境
-
2
图书 2000年中国的科学技术
图书 2000年中国的科学技术
-
3
图书 2000年中国的交通运输
图书 2000年中国的交通运输
-
4
图书 中国人口政策效应评价与调整思路:1949—2000年
作者:战捷
图书 中国人口政策效应评价与调整思路:1949—2000年
-
5
图书 中国法律史学的新发展
作者:高汉成
图书 中国法律史学的新发展
-
6
图书 20世纪中国戏剧史.下
作者:傅谨
图书 20世纪中国戏剧史.下
-
7
图书 研究生法语时文选读
作者:余乔乔
图书 研究生法语时文选读
-
8
图书 20世纪中国新诗流派研究
作者:李骞
图书 20世纪中国新诗流派研究
-
9
图书 国际私法学的新发展
作者:沈涓
图书 国际私法学的新发展
-
10
图书 文化研究.第52辑
作者:陶东风 周宪
图书 文化研究.第52辑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