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常德传论国企

ISBN:978-7-5004-7524-8

出版日期:2008-12

页数:265

字数:168.0千字

点击量:8661次

定价:32.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青岛港始建于1892年,是国有特大型企业。现有员工2.3万多人,其中农民工9000多人。主要从事集装箱、原油、铁矿石、煤炭、粮食等各类进出口货物的装卸、储存、中转、分拨等物流服务和国际国内客运服务,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拥有可停靠1.2万—1.5万个标准箱船舶的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可停靠30万吨级超级巨轮的矿石码头、原油码头,10万吨级煤炭码头。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岛港在中央、省、市、部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自强不息,卧薪尝胆,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实现了“六大跨越”,做到了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发展后劲和竞争实力越来越强,职工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好。 一是挺进世界大港前七强,实现了从2000多万吨到3亿吨的大跨越。全港吞吐量由1978年的2002万吨增至2008年的3亿吨,增长了近15倍,现在用不到25天的时间就能干出30年前一年的吞吐量。1978年的集装箱吞吐量仅为1304个标准箱,2008年达到了1000万标准箱,比1978年增长了7668倍,进入世界集装箱大港前十强。外贸吞吐量多年来保持全国沿海港口第二位;进口铁矿石吞吐量居世界港口第一位;进口原油吞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位。全国每五吨进口原油和进口铁矿石中就有一吨是从青岛港上岸的。 二是引领世界港口发展的新潮流,实现了从一个百年老港到三个现代化新港的大跨越。经过“八五”计划、“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筹资150多亿元,先后建成投产了七大工程九大码头,共计35个专业化深水泊位,实现了世界上有多大的船舶,青岛港就有多大的码头。20多年来,青岛港在全国沿海港口中率先建设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的大码头,直接引发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港口建设的一场革命,推动我国建成了集装箱、矿石、原油和煤炭四大货种的专业、高效的运输系统,使我国港口无论在等级还是在现代化程度上都领先于世界港口。 三是成功地开创“中国式管理”,实现了管理上从简单粗放到追求卓越的大跨越。他们坚持“四抓一树”(抓根本、抓班组、抓交流、抓素质,树形象),全面强化安全质量;坚持“五级管理”(集团为决策层、公司为经营层、基层队为管理层、班组为操作层和车为执行层),全面提升组织效能;坚持发挥“四种力量”(用真理的力量启迪人心,用人格的力量激励人心,用情感的力量温暖人心,用民主的力量凝聚人心),持续打造文化管理“软实力”;坚持“卓越绩效管理”,不断从优秀走向卓越。20多年来,他们不照搬照抄、不随潮流所动,而是紧密地结合港口的实际,不断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不断把高深莫测的理论从课堂里解放出来,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管理体系,并且做到了一说就懂、一用就灵,成功地创造了“中国式管理”——青岛港模式。 四是广大职工成为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幸福美满的新小康的大跨越。青岛港把岗位视为员工的命根子,先后转岗分流上万人次,没有让一名员工下岗回家;青岛港20年来连续30次为职工涨工资,集团人均收入是1978年的近百倍;员工人均住房面积由1988年的4.5平方米增加到25平方米;青岛港把农民工当成自己的兄弟姊妹,一视同仁,同工同酬,至今已有2607名农民工转为合同制工人,实现了由短期务工向扎根海港、由挣钱吃饭向爱岗敬业、由普通打工者向产业工人的“三个根本性转变”;青岛港关爱老人、照顾孩子,使全港上下成为人气旺盛、亲情浓浓的大家庭,员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员工摆脱了贫困、摆脱了落后、摆脱了愚昧,成为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 五是培育出了以许振超为代表的金牌团队,码头工人实现了从养家糊口到挺起工人阶级脊梁的大跨越。青岛港始终坚持“只要肯学肯干,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人才观,“德才兼备”的育人观,“德为重、信得过、靠得住、能干事”的选人观,“以能力论英雄、谁干得好就叫谁干”的用人观,使青岛港成为一个育人成才的大熔炉、大学校。不仅培育出了全国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而且职工队伍结构由过去77%的员工、1.2万多人只有初中以下学历,变为现在的以5000多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6000多名高级技术工人为主体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培养了548名工人技师、82名高级工人技师。青岛港的每个行业、专业和工种都涌现出数名乃至数十名领军人物,造就了数以万计的“五好岗位”员工、数以千计的练就一身绝活儿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过去只会搬搬抬抬的码头工人如今脱胎换骨,成为了有高技能的“金蓝领”,挺起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脊梁。 六是缔造科学发展模式,实现了从默默无闻到全国重大典型的大跨越。20多年来,青岛港卧薪尝胆,把牢记责任使命,树好核心价值观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条件;把人是企业成功之本,培养人、塑造人、成就人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把不断解放思想,打造持续竞争力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把敢想敢干,超前决策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动力引擎;把以客户需要为导向,诚纳四海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策略;把历史从来不加注解,发展创造一切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首要任务;把苦练内功,强基固本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把打造数字港口,实施“四个一体化”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腾飞翅膀;把效能统一,构建五级管理格局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把树好风气,带好队伍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无形力量;把管理挖潜,实现“1>2”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把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活力源泉,创造了科学发展的“青岛港模式”,使青岛港成为中国港口优质高效、龙吞鲸吐的标兵,成为中国企业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先锋,成为全国科学发展、共建共享的典范。1978年青岛港总资产仅为1.8亿元,到2008年年底,总资产已经达到215亿元,是1978年的120倍,这120倍的增长基本上全部是港口自我积累形成的,实实在在地为国家创造了210多亿元的优良资产。改革开放以来,青岛港上缴国家的各种税费150多亿元,相当于为国家贡献了20多个改革开放初期的青岛港。仅“十五”计划以来,完成吞吐量12.06亿吨,根据核定,为国家创造了1206亿元的GDP,53万个工作岗位。同时,通过青岛港进出口的外贸货物为国家创造了1512亿元的海关入库税收。近几年来,胡锦涛总书记先后四次称赞青岛港:青岛港干得好,干对了。吴邦国委员长来港视察时称赞说:青岛港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管理。温家宝总理视察青岛港时指出:青岛港是国民经济的寒暑表,看煤油电运就看青岛港。十几年来,先后有数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过青岛港并给予高度评价。青岛港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企业金马奖、“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首批全国质量管理奖、首届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全国节能减排最佳企业等200多项国家、省、市、部级金奖。自1995年以来,青岛港一直是全国交通系统学习的典型和全国港口行业唯一的“示范窗口”,并连续三次被国务院确定为国有企业重大典型,连续三次被中宣部、中组部等六部委选为振兴国有企业报告团成员在全国巡回报告。2007年7月15日,中宣部、全国总工会、交通部、山东省委、青岛市委联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青岛港科学发展模式高层研讨会”,高度评价“青岛港成功地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模式——青岛港模式”。2007年4月25日、12月14日,中央政策研究室两次在中南海召开青岛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座谈会,一致认为:青岛港的科学发展实践是党和国家、社会的宝贵财富;青岛港是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面旗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典范,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榜样,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型代表。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常德传.常德传论国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常德传.常德传论国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常德传(2008).常德传论国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