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思明提升:共同缔造中的基层治理现代化

ISBN:978-7-5161-5852-4

出版日期:2015-04

页数:587

字数:617.0千字

点击量:10934次

定价:116.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建设美丽厦门示范城区

思明区是厦门市的经济、政治、文化、金融中心,地处厦门南端,包括厦门本岛南部及鼓浪屿。辖区面积7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101万人(其中常住人口约70万人),下辖10个街道办事处,设有96个社区居委会。当前思明区面临城市转型、产业转型和社会转型“三个转型”,社会流动性大、人口构成复杂、利益需求多元、历史遗留问题多、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传统的管理模式失灵,居民的“社区归属感”缺失,出现“中等收入社会裂痕”,面临“中等收入社会难题”。

作为厦门市“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试点区,思明区以“建设美丽厦门示范城区”为目标,坚持以群众参与为核心,积极探索城市社区以共同缔造方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一 坚持三个导向,引领创新思维

(一)坚持民生导向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心声,从房前屋后项目、从百姓关注的小事入手,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好事。

(二)坚持问题导向

以敢啃硬骨头的精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切实推进行动出实效。

(三)坚持改革导向

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契机,加快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治理机制,不断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及管理水平,增强社会组织的自治功能和基层群众的自我服务功能。

二 把握三点原则,推动创新实践

(一)把握好工作方法

共同缔造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要着力改变原有的惯性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紧紧围绕“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共同缔造方法,转变工作理念、推进工作提升、创新工作机制,以此找寻社会治理的“新路子”、搭建群众参与的“新桥梁”。

(二)把握好工作内容

根据现代城区特点,积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要根据城市社区特质,在试点社区推进“两改革三提升”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创新党群工作模式,统筹各类资源,从房前屋后的实事做起,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做起,发动群众共办好事实事、共推改革发展、共建美好家园。

(三)要把握好工作路径

坚持以群众参与为核心,以培育精神为根本,以奖励优秀为动力,以项目活动为载体,以分类统筹为手段,坚持“建设—管理—服务—精神”的城市社区共同缔造工作路径,增进群众参与的自发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汇聚共同缔造的强大正能量。

三 进行六个探索,提炼创新做法

思明区注重走内涵式、长效性的共同缔造之路,突出城市社区实际,重点从“六个探索”推进共同缔造行动,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凝聚力,改善了社会关系。

(一)推进空间平台提升

针对城市社区公共活动空间有限、公共活动平台不足等问题引发的人际关系冷淡等“城市病”现象,通过加强空间规划和平台设计,致力推进“熟人社区”建设。

1.从房前屋后出发,多建一些活动场所。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启动了“十大健身步道”提升项目,有机串联起金榜山、大厝山等20余处自然山体,打造链接鸿山寺、南普陀等30余处文化历史建筑的健身休闲步道网络;充分挖掘、利用“房前屋后”的有限空间,新建、修缮了20座区级街心公园,增设了328个社区凉亭、休闲桌椅、健身器材等便民设施,成为居民茶余饭后聚会休闲的好去处。

2.从群众需求出发,多做一些小事实事。把有限的公房资源、土地资源优先用于居民活动休闲场所改造,如厦港街道收回主要路段的“黄金店面”,不搞经营,腾出空间建设老人活动中心,提供免费日间照料及休闲娱乐服务,深受辖区居民好评。

3.从美化绿化出发,多让群众动手参与。开展“社区园圃”行动,发动群众共同寻找空地、共同商议品种、共同栽种幼苗,由群众认养认管,由群众自我评选“最美园圃”、“最美庭院”、“最美街巷”等,既美化了居住环境,又增进了群众参与。

(二)推进自治共管模式

有针对性地探索“老城区、新城区、城中村”三类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引导群众自己管起来、自己“唱戏做主角”、自行处理好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重建居民的社区感。

