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毛泽东诗词的文化阐释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mao zedong's poems

ISBN:978-7-5161-4523-4

出版日期:2014-07

页数:280

字数:202.0千字

点击量:8834次

定价:55.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1915年,还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毛泽东在致友人的信中提出:“盖文学为百学之原,吾前言诗赋无用,实失言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编:《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7页。由此可见,诗词创作在其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后来,他形容屈原:“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七绝·屈原》) ;称赞贾谊:“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七律·咏贾谊》) ;勉励丁玲:“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他替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感到惋惜,因为他们“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沁园春·雪》) ;他肯定曹操,因为曹不仅凭卓越的军事才能建立了伟大功勋,而且“东临碣石有遗篇”(《浪淘沙·北戴河》),文采飞扬。可以说,诗词创作在毛泽东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自1915年起始终没有动摇过。不仅如此,毛泽东还身体力行参与创作实践。“他一生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虽日理万机,而胸中始终有个诗字在”。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赏》,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5页。他诗词作品的数量虽然不多,公开出版的更少,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一书仅收录作品67首,但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影响巨大。自8岁进私塾起到83岁辞世之日止,毛泽东一辈子都在研读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他刻苦钻研的态度,以及阅读的深度与广度都远远超过普通人。由于长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他成了一位“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美]埃德加·斯诺:《毛泽东自传》,汪衡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版,第125页。。他的谈话常涉及孔子、孟子、庄子、墨子以及其他先秦思想家的语录,“对于这些思想,他比任何人了解得都要多”[英]迪克·威尔逊:《毛泽东传》,李庆田译,花城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正因为如此,儒家内圣外王的人生理想,顶天立地的浩然正气,国而忘家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的生命追求;道家藐视世俗价值的气概,乐享生命自由的境界,超越生死美丑的达观等,都在他人格思想上烙下了深刻的印痕。他的诗词作品也处处流露出传统文化精神,有研究者指出,阅读毛泽东诗词“应当看到它浓缩着全部中国文化,表现了中国诗歌的重要文化特性”魏家骏:《毛泽东诗词与中国文化》,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毛泽东17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家乡韶山,26岁以前一直生活在湖南。对于家乡湖南,他有着无法割舍的深厚情感,这在《七律·答友人》、《七律·到韶山》等作品中均有表现。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湖湘文化探究大本大源,追求人生至理的哲学思维;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独立根性;经世致用,康济时艰的力行思想;心忧天下,舍我其谁的爱国情操;“与为奴死,宁为鬼雄”的倔强个性;“扎硬寨”,“打死仗”的坚韧品质;不尚空谈,不务虚荣的求实作风等作为文化基因,在他的人格思想中均有充分的体现。湖湘文化还深刻影响了他的诗词创作,有研究者说:“毛泽东诗词中随处都体现出湖湘文化的精神风貌与价值追求。”陈亚南、薛辉:《毛泽东诗词与湖湘文化之关系》,载《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毛泽东热爱中国古典诗词,他虽然不主张在青年中提倡旧诗,但他坚信旧体诗词“一万年也打不倒”。他不仅爱读《楚辞》,爱读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而且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涉猎非常广博。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能全文背诵不计其数的诗词作品,平时谈话,作报告运用古典诗词中的句子,总是信手拈来,自然贴切,令人叹服。他深入研究了古典诗词的格律,研究了赋、比、兴以及起承转合、用典等古典诗词常用手法并在创作中运用自如。他的诗词作品从内容看虽是实实在在的新诗,但却保留了中国古典诗词所特有的神韵。毛泽东身处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型时期,这是一个封建思想与科学、民主思想激烈交锋的时期,也是一个西学东渐、中西文化思想冲突交融时期,民族文化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抉择与挑战。毛泽东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深入探索了民族文化的特性与出路,他既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又是传统文化的彻底反叛者与强力摧毁者;他既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广泛接触与吸纳了西方众多思想家的思想观点,但他对西方文化往往又显现出本能的拒弃心理。有学者曾以“无产阶级新世纪的但丁”来称誉毛泽东蔡清富:《毛泽东——无产阶级新纪元的但丁》,载《党史文汇》1996年第3期。,肯定其在反思传统文化,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方面的独特地位。毛泽东诗词全面反映了毛泽东关于民族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文学的范围,而对整个民族文化转型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毛泽东一生与中华民族的崛起紧密相连,他不仅和战友们一道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创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还深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道路与主要规律,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同时他还通过诗词创作,历史地表现了中华民族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极具挑战性的环境条件下所呈现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等宝贵的民族精神。可以说,“毛泽东就是毛泽东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中国的象征人物”;戴木才:《毛泽东人格》,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毛泽东诗词是独具风神的艺术品,但不仅仅是一般的艺术品,而更为根本的是中国现代史上吐纳风云、评说春秋、飞扬情志的文化现象”。杨义:《毛泽东诗词的文化气象》,载《党的文献》2007年第6期。“诗人永远是自己民族精神的代表”,讨论毛泽东的人文价值与艺术魅力也无法离开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综上所述,毛泽东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诗人,更是一位具有极好文化素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深远文化影响的诗人,他的诗词创作可谓20世纪中国与世界的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因而,从文化的角度研读毛泽东诗词应该成为毛泽东诗词研究的重要途径。有研究者指出:“只有站在哲学思辨的高度,从文化精神的角度,去理解毛泽东诗词伟大深邃的意蕴,才能真正把握到诗人诗词的真谛。”萧礼荣、胡国强:《论毛泽东诗词的文化精神》,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但是,过去数十年来,学术界关于毛泽东诗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批评、美学批评、传记批评和艺术批评等方面,“忽略了韶山乡土文化、湖湘文化、荆楚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毛泽东诗词的关系的研究”。龙剑宇、胡国强:《毛泽东诗词人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499页。近年来,虽然有学者关注到了毛泽东诗词的文化研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总的来讲,研究工作的系统性还不强,有影响的成果还不多。因此,尽管至今为止,研究毛泽东诗词的著作论文已汗牛充栋,而且每年都有新的增加,但选择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毛泽东诗词,总结其文化成因、分析其文化内涵、挖掘其文化价值、梳理其文化影响,无疑还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值得我们进行一番艰苦的尝试。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周甲辰.毛泽东诗词的文化阐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周甲辰.毛泽东诗词的文化阐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周甲辰(2014).毛泽东诗词的文化阐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