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赵素忍博士的《〈艳异编〉 及其续书研究》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为她的导师,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我们知道,就明代的小说研究看,白话小说尤其是“四大奇书”的研究,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相对而言,文言小说的研究则要薄弱一些,多集中于“剪灯系列”或具有一定影响的中篇传奇小说。而对明代大量的文言小说选本的探讨,虽说近年来学界已有所涉猎,但研究的还远远不够,其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故本书的问世,一定程度上是对文言小说选本研究的推进。
学术研究是需要相当时间积累的,对相关文献材料的熟悉尤为重要,没有深厚的学术积累,别说发现新问题,即使是阐明、解决学界已有的老问题,恐怕也是痴人说梦。一方面,需要阅读、熟悉文本,一些经典的作品,还需要不断的反复阅读,才能体会其中的意味。另一方面,对作者的生平家世、所处时代的政治及文化背景、学界的研究动态等相关背景知识也得相当的熟悉,也就是说,做学术研究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积累过程,所谓“厚积薄发”是也。赵素忍2001年入学河北师大攻读古代文学硕士学位,研习元明清文学,对明代的文言小说尤感兴趣,毕业论文即以《剪灯新话》为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论文得到了较好评价。其间硕士毕业后到河北经贸大学任教,讲授古代文学,并给学生开设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程。2009年又回河北师大攻读博士学位,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小说选本上。可以说,她对明代的文言小说摸爬滚打了将近20年的时间,有了相当的积累,具备一定的发言权。我很赞赏赵素忍的这种没有材料不乱说话的学术态度。而学界存在的某些不正常的现象,如对文本不熟悉,对他人研究领域、研究动态根本不熟悉就随意发表观点,胡乱妄加评说狂妄自封为“专家”的人,两者相较,其学术态度何啻天壤?某博导教授就常犯这样的毛病。这样的学术态度是万万要不得的。
学术研究需要创新,需要提出自己新的看法,从而形成自己的研究个性。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发现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老问题得以妥善解决;而一些老问题依然还是问题,一些新问题又被提了出来。在遵从学术规范、在以材料说话的前提下,对一些新、老问题,学界难免会有不同的解读,会有不同的意见,看法相左也是很自然的事。如果定于一尊,也就不存在学术争论了。当然,有些问题大家达成了共识除外。譬如我们以张燕瑾、吕薇芬先生主编《20 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水浒传》主题为例,该书说:
在《水浒传》主题的研究中,众说纷纭,至今没有统一的见解,没有统一见解未始不是好事,至少说明学术讨论中定于一尊的时代已经结束,何况《水浒传》本身的思想内容丰富多采(彩),复杂,三言两语的概括确实难以涵盖全书,那么主题的多元就是必然出现的现象。
具体说,关于《水浒传》的主题有以下多种说法:“农民起义说”“市民说”“忠奸斗争说”。这是影响较大的三种说法。除此外,还有“人民起义说”“双重主题说”“谏书说”“伦理反省说”等多种说法。所以作者总结说:“《水浒传》的多元主题,各有其相对的合理性,反映了《水浒传》的部分(或大部分)实际。”
其他小说,如《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主题的研究都存在这种现象,有的甚至多达几十种。而对这种种纷纭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而绝不是人云亦云。当然,我们反对毫无根据的耸人听闻的标新立异。正如上文所说,在遵从学术规范的前提下,《水浒传》不同主题的提出,自然是“各人讲各人”的,至于结论是否被他人接受,自然也得“听凭众人”——也即是读者自己的判断,或接受赞成,或不接受反驳,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学术常态。如果认为这样的学术常态是“不正常”的话,那只能说持此观点的本身就不正常。
我很赞成北京大学潘建国教授在参加《文学评论》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所做的《中国学术目前最紧缺的仍是专精之学》的发言。他说,他很赞同左东岭先生有关“博与专”关系的见解,但同时认为,在目前的学术界,总体上不是“专”的太多太多,而是“专”的不够。“做学问本来就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别人,做学问既不能发财,也无法拥有权力,所以假如你是为了别的目的而来,那它绝不是最好的选择”,“做学问的意义,是让自己感到人生有趣味……就是自己喜欢,自己高兴”。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潘教授的意思是,读书需要广博,而研究则需要专精,且浓厚的兴趣则是支撑自己研究的动力,在研究中获得自己人生的趣味。