1.推行老城区无物业小区自治模式。针对无物业小区“无人管、无钱管、无监管”的问题,建立由居委会牵头、居民群众自助互助的“无物业小区自治小组”,形成“楼栋自治、楼院共管”的社区治理模式,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2.推行新城区新型小区共治模式。通过加强平台设计与活动策划,积极推进新社区从“生人社区”向“熟人社区”的转变。针对业主大会召开难、业委会作用缺失这一关键问题,创新设立业主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业主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形成社区党委领导、业主代表大会决策监督、业主委员会执行、物业市场服务的四方共治机制。

3.推行“城中村”转型治理模式。围绕城中村环境提升、经济发展、文化延续等“五位一体”发展需求,探索了“城中村”转型升级治理模式。如在曾厝垵文创村,坚持“不大拆大建”,鼓励商家开展文艺化更新“微改造”,采用共建共管的方式对闽南古厝进行保护性修缮,将闽南渔村文化与现代文创艺术有机集合。组建曾厝垵公共议事理事会、业主协会、文创会,规范和约束业主和经营者的行为。发动业主、商铺共同制定文创村文明公约、卫生公约、诚信经营守则等村规民约,出台《滨海街道曾厝垵文创村民宿管理暂行办法》,规范400多家民宿的经营管理。

(三)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依托“组织”这个纽带,建立多元参与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社会治理“横向到边”全覆盖。

1.发展壮大社会组织。把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作为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出台《思明区关于规范社会组织管理、加快社会组织发展的实施意见》、《思明区引进和培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暂行办法》,通过深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区、街、社三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等措施,解决了社会组织“登记难”、“成长难”的问题,打造了一批面向全国(蓝天救援队)、面向全省(同心慈善会)、面向全市(沁心泉社工)、面向全区(城市义工)的社会组织典型。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搭建起有效的沟通桥梁,起到了“润滑剂”的效果。如率先全国开展的“法庭义工”项目,受到最高院院长周强的肯定,并在全市法院系统推广。

2.发展多样社区组织。共同缔造行动开展以来,共有193个兴趣型、功能型的社区组织在街道社区备案。如前埔北社区现有夕阳红歌友会、登山队、腰鼓队、模特队等趣缘型社区社会组织近60个,为辖区居民搭配了“营养丰富、花样齐全”的社区活动大餐,满足老、中、青、少等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3.强化党群组织作用。充分发挥现有党组织、工青妇等各类社会团体作用,凝聚不同类别、不同年龄段人群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推进区域化党建、团建工作,以组织共建等形式,增进街道社区与辖内各单位组织的联系。

(四)推进公共服务优化

通过转变职能、创新服务,建立健全“纵向到底”的管理服务机制,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1.提高社区服务效率。进一步明晰社区职责、理顺社区关系,让社区集中精力抓好服务。将全区96个社区划分成994个网格,推广网格咨询、网格预约等便捷服务,真正将服务送到社区、送进网格、送至百姓家中。同时梳理社区职能、明确工作职责、实行工作准入,实现了“三减两升”,即减少了牌子、减少了事务、减少了评比,提升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群众满意度。积极推广“社会事务专用章”的做法,真正将办事权力下放社区,减少过路章,方便百姓办事。

2.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打造一站式、全方位的便民服务平台,为群众生活提供便利。在4个街道建设“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各投入200万元购买专业社工服务,构建起面向辖区老年人、青少年、特殊家庭、残障人士、困难群众等全方位的综合服务平台。在96个社区全面建设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市、区、街、居四级信息互连互通、各条块系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并通过对接一站式惠民服务平台,方便群众就近办事。

(五)推进共同精神营造

针对现代人对精神价值的追求、对社区品位的要求,思明区积极营造“我爱我家”的社区精神,努力形成共同缔造的思想共识和当家做主的主人翁意识。

1.注重深耕社区文化。根据不同社区的特质,深挖社区内涵,如在老城区,注重留住文化根源与精神信仰;在新城区,注重考虑以特色文化活动,增进群众对居住地的情感认同。如小学路片区改造注重发动居民参与营造社区文化,辖区内的大同小学学生在华侨大学学生的帮助下,将原来的老旧石头墙修整粉刷,绘制成一组“丰子恺”风格的“中国梦美德墙”,使片区风格独具一格。

