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回归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实践基础

RETURN TO THE PRACTICAL BASIS OF MARX'S IDEOLOGICAL THEORY

ISBN:978-7-5203-5582-7

出版日期:2019-12

页数:234

点击量:8785次

定价:69.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意识形态是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从其产生、争论、“短暂终结”、发展、泛化,有批判、有美化、有回归、有理性,结论一次次被历史实践所检验。

在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原初定义中,是彰显着虚假和真实的两极张力的。其中,虚假的观念体系是指以“神秘主义的方式解答社会历史现象”的一种头足倒置的观念存在形式,“认为宗教、概念、普遍的东西统治着现存世界”,其“虚假性”主要来源于“颠倒性”。马克思所说的“虚假的意识”源于思维至上的观念,以往的意识形态家都认为纯粹的思维是分析社会现实的基础,认为观念的东西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这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认识论;而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在理论上表现为特定阶级的根本利益,社会形态的变革伴随着意识形态的变化,这是利益要求使然。在马克思看来,意识形态之所以会“虚假”,就是因为阶级利益作为一种特殊的集团利益,只有在革命期间才会与社会普遍利益相契合,因而是短暂的。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既然阶级利益与社会普遍利益的契合只在革命期间,那么,当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原来的被统治阶级——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随着其阶级角色的转换,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是否也会转变为特殊的集团利益?其意识形态是否会失去真实性,成为“虚假意识”呢?对这一理论悖论的解决,成为本书研究的一个主要任务。

马克思之后,意识形态概念发生了嬗变,在东西方都陷入了困境,对于这种困境的解决,需要我们重新回到马克思。通过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文本考察,我们发现,马克思将意识形态及其相关思想统一在了人类的生活实践之中。如果一种意识形态能够真实反映社会存在,实现“事实真实”;能够代表大众利益,实现“利益真实”,那么,这种意识形态就是真实的,而这种真实的意识形态无疑是要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

首先,事实真实是意识形态真实性的现实论基础。当一种意识形态建诸于实践基础之上、真实反映社会存在的时候,就实现了它的“事实真实”。马克思正是在实践基础上来阐述意识形态的生成与发展的。意识形态是关于人的社会生活的总体观念,而人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基础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物质实践是社会意识产生、发展的动力,是解释社会意识的基础。要使意识形态走出虚假性、走向真实,也必须始终使意识形态如实反映社会存在,随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修正自身。

其次,利益真实是意识形态真实性的价值论基础。利益是社会实践的一个部分,是意识形态的存在基础,完全脱离利益因素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意识形态的形成、发展都有赖于利益作为基础。只有正确反映利益水平、要求的意识形态,才是符合历史的。当一种意识形态能够见诸实践基础之上,最大限度的反映大众利益的时候,就实现了其“利益真实”。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国家利益诉求,其实质就是要实现统治阶级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契合,无产阶级由于其彻底的革命性,其意识形态从终极意义上要代表全人类利益,这样具有普遍性的意识形态是可以达到真实的。

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范式随社会实践的变迁而不断变革,意识形态由于建诸于实践之上而推动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凸显其利益真实。今后,意识形态仍然要始终真实反映社会存在、最大程度代表人民利益,才能保持其真实性。而实践是意识形态变革的立足点,中国当代意识形态应随实践发展而彰显其真实性旨趣。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李馨宇.回归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实践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李馨宇.回归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实践基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李馨宇(2019).回归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实践基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