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简帛早期隶书字体研究

ISBN:978-7-5203-4447-0

出版日期:2019-06

页数:276

字数:233.0千字

丛书名:《『尧都学堂』青年学者论丛》

点击量:8411次

定价:78.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魏晓艳博士的《简帛早期隶书字体研究》是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博士论文选题时,考虑到汉字结构以及构形研究由来已久,且研究成果丰富,研究方法相对成熟,而从汉字学角度对书写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于是我建议魏晓艳博士从书写角度对隶变前后的字体进行研究。隶变是汉字形体变化最剧烈的阶段,结构与书写方面的变化都比较显著,研究材料也较为广泛,研究起来也更有意义。

该书以简帛早期隶书字体为研究对象,隶变初期,字体、字形结构都表现出了过渡性特征,书写方面,早期隶书笔形既有篆书笔形特征的保留,也有隶书笔形的显现,构形方面主要体现在构件的半篆半隶,当然这也与笔形特征分不开。在描写基础上,总结隶变中简帛早期隶书笔形变化、构件演变的一些规律,并从书写与构形的相互作用角度分析字体演变原因,还有社会因素等外部原因。简帛早期隶书的字体研究可以深化我们对隶变过程的认识,也可以弥补以往隶变结构研究的不足。该书将静态的笔形描写与动态的书写研究相结合,既有助于展现早期隶书过渡字体的形态,也有助于展示隶变中字体由微而显的演变过程。

该书在以下方面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第一,具体详细地描写了简帛早期隶书中的笔画形态,并概括了其笔形演变的普遍特征与演变特点;第二,从内部与外部原因探讨简帛早期隶书的字体演变原因,有效推进了字体演变的相关理论;第三,该书材料丰富,静态的字体描写细致,从微观角度分析了汉字由篆到隶字体演变的动因与机制。汉字在书写中演变,但是书写元素的描写具有一定难度,需要细致地辨别和特征提取,该书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深入笔画的微观层面,运用提取特征法对笔形的曲直、长短、连断、圆转与方折等诸多特征详细描写,并对其平直化与方折化的突出特征做出量化统计,大量详细的材料分析为后面的理论归纳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汉字字体研究能够取得进展,有赖于字体理论的建设和发展,也需要对汉字各个时期字体演变的研究,从书写角度研究简帛早期隶书字体,有一定理论难度,尤其是对汉字字体风格属性的描写,以往研究多侧重于书法领域的论述,启功、王宁先生曾经提出笔势、笔态、笔意、结字、转折、行气六个方面,这些风格属性具有可操作性,该书以此为理论依据,增强了论证的可行性,一方面是对字体理论的实践,另一方面其研究结论也可以为字体理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

笔者的博士论文曾获得了专家的一致认可,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指出:“论文发掘了一些有价值的古隶形体,描述了由篆至隶的变化类型,不但对隶变的认识有进一步的加深,对小篆的形成和演化,也有参考价值。在分析构件时,论文抓住了表形独体部首为核心,形成了形体变化的逻辑序列,这一部分工作也很有价值。”北京师范大学李运富教授指出:“论文将字形对比的参照系延伸到甲骨文、金文、六国文字,从而使得隶变的过程展示得更清晰,由此得出的各种结论更可靠。”吉林大学徐正考教授指出:“对相关材料中各类文字的笔画、构件进行了细致的统计,其统计数据既是论文结论有力证据,也是学术界未来相关研究的重要参考。”其他诸位学者也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宝贵指导意见。该书在此博士论文基础上形成,是对简帛早期隶书研究的进一步拓展。

该书可继续深化之处在于:分析字体风格,除了笔画、构件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属性“结字”也需要关注,从篆书到隶书,纵横比例、重心位置都有新的变化,对于这种变化趋势也应当有所关照。

希望魏晓艳能在此基础上,为汉字研究继续增砖添瓦,并预祝魏晓艳未来的学术之路坚实而宽广。

郑振峰

2018年10月10日

河北师范大学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魏晓艳.简帛早期隶书字体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魏晓艳.简帛早期隶书字体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魏晓艳(2019).简帛早期隶书字体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