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当前,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重要性源自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的迫切需要。从理论上看,一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是克服以往单纯分科研究缺欠、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准确认识的迫切需要。以往马克思主义研究分散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之中,分学科研究有优长之处,但是,有时会造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碎片化,影响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掌握。另一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也是消除对马克思主义的割裂和肢解、回应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迫切需要。反马克思主义一个共同点就是割裂马克思主义整体与部分、部分相互之间的关系,把马克思主义整体分解为互不联系、彼此孤立的各个部分,这不仅使这些部分失去了马克思主义的意义,而且使马克思主义原理相互矛盾,面目全非,造成极大的认识混乱。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有利于人们把握贯穿在马克思主义各理论组成部分、各历史时期的根本精神,理解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脉",从而有力地回应各种反马克思主义。
从现实看,当今时代的人类实践日益呈现一体化趋势,经济、政治、文化互相渗透、日益融合,任何社会现象、事件、问题等都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仅仅从某一个方面去认识和理解,很难把握事情真相。肢解化、碎片化研究降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解释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既是回归马克思主义本来面貌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人类实践整体性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大势所趋,势在必然。
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近几年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就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提出、内涵、本质、研究路径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就总体而言,目前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不理想。正是在总结以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本人为首席研究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整体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即从以下13个视阈展开对马克思主义全方位的整体性研究。
一是定义性研究:即从创立主体、学术内涵、社会功能、价值观念四个层面来创新性地定义和阐述马克思主义。
二是综括性研究:从理论特征、社会理想、政治立场和理论品质四个角度阐述。
三是统一性研究:按照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辩证统一进行阐述。
四是层次性研究:从一般原理、具体论断、思维方法三方面及内部层次和相互关系进行阐述。
五是发展性研究:从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角度阐述。
六是三化研究:按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的整体进行阐述。
七是实践性研究:以实践整体性为根据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
八是互动性研究:按领袖思想和学者思想两条线索及其互动发展来阐述。
九是破立性研究:从批判性和建设性及其互动性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十是分类性研究:主要从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教条式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错误观点共“四个哪些"方面进行阐述。
十一是学科性研究:从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涵盖的六个二级学科的整体性关系角度阐述。
十二是分科性研究: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生态学、制度学、人类学等学科及其相互关系进行阐述。
十三是国别性研究:对包括中国、越南、老挝、古巴、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学界和政界的理论进行分析阐述。
2013年度,本项目主要围绕以上13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完成了十几篇文章,绝大部分已经发表,一并收录在本论文集中。同时,为了更全面地展示近几年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成果,我们从相关研究中精选出11篇已发表的论文,也一并收录在论文集中。在此,我们向这些论文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程恩富
2013年11月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作者:房广顺
图书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
2
图书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作者:肖贵清
图书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
3
图书 哲学诠释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作者:李秀娟
图书 哲学诠释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
4
图书 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
作者:鲁克俭 伊林·费彻尔
图书 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
-
5
图书 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划界”史论
作者:许门友 郭东敏 梁丹丹
图书 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划界”史论
-
6
图书 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
作者:〔英〕戴维·麦克莱伦
图书 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
-
7
图书 “西方马克思主义”
作者:徐崇温
图书 “西方马克思主义”
-
8
图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作者:汪青松
图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
9
图书 马克思主义、道德和历史
作者:曲红梅
图书 马克思主义、道德和历史
-
10
图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新论
作者:李兵
图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新论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