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王向峰先生的新著《中国美学论稿》即将同读者见面了!我先读为快,受益非浅。觉得它象一株根深叶茂、枝干挺拔的大树,必将为美学研究园地增添新的景色。
正在我为此书稿的二校清样紧张地进行校对时,向峰先生来信嘱我为此书作序,这可使我有些难为情了。—向峰先生是我大学时代的老师,执教及从事科研四十年,桃李满天下,科研硕果累累,已取得很高的学术成就,名闻教育界、学术界。按常情,写序都是师长为后学,名人为无名之辈,以示提携之意。现在让我反其道而行之,实在缺乏这个勇气。可是师命“非写不可”,完全堵住我的退路,只有“豁”出去了!
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我在大学读书的时代,那时的向峰先生虽然是很年轻的教师,并且未给我们年级讲课,但同学们都很熟悉他的名字。这大约是因为他不仅讲课受欢迎,而且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有自己的独到之见,因此一有运动也常常受到批判—那个时代是很不喜欢持有独立见解的人。然而学生们对这样的老师却是很崇拜的,所以向峰先生虽未直接同我们接触,却是我很熟悉很崇敬的一位老师。不知什么原故,他也知道我的名字,一直不忘对我的提携与培养。特别是70年代我从事美学研究之后,向峰先生也逐渐从文艺理论转向文艺美学、中国美学的研究,师生成了同行,联系更加密切了。“同行是冤家”在商界很通行,在学界是不适用的。教师,就其绝大多数而言,是希望他的学生超过他自己的。我的老师更是如此。我那怕有微小的进步,取得一点点成绩,向峰老师也为之而高兴,并且想方设法为我的继续进步提供各种方便,如:安排我回母校给研究生、本科生讲课,吸收我参加他的科研项目,他的硕士生、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也总是忘不了我……我深知这是老师为我创造锻炼的机会,虽然我从未当着老师的面说过感谢老师的话,但是我内心却是非常感激的,永志不忘。
向峰老师治学勤奋严谨,几十年如一日,即使在教学很紧张的时候,也不懈怠科研,因此他的科研成果在同行同辈人中是非常突出的。从他的科研成果中,不仅能看出他的勤奋严谨,而且也不难发现他在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他的研究视野较宽广,不仅研究文艺理论,也研究美学;不仅研究美学,还研究与美学密切相关的哲学、心理学和佛教禅宗,致使他的文艺理论具有美学的深度,而他的美学与文艺创作、鉴赏和批评紧密相联,不屑于建构那种无根的玄奥理论。最近十年来,他用主要精力系统研究中国美学史,他所培养的几届研究生的主攻方向也是这一领域,但他也很注意对西方美学的研究,对其学生也如此要求,以求中西比较与融合。这些特点在他的《中国美学论稿》中都十分突出地表现出来。
《中国美学论稿》是一部很系统的学术专著。所谓“系统”,不仅指有历史事实的发展脉络及其时间的演进次序,这一点比较容易做到。更为重要的是有思想的古今贯通和宽广幅度,使人见出认识上的发展过程和各种观点的比较与联系。例如,对于“审美意象的超象显现”这一十分重要的思想,作者没有作历时性地叙述,而是把它集中在共时性的空间加以纵横交错地比较与联系,以便于作充分的理论发挥。艺术贵独创,学术研究也如此。这一点作者是很自觉的。为此,他对于资料的取舍,论述的详略,不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也视研究的进展和现状而定:第一,别人说得很多,自己又无新的发现,尽可能不说或少说,如对中国美学奠基时代的先秦,这是公认的重要时期,作者却给予很少的篇幅,在这很少的篇幅中也是只谈自己的独到之见。我想,这是作者有意避免重复劳动。然而对于《周易》这一涵蕴丰富而难攻的研究课题,作者却知难而上,终有新的发掘。作者用抽象的具象、具象的抽象来解释八卦的符号,把它们看作是审美的超越形象的创造,这是关于中国审美发生学的开创之见。不仅对先秦,本书还有许多章节,按问题的重要性和内容的丰富性来说,本应写得很多很长,而实际上却恰恰相反,写的很短很概括。因为对中国美学史上重要的人物、著作及理论观点固然不应漏掉,然而正因为“重要”而研究的人及发表的成果也很多,并且见解多是大同小异、甚至完全重复。显然作者不愿去凑这种“热闹”。第二,被大家所冷漠所撂荒的地方,则尽力去加以开拓。如对曹雪芹的美学思想和《红楼梦》的美学意义,挖掘之深刻,分析之贴切,读后不禁令人豁然省悟:《红楼梦》不仅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佳作,原来还涵蕴如此丰富的审美理论!作者对曹雪芹及其《红楼梦》的审美分析,不仅具体印证了明清以来小说美学思想的价值意义,也说明是明清以来小说美学思想的最高成果,因此作者才给予如此崇高的地位。