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博学鸿儒与清初学术转变

ISBN:978-7-5004-8378-6

出版日期:2010-04

页数:232

字数:236.0千字

点击量:8681次

定价:30.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基金信息: 本书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09YJC770073);获得中南民族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 和中南民族大学重点学科建设经费资助 展开

图书简介

丛书总序从1978—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然走过了整整三十个年头。思想的不断解放、观念的不停进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中国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今日之中国与三十年前之中国几有天壤之别。变化无时不有,变化亦无处不在。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作为社会科学之一的历史学。回首过往的三十年,中国历史学在承继前代之功与反思旧有之弊中不懈前进,其变化为学界有目共睹。一方面史学走出“家门”,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显著,中国史学已融入国际学术体系;另一方面,中国史学遵循自身发展的轨迹,不断演化着学术转型,寻找本土化的学术路径。其中,一个巨大的成就令人瞩目,这便是与传统史学迥然不同的社会史的崛起。社会史研究在中国之兴起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史大论战,“文化大革命”之后再度复兴,此已成史学界之公论。从“文化大革命”结束迄今,三十年的历程,中国社会史完成了从边缘到主流的发展过程,其成就不言而喻,伴随着社会史领域一批优秀成果的推出,一批学人迅速成长、成熟,开放的学术心态、广阔的学术视野、良好的学科素养、明确的学术目标、新颖的研究视角、多维的研究方法将中国社会史的研究不断向纵深推进;而强烈的问题意识,则使得这个领域弥漫着浓烈的对话氛围和创新意识,充满着勃勃生机。面对史学领域的变化和社会史研究取得的成绩,欣喜之余,静心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明晰,以下数端应是目前社会史研究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其一,社会史秉承“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坚持写出“底层的历史”,无疑是符合这一领域学术研究主旨的,但一味地、长期地目光向下,排斥对于国家政治以及精英层面的关注,则有可能使社会史的研究矫枉过正,走向另一个极端,将社会史研究引入误区,犯下与传统精英史学相同性质的学术弊病,即重视一端,忽视一端,形成学术视阈中的盲点。社会史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与学术素养,任何群体、阶层、领域都应该是其研究的对象。其二,在区域社会史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态势之下,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失衡现象也越来越突出。我们姑且以“优势区域”和“弱势区域”来作简单的区分。前者主要是指研究力量雄厚、主流学者云集、成果积淀深厚、资料发掘充分、视点广泛、视阈开阔、学术对话频繁的研究区域;后者与前者相比则反差甚大,门可罗雀、稀疏冷清,学术界关注不足。这种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社会史研究的区域对话以及社会史研究整体史目标的实现。其三,社会史研究十分强调多学科交叉与渗透,因而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的引入便显得特别重要,这是社会史研究“科学化”的关键所在。然而,今天的社会史研究对于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运用仍是有限而不足的,多数社会史的研究成果基本没有体现出作者的学科素养,对某些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也仅仅是停留在表层,如对于文化人类学的田野方法的运用,只在于收集资料,体验与观察则完全忽略。近年来,华中师范大学明清社会史的研究,围绕博士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划选题,潜心布局,以团队的形式共同致力于社会群体与地方社会力量的研究,已具备了很好的研究基础,并围绕这一主题,完成了一系列相关课题的研究,同时后续的纵深研究正在进行之中。这个团队的学人已分布在各地各高校,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立志长期围绕“群体·社会”这一大的主题展开不断的研究。在具体的研究中,我们试图对于上述社会史研究中存在的诸端问题进行尝试性的探索。比如,在研究对象的区域选择上,尽量加强对于“弱势区域”的关注;在研究对象的群体选择上,尽量关照各类群体,尤其是学术界关注有所不足的群体。这套丛书分为两大系列。一是群体研究系列。丛书中所确立的群体研究对象,当为广义的社会群体,群体特征大体为具有身份一致感和共同利益的人群,且以研究的问题为中心,将群体设定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既包括社会上层,也包括社会下层,同时,也包括各种社会力量,诸如皇帝、阁臣、言官、翰林、地方士人以及其他社会群体皆为丛书的主要研究对象。而明清社会群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则是各群体研究重点探讨的问题。二是地方社会研究。我们力图打破传统史学追求宏大叙事风格的研究路径,通过对区域的、个案的、具体事件的研究表达出对明清社会的理解。选题将涵盖地方社会秩序、地方公共事务、地方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揭示明清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关注国家、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策法令、行为举措对于地方社会的影响,地方各领域与社会变动的关系,前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关联问题,其中,不少问题的考察将与整个中国近代社会联系起来。丛书的主旨在于学术创新,或从新的视角、领域,或以新的方法、观点,表达一种真正的学术追求。在研究方法上,追求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结合,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分类,追求多学科整合的研究方向,力图展现具有特色和深度的学术研究。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有着一个愿望,就是能让研究者的问题意识和研究结论具有更多地参与国内、国际学术对话的可能,为中国社会史的研究贡献绵薄之力。当然,也期望求得方家指正。吴琦2008年12月于武汉桂子山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赖玉芹.博学鸿儒与清初学术转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赖玉芹.博学鸿儒与清初学术转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赖玉芹(2010).博学鸿儒与清初学术转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