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左宗棠评传

ISBN:11190·132

出版日期:1984-01

页数:308

字数:235.0千字

点击量:15865次

定价:1.2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在中国近代史中,对左宗棠应如何评价?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过去流行的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左宗棠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反动派,是和李鸿章一丘之貉的洋务派。在主张和反对征讨阿古柏匪帮以收复新疆的“塞防”与“海防”之争中,左宗棠与李鸿章的矛盾斗争,不过是湘系与淮系互争扩张派系势力的斗争。

另一种意见基本上与上说雷同,所不同的只是肯定左宗棠全歼阿古柏匪帮、收复南疆的功绩。但是,对他在中俄伊犁交涉和中法战争中的反投降、反卖国、反侵略斗争的勋绩与影响,不置一言。因之,左宗棠究竟是怎样一个历史人物,仍难以窥见庐山真面目。

事实上,就左宗棠一生的活动考察,应该说,他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抗英派,镇压农民起义的反动派,洋务运动中的爱国派,“塞防”与“海防”之争中的“塞防”派(爱国派),中俄伊犁交涉中的抗俄派,中法战争中的抵抗派,而且在上述几次反侵略斗争的怒涛中,他都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左宗棠坚持反投降、反卖国、反侵略的斗争。他指挥西征军肃清了横行天山北路的阿古柏匪帮的反动势力,继而用兵南疆,追奔逐北,全歼阿古柏匪帮,粉碎了英国侵略者妄图利用阿古柏匪帮肢解祖国新疆的阴谋,收拾金瓯一片,使南疆重回祖国怀抱;收复了被沙俄帝国主义侵占十年之久的伊犁地区,迫使沙俄吐出了特克斯河流域。在中法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夕,左宗棠在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任内,派所部健将王德榜回湘招募勇丁,组成恪靖定边军十营,开赴越桂前线。一八八五年三月,冯子材、王德榜等部协同作战,创造了扭转战局的镇南关(今友谊关)大捷,其中也有左宗棠的一份勋劳。

然而,要正确评价左宗棠,却须回答许多问题,诸如:

左宗棠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是抗英派,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却与鸦片战争中的投降派琦善、曾国藩等站在同一个反革命营垒,镇压农民起义军。而在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左宗棠开始与曾国藩、李鸿章分道扬镳,在洋务运动中,左宗棠以地主阶级改革派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爱国思想作为指导方针,与李鸿章走着不同的路子。为什么左宗棠会有这样的曲折变化?

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之初开始,在中国农民起义转向低潮,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不断上升、激化的过程中,李鸿章始终崇洋媚外,不顾国愁民怨,推行其投降卖国的外交方针,而左宗棠则一贯与投降派李鸿章展开针锋相对的反投降、反卖国斗争。曾国藩、李鸿章在中外交涉中,见到外国侵略者俯首帖耳,“畏犬如虎”,例如一八七〇年,清政府命直隶总督曾国藩从保定前往天津处理天津教案时,曾国藩以为祸从天降,吓得浑身发抖,忙着写遗嘱,处理后事。而左宗棠却恰恰相反,在中俄伊犁交涉中,“老怀益壮”,部署抗俄军事,准备打仗,“舁榇西行”,进驻哈密,并且筹谋从山海关出兵一支,收复被沙俄割去的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在中法战争中,他积极争取前往越桂前线督师,打败法国侵略军,使鸦片战争以来“四十余年之恶气借此一吐”,使侵略者“自此凶威顿挫,不敢动辄挟制要求”6190007

李鸿章恬不知耻地说:直省练军(当然也包括淮军)“以剿内寇,尚属可用,以御外患,实未敢信”6190008。左宗棠谴责李鸿章说:“伯相擅淮军自雄久矣”,一向吹嘘“天下精兵无过淮军”,现在又说淮军不敌“岛族”,“又何以防,何以剿,淮军又何以雄天下乎”?6190009李鸿章认为英、法、俄力量强大,船坚炮利,“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我与之战则必败,只应予取予求,力保和局。左宗棠却认为自办理洋务以来,军备有所改善,国力有所增长,足以抵御外侮,战争的胜负,“岂止于械”;又认为俄国战事,“与英、法略同,非不可制者”。为什么左宗棠和曾国藩、李鸿章有如此的不同?