赵素忍君就是这样以浓厚的兴趣,二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于明代的文言小说研究,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努力探讨、解决一些学术疑难问题,并有不少新的发现,从而发出了她自己的声音。她对《艳异编》及其续书的研究,既有对学界已有观点补充丰富,也有辨析修正,亦有颇多新的发现,择其大要,兹举数例如下:
第一,该书是从选本的角度探讨《艳异编》及其续书的,小说选本具有其独特性。整体上看,选本体现了选编者的小说观念、眼光、美学追求,选什么,如何选?与时代风尚、读者需求等都有一定的关系。选本中的篇目是选编来的,虽然有些篇目可能经过选编者加工、改写,甚至是大幅度改编,但总体上并不能代表选编者的创作水平和创作情况,如果将两者等同起来,往往会发生很大的偏差,如引用《艳异编》中的作品对王世贞进行评价就是如此。
第二,该书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归类了相关问题,从中得出一些不同于前人的结论,提请学界改变自小说学构建之初就存在的某些定论,或研究者们对相关问题普遍存在的误解。她在认真仔细翻阅从汉魏至明代的大大小小的小说集和相关研究后,解决了若干小说研究大家存在的某些问题,如孙楷第先生说《艳异编》“其文录《太平广记》者甚多,占全书十分之七”。
第三,赵素忍君一篇一篇地翻检故事来源,看似“很笨”的功夫,其实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有了证据,许多问题也就很清晰了。对《琅嬛记》成书问题的判断,最能体现出赵君素忍的研究价值。
《琅嬛记》是学界公认的伪书,但其成书来源如何,又是如何作伪的,使用了什么样的手段?却从未有人提及,通过对《广艳异编》故事源流的整理,彻底解决了《琅嬛记》的成书之谜:
《广艳异编》中《紫竹小传》是一篇篇幅较长的传奇,《琅嬛记》却将其割裂打散,分散于上中下三卷中为九个故事(为节省篇幅,这里只选择前两个故事。又,为论述方便,将《紫竹小传》拆分成9 个小故事),不仅主干情节相同,就是连接语也基本相同。通过比对,可以确信这两者同出一源,或者《琅嬛记》把《广艳异编》的故事割碎;或者《广艳异编》把《琅嬛记》中的故事连缀成篇;或者两者同出一源,《广艳异编》是直接抄录,而《琅嬛记》为掩人耳目则将长篇故事割裂打散,改为饾饤,并且加以解释将其典故化,分拆于不同的卷中。其中既有长篇传奇,也有短小的志人、志怪。
第四,该书的一些论述或可修复断裂的小说发展史链条,有利于勾勒出更为完整的小说流变史,对中国文学史、中国小说史叙述上的一些不够严谨处亦将有所纠正。如在相关的文学史著作中多认为《剪灯新话》是“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而通过研究后则发现,小说发展的真实情况可能不是如此。在《艳异编》所编选的361篇作品、《广艳异编》所编选的598篇作品中,都是汉魏唐宋的优秀传奇志怪之作。而《艳异编》及其类似之作在当时颇为盛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文言小说经典多是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太平广记》《艳异编》等书反复刊刻,后人又仿照体例从中编选,直至民国时期仍有《旧小说》等文言小说选本出现。唐传奇编选的现代经典之作——鲁迅《唐宋传奇集》、汪辟疆《唐人小说》等就是在此基础上编选的。虽然说小说编选者并非这些小说创作者,但他们是这些小说成为经典的推动者;他们并没有创作小说作品影响后人,但他们的编选内容决定了后世读者读到的是什么,进而影响后世的小说创作和文学风尚。因此,相对于《剪灯新话》等明代文言小说作品,这些选本才是真正的桥梁和过渡,唐传奇的传统在明代以《艳异编》等小说选本的形式存在,并未间断,干宝的搜神雅好也以此种形式在明人中承接,并传递给后人。这样的结论或可更符合小说发展的实际。
《〈艳异编〉 及其续书研究》的写作虽说很辛苦,但是这样的辛苦没有白费,其所得所见,形成了一篇篇理路明晰的文字,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赵君自己努力的结果。忝为导师,也为她感到欣慰。
由于工作、家庭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该研究也留有一些缺憾,一些问题未能给以充分全面的探讨。如《艳异编》与《说郛》《古今说海》等小说丛书、类书的关系,与《国色天香》《万锦情林》《燕居笔记》等中篇小说合集的关系,以及对晚明小说选本整体风貌的关照。如果能做这样的综合考查,其意义、价值则会更大。
学术探讨是永无止境的。赵君素忍以她的坚韧、毅力,善于思考的特性,会不断的开拓新的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是我的希望与期盼。
是为《序》。
霍现俊
2019年3月16日于河北师范大学半陶斋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李绅及其诗歌研究
作者:严正道
图书 李绅及其诗歌研究
-
2
图书 明朝宦官研究及其他
作者:杜婉言
图书 明朝宦官研究及其他
-
3
图书 徐霞客及其游记研究
作者:唐锡仁 楊文衡
图书 徐霞客及其游记研究
-
4
图书 汉语语法及其应用研究
作者:赫琳
图书 汉语语法及其应用研究
-
5
图书 非理性及其价值研究
作者:何颖
图书 非理性及其价值研究
-
6
图书 差等正义及其批判研究
作者:谢治菊
图书 差等正义及其批判研究
-
7
图书 孟称舜及其《古今名剧合选》研究
作者:金艳霞
图书 孟称舜及其《古今名剧合选》研究
-
8
图书 中国表示法及其逻辑研究
作者:杜国平
图书 中国表示法及其逻辑研究
-
9
图书 朱鹤龄及其《杜诗辑注》研究
作者:周金标
图书 朱鹤龄及其《杜诗辑注》研究
-
10
图书 鲍廷博及其《知不足斋丛书》研究
作者:马培洁
图书 鲍廷博及其《知不足斋丛书》研究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