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玫瑰树

ISBN:7-5004-1275-4

出版日期:1993-01

页数:434

字数:343.0千字

丛书名:《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

点击量:7823次

定价:10.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于晓丹

Ⅰ.奉献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本收集了从16世纪到20世纪的英国散文选集。从弗兰西斯·培根到约翰·韦恩,前后跨越400多年,收选作家45位,收选篇目81篇。

Ⅱ.与中国散文的发展情况相比。英国散文的历史实在算不上长,真正进入形式讲究、体律丰满的境地差不多已到17世纪中叶。因此,英国散文实际上只有300多年的繁荣发展史。在这段时期里,英国散文出现了两次比较明显的高潮期:一次是启蒙运动时期,新古典主义的思想促进了散文文体的规范化和形式上的典雅完美;二次是浪漫主义和维多利亚时期,思想的解放和情感的解放使英国散文呈现一派灿烂。这两次进步让英国散文真正自由起来,英国人特有的睿智、敦厚和既严谨又富有想象力的审美情趣使散文经久耐读。在这个选集里,我们的散文概念不拘于“美文”,而是包括了随笔、游记、书信、回忆录、传记等形式的较宽意义上的散文。编选者一直在努力帮助读者了解英国散文的发展全貌,然而,由于字数所限,只能提供很小的一部分,而且这中间还不免会表现一些编选者个人的喜好倾向。希望这些散文作品不仅能感染我们的感情,而且还能感染我们的生活。我想,这正应该是文学的意义,尤其是散文的意义吧。因为,散文是真实的。

Ⅲ.我们经常思考散文的气质是什么。是美吗?美无疑是一种很突出的特征,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将“美文”视为散文最确定无疑的一种形式。同时,美也是一种比较外在的东西,辞藻的华丽,句式的音韵感,确实能给人带来直接的享受,很迷人。你看“远处的青山”,你看“果园里”,你再看“玫瑰树”、“初雪”,美果真有雨后怡人的清爽。然而,美却不是散文的气质。它的气质应该是其它一些较为内在一些的东西,比如朴素。任何优秀的散文作品,无论其语言多么华丽,它总是有一条朴素的底蕴线。你看“美丽快活的挤奶女”,它的朴素是它对劳动妇女的赞美;“流沙”虽然也美,却不免有些病态;你看“退休者”,它的朴素是它述说人老之后的平静;你看安东尼·特罗洛普的《自传》,它的朴素是作者在盛名之后的普通人心态;“玛丽·沃尔斯顿克拉夫特”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它对女人的命运有一种朴素的理解;“远处的青山”如果不是在硝烟散尽的和平日子里,哪会蕴育如此的人类挚爱的情感。

英国散文的发展历史实际上也是从文风雕凿奢华走向朴素诚实。早期受希腊、罗马古典风格之影响,崇尚贵族化的体例,崇尚拉丁语的风范,英国散文难免形式上有架床叠屋之奢靡,语言上有烦琐拖曳之芜杂。即使像弗兰西斯·培根这样的大家,运用语言有时也显出复沓,有几分絮叨。英国散文的自觉繁荣发生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丹尼尔·笛福、乔纳森·斯威夫特、约瑟夫·艾迪生、奥利弗·哥尔德斯密斯等人的名字,代表的是一种民族自信心的复苏,而且也代表了一种对普通人、对实际生活的关注态度。朴素当然只能来源于这种精神。这种精神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中文学家们的内在时尚。

Ⅳ.曾经有一位英国散文选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追求风格的优美或者是思想的博雅,那你就去读诗,去读戏剧好了;可是,如果你想懂得生活,那么请读散文,尤其是英国散文。这句话反映了英国散文的另一种风格。这个选集,也正要努力证实这样一种走向:从16世纪开始,英国散文渐渐走出清高虚泛、远离实际的追求轨道,越来越向人类的各种生活活动靠近。这大概也是散文的生命力所在。培根的《谈读书》与W.H.奥登的《论读书》,时间相差300多年,但对读书的认识却是相通的。培根有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奥登说:如果去一个荒岛,人们会选一本好词典带去,而不会去挑一本能想象到的最伟大的文学杰作。前者总结了读书在最高层次上对人生的影响;后者则洞悉到读书在最低层次上对人生的意义。当我们读到哥尔德斯密斯幽默笔调下那位“黑衣人”冷藏的善良时,读到吉辛委婉道来他的衰老时,读到林德愉快地诉说“无知的乐趣”,诉说那小“钱匣”对儿童天性的蔑视时;读到罗素对“老之将至”的感想;读到赫胥黎关于“舒适”、普利斯特利关于“无所事事”、海厄特关于“偷听谈话的妙趣”等等的高论时,我们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善良的温煦,也不仅仅是无知和偷听别人谈话果然所有的乐趣和妙处;我们所感受到的是作家们使生活本身得以解放的勇气,是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及生活必然赋予人类的种种坚强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讲,英国散文的智慧是生活的智慧。

Ⅴ.斯威夫特是18世纪英国散文的骄傲。他作为一位杰出的小说家,把写作《格利佛游记》的丰富想象力和绝妙的讽刺幽默能力,运用于他的散文创作中,使英国散文在摆脱严谨有余、灵巧不足方面初露端倪,是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最早结合的典范。

