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历史是过去的政治。历史也是现在的政治,因为它总是以某种形式存在于现实政治之中。研究美国的制宪史,特别是它得以成功的思想基础和制度资源,就是期望能对现实政治有所启示。
如同标题所示,本书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美国立宪及其思想基础和制度资源。为了突出这个主题做了以下准备工作:对美国学界在制宪史上的争论焦点的简单述评,对美国宪法的性质及其复杂的制定过程的简明叙述。在此基础上比较深入地探讨和分析美国立宪的思想基础和制度资源。
全书除了绪论和结语外,主体部分由三大板块组成:美国宪法的生成及性质(第一章至第三章)、美国立宪的政治思想基础(第四至七章)和美国立宪的制度资源(第八章至第十一章)。在简要述评美国学界在制宪史上的争论焦点和美国宪法的性质及其复杂的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探讨和分析美国立宪的思想基础和制度资源,特别是欧洲和北美政制发展的历史经验和人文条件。
一 美国宪法的生成及性质,包括美国学界围绕制宪史的争论,宪法的性质及宪法所确认的共和政体的内涵。
美国宪法从孕育、出生到成长,一直伴随着诸如废“例”(《邦联条例》)制宪的合法性、制宪的主体、制宪的目的、影响制宪的因素等问题的争论。也正是在这众多的争论中,美国宪政不断暴露并克服其局限,从而逐渐走向成熟,延展其生命力。
就性质来说,美国宪法从以人民的名义制定到发展为人民普遍认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美国宪法的形成,除了邦联时期各邦的立宪探索外,经过了拟定草案和批准两个明显有所区别的阶段。前一阶段的争论和斗争只限于不同的富人集团的代表者之间,并且是在密室进行的;后一阶段则是面向公众,也有部分公众中的精英参与其中。其中的利益之争和观念之争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利益决定观念,观念本身也体现利益。从结果看是联邦派获胜,但反联邦派所扮演的角色也非常重要,反联邦派的一些主张、观念、要求最终也被吸收、融入了宪法。美国宪法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妥协,拟定宪法草案是妥协,批准也是妥协。
二 美国立宪的政治思想基础主要是四个方面:古典共和主义、古典自由主义、欧洲启蒙思想和法治理念、基督教传统。其中的关键在善于对人类政治智慧的融会贯通和实际应用。古代政治哲学中最具影响力的自然是作为古典共和主义和自然法理念之源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等人的学说。其中的共和、限权和混合政体思想特别为美国建国时期的政治思想家津津乐道。马基雅维里以降的古典自由主义,也是美国立宪的重要思想渊源。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的启蒙思想和法治理念,包括人权、自由和博爱,人生而平等之类的“天赋人权”观念,同样为美国宪法的制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基督教传统则使立宪者心怀敬畏,避免唯我独尊而易于妥协;其中的契约精神确保了宪法的“人民公约”性质。
三 美国立宪的制度资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古代希腊罗马的经验教训、英国宪制传统、殖民地的经验和易洛魁联盟的影响。从17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以约翰·亚当斯为代表的“国父”辈革命领袖和政治思想家,就特别注意研究欧洲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政体,比较其优劣,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并在北美大地上广为传播,使很多在今天看来很新鲜的思想观念成了“老生常谈”。这就为制定分权制衡、保障自由的共和宪法奠定了文化思想基础。在英国殖民地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美国”,其立宪自然难免受英国政制的影响。实际,美国宪法中的一些概念、基本原则、权力配置关系,等等,都近乎是照搬古罗马和英国的。殖民地时期的北美政制,在沿用英国政制的同时,也加入了一些新元素,基本形成了总督—政务委员会—议会(人民会议)外加相对独立的司法系统的政制格局。美国宣布独立后的各邦制宪,也是在殖民地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易洛魁联盟的政制是美国立宪的又一重要的制度资源。首先,在国家政制的一些最基本的方面,如联盟国家形式、分权制衡的权力结构、会议民主制等都直接模仿自易洛魁联盟的实践。其次,美国的民主化,公民权利自由的全国化,也都受到易洛魁联盟的平等和民主实践的影响。最后,美国政界、学界对易洛魁联盟政治对美国立宪建国和民主化的影响由不承认到逐步承认并且日益认真对待,也表明美国社会趋于进步和开明。