在一八七四到一八七五年的“塞防”与“海防”之争中,李鸿章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反对征讨阿古柏匪帮,叫嚷阿古柏“雄桀难制”,认为放弃新疆“于肢体之元气无伤”。在中俄伊犁交涉时,又叫嚷“收回伊犁,尚不如不收回之为愈”。左宗棠则认为新疆自汉朝以来,即为中国土地,腴地不可弃,要地不可失,阿古柏是“自守之虏”,不难荡平,坚持新疆尺寸之地不可丧失。在中俄伊犁交涉的过程中,中国出现了爱国力量的空前集结,清政府中的爱国人士纷纷参劾卖国贼崇厚,反对李鸿章的卖国观点。李鸿章又气又恼,痛骂左宗棠“倡率一班书生、腐官,大言高论,不顾国家之安危”6190010

在中法战争爆发前夕的一八八三年四月,清政府命李鸿章前往广州督办抗法事宜,李鸿章大为恼火,咒骂清政府说:“若以鄙人素尚知兵,则白头戍边,未免以珠弹雀。枢府调度如此轻率,殊为寒心!”6190011左宗棠则一再请求亲赴越桂前线督师,他挺起胸向清政府说:“不效,则请治臣之罪以谢天下。”6190012

左宗棠在保卫祖国领土主权的问题上,“烈士暮年,壮心未已”。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军备武器有所改善,而李鸿章媚外卖国却越来越丧心病狂,在中外交涉中事事处处䩄颜妥协求降,随时准备出卖祖国权益。他们两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区别?

李鸿章在“求富”的幌子下办理民用企业时,排挤打击民族工商业不遗余力。但左宗棠却提出了“为政首在利民,民既利矣,国必与焉”,反对企业官办的方针。他说企业官办,“弊多利少”,提倡企业商办,甚至把发展民族工商业作为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挽回国家利权的重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民族工商业的利益。他们两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

如上所说,左宗棠在对待外国侵略、办理军事工业与民用企业等问题上的态度与立场等,与李鸿章截然相反。这并不是由于他们两人个性不同。分析、比较他们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归根结柢,根源在于他们两人的阶级地位有异。左宗棠是地主阶级改革派,他继承和发展了林则徐、魏源等的强烈的爱国思想。李鸿章是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利益的代理人,在师承上,他继承了曾国藩崇奉理学,恐洋媚外,贪禄保位的衣钵。毛泽东同志指出:“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他们始终站在帝国主义一边,是极端的反革命派。”6190013这伙大地主、大买办、大军阀、大官僚,在清政府内部组成了一个卖国贼营垒,“在他们面前没有什么当不当亡国奴的问题,他们已经撤去了民族的界线,他们的利益同帝国主义的利益是不可分离的”,6190014他们的重要头子便是李鸿章。但是,事物是一分为二的。有投降派,便有抵抗派。满清统治集团不是铁板一块,在一定的条件下,必然要破裂,发生分化。当民族矛盾不断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并居于支配地位时,国内的阶级关系改变了。地主阶级改革派左宗棠正是在民族矛盾日益上升、激化的情况下,从封建统治集团中分化出来的爱国人物。

在帝国主义列强纵横捭阖,国家、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左宗棠要求洗雪国耻,坚持反投降、反侵略斗争,堪与林则徐媲美,而他投入反投降、反卖国、反侵略斗争的精力与心血,道路的艰难曲折,以及其反侵略的功绩,则超过了林则徐。

毛泽东同志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当然还有别的矛盾,例如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6190015左宗棠年逾花甲,指挥西征军收复南疆,为了收回伊犁,他仆仆风尘,奔驰干甘肃、新疆道上,进驻哈密,部署抗俄军事。一八八五年,他以七十四岁高龄,自北京前往福建,千里奔波,坐镇福州,指挥抗法军事,巡视于闽江口砾石纵横的要塞。在中法战争福建前线余烬未熄的时刻,左宗棠撒手尘寰,为祖国人民的反帝斗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九三九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书中指出:“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使得帝国主义至今不能灭亡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6190016英勇的中国各族人民,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建立起来的伟大反帝勋业的丰碑上,镌刻着许多反帝英雄人物金光闪耀的姓名。这中间应否镌刻上西征军统帅、中俄伊犁交涉和中法战争中抵抗派的首领左宗棠的姓名?我认为,答案应是肯定的。

左宗棠的政治活动,横跨十九世纪五十到八十年代,在这三十多年中,中国经历了阶级的革命战争与民族的革命战争的惊涛骇浪。不是风浪把左宗棠颠簸到这儿、那儿,而是他地主阶级改革派的阶级地位、特别是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决定了他干这、干那。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很大,左宗棠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给予重新评价的历史人物。笔者拟就左宗棠一生的政治、军事、经济活动,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加以考察、比较、分析,来回答以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借以抛砖引玉。

笔者水平低下,而左宗棠又是一个比较难以评价的历史人物,拙著《左宗棠评传》,无论在理论上或史料的运用上,错误一定很多,谨请大家批评指正。

董蔡时

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五日于苏州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董蔡时.左宗棠评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董蔡时.左宗棠评传.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董蔡时(1984).左宗棠评传.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