查尔斯·兰姆是18、19世纪过渡时期的散文巨擘,他的《伊利亚随笔》几乎代表了整个英国散文的鼎峰。在这本选集中,兰姆也许是最能感动读者的一位作家了。他感动人的首先是他的命运多舛。我们并不能企盼自己的命运也多一些、再多一些戏剧性的波折,平淡才是砥炼人心的最平常环境。兰姆的魅力不在于他的辞藻——他几乎从不使用美丽的语言;他的魅力在于他永远有一颗平常心,他的自然界里永远有人的影子。人能带给他幸福,即使是他那杀了生母、精神不正常的姐姐(《马克利安》);人能抚慰他的寂寞孤独,即使是“梦中的孩子”。人能热爱自然界固然是一种博大,人热爱人类本身更显出宽厚、温暖。兰姆的成就在于他把人类生活彻底地摆入散文创作的中心,比之前人更大地体现了人文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光辉。而兰姆的魅力则在于他个人的性格,平静、舒朗。这也许与他写作《伊利亚随笔》时已届知天命的年龄有关,生命之树的无数番春去秋来沉淀了他所有情感的精华。无论是他的文字还是他的品性无疑都代表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精神解放的光辉。

夏洛蒂·勃朗特有四则书信是编者从她几百封书信中精心挑选的。人在悲恸时难免要寻找一种同情。勃朗特却说:“创伤,只能用劳动来治,而不是同情。”(《451.致威·史·威廉斯》)她在连续经受了弟弟的死、两个胞妹的死之后,像她塑造的遭受了爱情打击的简·爱那样,顽强地脱离开一种温柔的慰藉,爬上了一条暴雨滂沱、凄风泥泞的天路历程——勃朗特的路是对劳动的信赖,以及对父亲的责任。

弗吉尼亚·吴尔夫的女权主义思想无疑延续了夏洛蒂·勃朗特那种自强不息的女性意识,并且对女人的命运作出了现代女性深刻的思考。《玛丽·沃尔斯顿克拉夫特》既是对这位18世纪的女作家的追记,也是对世代相通的女人悲剧的揭示。女人只有在认识了自己的悲剧根源之后,才可能真正走出一条拯救自己的璀璨大道。

如果说夏洛蒂·勃朗特的思想代表了19世纪资本主义走向衰亡时期,人努力抗争命运的顽强精神;那么,吴尔夫的悲剧感则代表了20世纪人类的精神状态。要生活下去,就还得无条件地热爱生命本身。

Ⅵ.平淡是一种境界,激情也是一种境界。读读叶芝的“献辞”,会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永远爆发在最不容易爆发的地方;读读丘吉尔的演讲辞,会体会出政治家的情感永远爆发在最恰到好处的地方。也许你会觉得济慈的情书写得并不如他的诗好,既不优美也不那么优雅;但他的赤诚却是可贵的,赤诚的爱和赤诚的嫉妒,毫无保留地挽救爱情——这种激情在现在我们这个越来越缺少“永恒”信念,也越来越缺少持久激情的社会看来该有多么陌生,因而也就有了它的可贵之处。激情是一种艺术的境界,也是人生的一种纯粹境界。

Ⅶ.在这个选集中,读者们一定还会注意到英国人特有的幽默。据说,英国人的幽默是最耐人寻味的。塞缪尔·约翰逊的《致柴斯特菲尔德勋爵书》是这方面的传世名作,当年我们在学校时,就是把它当作课文来读的。幽默、讽刺,可算是英国文学传统的一大特色了。散文作品当中也是俯拾皆是。

Ⅷ.另有一部分选文是离文学本身非常近的。比如《论行文》、《〈“白水仙”号上的黑家伙〉序》、《天外之音》、《论小说写作》、《为侦探小说一辩》、《戏剧与生活》、《〈简·爱〉与〈呼啸山庄〉》等。这一部分近于文学评论,但却生动一些、形象化一些,没有艰深文论的玄奥,读起来比较轻松。

还有一部分选文类似于人物传记,又没有人物传记的完整,更多地表现为散文作家对文学人物的感受。弗吉尼亚·吴尔夫的《普通读者》中收集了她的许多这类散文。她自己说它是“一本并非专业性的评论著作,只是从一个作家的角度,而非从一个学者或批评家的角度,来谈一谈自己偶然读到的某些人物传记和作品。作为一个小说家,我自然常常会对某一本书发生兴趣,但我也常常为了自娱而随意读一读、写一写,并不想建立什么理论体系。”这段话基本上可以解释编选者编选这类文章的用意。

Ⅸ.最后,我还想给自己留一片篇幅,感谢这次编书的机会。它不仅使这个闷热难捱的夏季多少有了几分适意,也终于使我疲惫患病的身体得到了些许的调理,更使我波折迷乱的情感生活终于归入了宁静。感情的孤独和烦躁永远抵抗不了努力工作的执拗;无论如何,让我们都在人类优秀文化的浸润下,更加努力地生活吧。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推荐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玫瑰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玫瑰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1993).玫瑰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