2.注重打造特色社区。引导各社区充分利用辖内特色资源推动社区特色发展。如官任社区主打“时尚官任”品牌,聘请外籍人士、台湾同胞担任社区主任助理,积极发挥“洋妈妈志愿服务队”、“咖啡街商圈自治联盟”等作用,打造了“低碳环保、公益慈善、平安和谐、多元共治”的国际型社区。前埔北社区主打“品质前埔北”品牌,建成全省首个社区级“家庭关爱中心”,注重激活社区人才库,注重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通过优质贴心的服务,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围绕问题导向和群众参与,注重过程实践和经验总结,在区、街、居三个层面建立健全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的实效。

1.区级层面。围绕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三大转型”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社会治理创新实施方案,并配套形成一系列工作制度。如在社会转型方面,建立健全了群众参与机制、社区减负放权制度、以奖代补激励制度、公共事物(务)认领制度、政府购买服务等系列制度,完善《推进区对街道简政放权工作意见》、《“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申报办法》等工作制度。

2.街道层面。以中华、滨海街道为试点,突出转换服务经济发展方式和综合治理制定改革方案。在滨海街道设立文创旅游管理处,进一步提升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执法力度,配套出台民宿及商铺管理办法,实现“一盘棋”统筹安排,推动环岛路综合治理、“城中村”改造提升等工作深层次推进。在中华街道设立商圈服务中心,探索推进“落地环境、经营环境、政策环境、政企互动环境”的“四个优化”,以服务的“口碑”和城区的“品质”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地,实现以城市治理的现代化带动产业发展的现代化。

3.社区层面。围绕提升服务和强化自治两大主题,制定了《老旧无物业小区自治管理流程》、《物业小区直选共治民主治理办法》、《公共议事理事会议事规则》等一系列制度,建立《文体队伍自律公约》、《社区活动场所使用公约》、《文创村卫生文明公约》、《商铺诚信经营自律公约》等一系列自治公约,切实提升了社区的公共管理服务水平,增强了居民的自治管理能力。

四 体会三点感悟,坚定创新信念

通过“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的探索,我们明显感觉到社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关系进一步改善了,特别是全区信访呈现“两降”的态势,即全区来信来访总量同比下降12.13%,集体访同比下降35%。在具体工作中,有三点体会与感受:

(一)掌握了一项工作方法。

即运用共同缔造的方法开展工作。通过开展共同缔造,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更加注重群众参与、注重党群融洽、注重群众感受,实现了工作方向由“自上而下”到“上下结合”的转变,工作关系由“你、我”到“我们”的转变,工作目的从“给领导看”到“让群众用”的转变,工作项目从“大”到“小”的转变。今后,我们将积极运用共同缔造的方法破解工作中的深层次难题,特别是征地拆迁、城市管理等工作中碰到的难点问题,通过有效的行政管理与软硬兼施,通过群众参与,进一步增进群众认可和社会满意。

(二)收获了两个工作理念。

即“幸福是具体的”和“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群众”。只有抓好群众身边的每一件具体事,让幸福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才能筑牢幸福思明的根基;只有把最好的资源留给群众,才能落实民生优先,才能征服民心、赢得民意。

(三)摸索出“三多”的改革思路。

即要“多把服务资源给基层、多让社会组织覆盖群众、多让群众自我管理服务”。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改变以往政府“大包大揽”的思维定式,培育具有承接政府转移服务能力的非政府组织、社会组织,划清行政权力和自治权力之间的界限,增强社会组织的自治功能和群众的自我服务功能,更好地实现基层政府行政管理和居民群众自治服务功能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游文昌

2014年11月15日于厦门思明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邓大才,徐勇.思明提升:共同缔造中的基层治理现代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邓大才,徐勇.思明提升:共同缔造中的基层治理现代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邓大才和徐勇(2015).思明提升:共同缔造中的基层治理现代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