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西夏藏传佛教研究

A Research of Tibetan Buddhism in Tangut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dentity

ISBN:978-7-5203-8466-7

出版日期:2021-06

页数:446

字数:432.0千字

丛书名:《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双一流学科建设文库》

点击量:10300次

定价:156.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基金信息: 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西夏藏传佛教研究”的资助(结项号:20182601) 展开

图书简介

两千多年以来,丝绸之路上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发现的考古遗迹、文献文物或图像等见证了不同文明的相互碰撞、对话和交流,揭示了各民族交融互动的历史。黑水城、敦煌、张掖、武威、银川、灵武等地出土的西夏文献即是其中之一,它们成就了西夏学研究,也推动了西夏文献与藏传佛教文献、敦煌文献的交叉研究。西夏(1038—1227)是以党项为主体建立的民族政权,国祚近两个世纪,其统辖范围包括今宁夏、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等省(区),境内生活着党项、汉、吐蕃、回鹘、契丹等民族。西夏先后与宋、辽、金对峙存在,其占河西、控大漠,交通便利,又与周边藏、汉、契丹、回鹘等民族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党项与藏族有密切渊源关系,内迁前接受藏传佛教,内迁建立政权后,仍与藏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量藏地僧人携经典来到西夏,或出任西夏帝师、国师,或在功德司任职,他们弘传佛法,翻译经典,促进藏传佛教在西夏的传播。本书梳理了党项与藏族的历史渊源,探讨了藏传佛教经典的翻译、藏传佛教宗派的流传,分析了西夏对藏、汉佛教艺术的吸收与融摄,考察了在西夏担任帝师与国师的藏地僧人,以及西夏藏传佛教对后世的影响等。西夏、宋、辽、金是历史上割据分裂时代,也是各民族文化大融合时期。西夏重要的地理位置、多民族杂居生活状况和宽松的文化政策,使西夏文化呈现缤纷多彩的特色,也使西夏佛教具有多元文化的特色。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人物

地点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崔红芬,文志勇.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西夏藏传佛教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崔红芬,文志勇.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西夏藏传佛教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崔红芬和文志勇(2021).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西夏藏传佛教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