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流通产业公益性研究

ISBN:978-7-5161-6548-5

出版日期:2015-07

页数:230

字数:243.0千字

点击量:8702次

定价:52.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引言流通作为联结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领域实行了市场化改革,由于当时国民经济实力有限,很多应由政府承担的活动交由市场运作,虽然实现了效率,但是也带来很多问题,企业作为“经济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在很多基础领域忽视了流通产业的公益性职能,从而造成流通环节费用高、百姓基本商业需求难满足等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上升,政府开始有实力和能力对流通产业过度市场化部分进行校正,对公益性内容进行合理介入,充分发挥其在百姓生活方面的基础作用,但是在政府干预的同时,如何处理好流通产业公益性与市场化的关系,对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推动流通产业快速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流通产业公益性与市场化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涉及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等基本命题,有着深刻的政策含义;同时,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成熟市场经济体系的大背景下,又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既要改变政府“大包大揽”,又要避免“过度市场化”;在政府应当履行职能的领域,既要适度干预,注重公平,又要避免“越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效率。因此,充分研究流通公益性和市场化的内在关系,是政府介入流通公益领域,合理干预流通活动,进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要求。公益性与市场化关系的政策落脚点在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内容及参与方式。对公益性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内容范围。一般来讲,政府的经济角色主要体现在构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弥补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实现的资源配置,以及完成市场无法实现的社会目标等方面,这些内容与广义或狭义的“公益性”概念存在对应关系。流通产业公益性要求政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关系到政府参与或干预的内容划定。市场化是政府与市场间关系的实现方式。当原本由政府经营的领域被认为不再需要直接干预时,就可以通过市场化引入竞争机制;对于离不开政府支持的领域,则需采取恰当方式,尽量避免缺乏效率、滋生“寻租”等问题,通常可以选择市场化的参与方式实现改进。市场化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总体取向。就流通产业而言,本质上属于竞争性产业,职能上则承担了一定的公益功能,具有社会公益性,而不同的职能显然需要不同的发展机制。因此,流通产业的发展既需要发挥市场的竞争机制,也需要政府在期间有所作为。所有这些,都是现阶段如何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推动流通产业发展的关键命题。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推荐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依绍华.流通产业公益性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依绍华.流通产业公益性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依绍华(2015).流通产业公益性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