这种见解不同凡响,不对中国美学的民族特点有真正地把握,就不会有此大胆的建树。第三,自己有独到研究,则尽情发挥,讲深讲透。如佛教禅宗的明心见性与审美感悟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向峰先生举重若轻,作了详尽而精采地阐释与发挥,令人心悦诚服。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对佛禅有深入的研究,这是要花费许多工夫与精力的。再如对嵇康、司空图、苏轼、严羽、叶燮等人美学思想的评述,不仅提出新见,而且立论平实精当,分析深刻而全面,独树一家之言。第四、文字朴实,言必中的,论必有证,不说空话。现在的一些文章常常要加上一些空话、套语,这种文风也影响到学术界。如,为了强调某人某事或某种理论观点的重要,常要在最后缀上一句: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影响的表现在哪,怎样发生影响的,影响产生什么新意义……则不了了之。也许向峰先生与我有同样的认识,因此在《中国美学论稿》一书中,对于中国美学史上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从提出到发展演变及影响,都在适当的章节加以具体联系、比较、分析、发挥,使古今贯通,使读者一目了然。作者还常常把西方某些重要观点信手拈来,与所论问题相互印证、相互比照,以求出新。本书的特点很多,按此罗列下去似乎没有必要,提出上述几点以见一般而已。总之,《中国美学论稿》写出自己的特色,作出自己的独到建树。由此使我联想到现在的学术界一些值得研究的现象。有的人把自己关在小屋子里孤立地去“研究”他所要研究的问题,而不顾前人和周围的人对这一问题是如何研究的,进展到何种程度,提出一些什么问题,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哪些方面尚不令人满意等,这些他都一无所知,或者是故意不去知。所以把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出来一看,或者与人雷同,或者拾人牙慧,论水平甚至比已有的水平低得多,这哪里是研究,而是杜撰!
中国的美学思想,很少有西方那种独立存在的逻辑体系。文论、诗论、画论、乐论、小说评点等等,就其多数而言,形式比较零散,缺乏系统与条贯,内容也不是纯粹抽象的理论,而是既讲理又表情,既抽象又具体,既是理性又是感性,所谓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从来没有一种明显的界限。这是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直到近代西方文化的大量传入,情况才有所改变,但基本特性仍然如此。《中国美学论稿》紧紧围绕这一基本特点去挖掘,去描述,去批判,去评价,这是很有眼光的。所以本书能给文学家曹雪芹及其作品《红楼梦》那么长的篇幅,那么重要的位置,还有诗人杜甫与李贺极少有论诗论美的言论,作者却立专章,通过他们的诗作加以发掘和阐述,如果套用西方的文化模式,对于以上这些人恐怕就无话可说了。中国的美学思想同中国的整个文化遗产一样,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富矿,关键在于开采者是否有独闯独创的探索精神,是否别具只眼,这是读向峰老师《中国美学论稿》之后所获得的一个很重要的启示。
聂振斌
1995年7月2日于北京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中国美学主干思想
作者:李旭
图书 中国美学主干思想
-
2
图书 中国美学的后古典时代
作者:雏华
图书 中国美学的后古典时代
-
3
图书 散文美学论稿
作者:张智辉
图书 散文美学论稿
-
4
图书 现代性思想之思:德国美学论稿
作者:张政文
图书 现代性思想之思:德国美学论稿
-
5
图书 古典文艺美学论稿
作者:张少康
图书 古典文艺美学论稿
-
6
图书 美学论丛 4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
图书 美学论丛 4
-
7
图书 中国美学的历史建构与文化功能
作者:刘方
图书 中国美学的历史建构与文化功能
-
8
图书 美学论丛1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
图书 美学论丛1
-
9
图书 当代中国美学学术史
作者:李修建 刘悦笛
图书 当代中国美学学术史
-
10
图书 篱侧论稿:文艺学与美学论文选
作者:柯汉琳
图书 篱侧论稿:文艺学与美学论文选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