本书试图有所突破之处如下:
一 关于美国宪法的政治哲学和思想基础,一般多从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等去探寻渊源,本书则上溯至古典共和主义、自由主义,欧洲启蒙思想和西方基督教/清教信仰等对美国立宪的影响。同时还特别注意从美国建国一代开国领袖的政治哲学和理念去寻找其宪政的思想基础,认为美国立宪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立宪者本身的政治人品、学识和政治哲学理念。近现代契约论的发展也从北美殖民地和原住民的契约建政的实践中获得了某种实证。
二 在制度资源的探究上,本书主要从古代希腊罗马的政制经验、英国宪制传统、殖民地政制发展实践和北美原住民尤其是易洛魁联盟的政治创举中去进行发掘,强调美国宪法主要基于经验而非某种单一的政治理想或哲学理念。
三 关于美国的宪政制度安排,一般都只是注重它的分权与制衡,而本书则突出它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制度构建,强调它的集权趋势源于立宪者固有的建立强大联邦的理念,源于宪法本身;同时特别论证了分权不只是一种政体形式,更是一种国体形式,分权从形式上看关乎权力的合理配置,但其内在本质却体现的是权力分享与共享的共和精神。
四 美国宪法的成功,最根本的在于它不是由一种支配力量决定的,而是由当时美国社会的各种力量基本均衡参与制定的,没有重复“成王败寇”旧路。世界上只要有霸权存在,就不会有国际和平与正义;在一个国家,只要有绝对权威和政治垄断存在,就不会有能够保证自由和正义的政治秩序。
五 美国宪法是保守的,也是激进的,但更是渐进的。任何一种事物,没有“守旧”不能存续,没有“进取”会被时代抛弃。守进自如,且守且进,才是事物的生存演进之道。
美国制宪者基本上都是实用主义者,他们中虽不乏理论和思想大师,但作为一个领袖群体,他们更看重的是历史的、外国的和北美自己的经验。他们不但不追求理想的宪法,甚至牺牲某些原则,接受宪法中的一些明显瑕疵;对于难以达成一致的某些涉及宪政基本制度的难题,则模糊处理,或干脆留给了后人。美国人民作为崇尚经验的民族,他们也把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法院判决视为最有价值的宪法组织部分。这些因素,都有助于保证美国宪法的成功。托克维尔对美国的制度给予了热情和高度的赞扬,其中虽多溢美,但下述评价却是中肯的:“美国的立法是极其适应它所治理的人民的天才和国家的性质的”,“英裔美国人的法制和民情是使他们强大起来的特殊原因和决定性因素”。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科学化研究
作者:付启章 蒯正明
图书 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科学化研究
-
2
图书 制度伦理视角下的现代大学制度研究
作者:蒋馨岚
图书 制度伦理视角下的现代大学制度研究
-
3
图书 立宪主义与近代中国政治变革
作者:张继良 褚江丽 叶立周
图书 立宪主义与近代中国政治变革
-
4
图书 南京国民政府新闻检查制度研究
作者:张举玺 祁涛 许俊峰
图书 南京国民政府新闻检查制度研究
-
5
图书 中国社会学史.第三卷,群学民间化:全2册
作者:景天魁 杨善民 王处辉 高和荣 郝彩虹 杨宝玉 邓万春
图书 中国社会学史.第三卷,群学民间化:全2册
-
6
图书 实用主义: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向度
作者:贾小龙
图书 实用主义: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向度
-
7
图书 新本土心理学(上册)
作者:葛鲁嘉
图书 新本土心理学(上册)
-
8
图书 新本土心理学(下册)
作者:葛鲁嘉
图书 新本土心理学(下册)
-
9
图书 中国社会学史.第二卷,群学制度化:全2册
作者:景天魁 高和荣 王处辉 刘少杰 杨善民 邓万春 何健
图书 中国社会学史.第二卷,群学制度化:全2册
-
10
图书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以戊戌维新为例
作者:张迪
图书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以戊戌维新为例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