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何认识这些变化?它们的影响是什么?特别是它们的未来走势如何?这些都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有关对冷战后重要国际问题的研究已经非常之多了,各种各样的看法、结论为人们观察和认识世界提供了可贵的依据。但是,那些大相径庭的观点,特别是那些耸人听闻的“惊人之言”,也往往令人感到困惑和担心。当然,人们的认识有分歧是正常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利益,从而也就有不同的观点。
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上,哪个国家都关心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这些环境的变化对自己所带来的影响。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中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的注意力主要是在国内的发展上。但是,这并不是说中国不关注外部世界的发展和变化。事实上,对一个开放的中国来说,国际、地区,特别是周边环境的发展变化影响极大。中国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一个稳定的地区发展合作环境。因此,研究和分析世界和地区已经发生的与将要发生的变化,并制定出适宜的政策,处理好对外关系,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中、美、日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1995年,“转变中的中、美、日关系”课题立项,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我作为课题负责人与课题组成员一起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与国内专家进行了广泛的接触,而且也与美国、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专家学者进行了许多交流。1996年1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就这个议题在北京举办国际研讨会,邀请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菲律宾的17名著名学者和25名资深中国学者与会,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这本文集就是根据与会专家学者向会议提供的论文编辑的。文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远远超出了中、美、日关系本身的范围。当然,有些外国学者的观点与我们的看法不一致,我们也并不同意,但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我们希望这本文集能够为读者认识变化的世界,特别是认识变化的中、美、日关系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同时,值得指出的是,我们的课题组就“转变中的中、美、日关系”完成了一部专著,与本文集同时出版。
这次研讨会得到福特基金会的宝贵资助,本文集的出版得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大力帮助,在此深表感谢。同时,还要感谢的是为论文翻译、收集以及打印付出辛勤劳动的亚太所的同事们。
张蕴岭
1997年3月1日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冷战后的美国核军控政策
作者:樊吉社
图书 冷战后的美国核军控政策
-
2
图书 冷战后美国议题联盟行为研究
作者:史田一
图书 冷战后美国议题联盟行为研究
-
3
图书 冷战后日本对东南亚的安全政策
作者:刘雪林
图书 冷战后日本对东南亚的安全政策
-
4
图书 美国思想库与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
作者:陶文钊
图书 美国思想库与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
-
5
图书 冷战后美国国际能源战略研究
作者:李扬
图书 冷战后美国国际能源战略研究
-
6
图书 冷战后美国两洋同盟演化与国际格局转型研究
作者:钮维敢
图书 冷战后美国两洋同盟演化与国际格局转型研究
-
7
图书 冷战后日本的“普通国家化”与中日关系的发展
作者:李建民
图书 冷战后日本的“普通国家化”与中日关系的发展
-
8
图书 区域外大国参与湄公河地区合作策略的调整
作者:毕世鸿
图书 区域外大国参与湄公河地区合作策略的调整
-
9
图书 冷战后跨国社会运动的行动逻辑与规制策略
作者:徐步华
图书 冷战后跨国社会运动的行动逻辑与规制策略
-
10
图书 日美文化冲突
作者:[美]三好将夫 李宝洵 王义国
图书 日美文化冲突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