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传闻是我的弟子之一,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华吟诵学会理事,四川省吟诵学会会长(省一级学会),绵阳市文化馆理事会副理事长,绵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绵州吟诵”代表性传承人,山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中南大学中华经典吟唱研究与传播基地兼职研究员,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国学导师,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中华吟诵推广中心学术总顾问,2017—2019年为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华吟诵大赛评委。编著有《问道——王传闻行脚书稿》、《杜道生传》、《杜道生先生文字音韵训诂遗稿》(三卷)、《成都传统吟诵初探》、《吟诵与四川传统吟诵》等论著。
我与传闻相识于2016年元旦。2015年,学生们搞了一个华调吟诵群,最多时有500人,那是一个群人数最高的限制。经过一段时间的网上学习,学生们于2016年元旦发起一个面授学习华调吟诵的活动,80多名来自天南海北的吟诵爱好者聚集在河南大学文学院。我担任全部课程的主讲,已经入门的弟子担任助教,辅导学员们学习华调吟诵。因为大家都知道学习之后肯定要有一批学员拜师入门,所以学习得都非常认真,传闻就是其中的一位。据传闻对我说,为了能学会华调吟诵,他每天起早贪黑,中午不休息,甚至连喝口水的时间都不舍得浪费,以至于小便都带血了。辛勤的耕作自然带来了丰硕的成果,传闻他们那个小组推荐有资格拜师的就有传闻一个。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推荐谁有资格拜师完全是小组的事,我绝对没有插手。也就是说,传闻被推荐有资格拜师,凭的是他的实力,是他踏踏实实努力学习的结果,是他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奋斗的结果。
对于我来说,收徒纯属偶然。2013年首都师范大学的徐健顺给我打电话,邀我去给他们的中级培训上课。我当时正在撰写《吟咏学概论》一书,就以书稿未成婉拒了健顺的邀请。不料健顺说,现在没人上课,你按照你的草稿讲就可以。我当了一辈子的老师,知道救课如救火,于是就匆匆忙忙拿着书稿去上课了。在课间李宁和我闲聊,她提出拜师之事,我从来没有想过收徒之事,所以一口回绝了。2013年11月李宁专程来开封跟我学习吟诵。又一次提及拜师一事,我仍然没有同意。没有想到2014年6月体检发现我患前列腺癌,需要动手术。人到这时候想法就多了,我想得最多的是我下不了手术台怎么办?让老先生的华调吟诵就此中断我的确是心有不甘。正是这种指导思想,促使我大开山门,于2014年6月开始收徒,第一批就有李宁、杨娜、张宁等人。所以,如果我没有得那个该死的病,什么时候收徒真是很难说。
我们知道,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是按照一定的韵律和节奏、充满感情的一种读书的方式。我特别强调的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这几个字,我认为首先它是“中国”的,不是什么日本、韩国的;其次它是“传统的”,就是说它是有历史传承的,不是我们今人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再次他是古人用来“读书”的一种方法,不是表演方法。基于以上对吟诵的理解,我非常重视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的吟诵调,我认为这些才是值得我们传承、研究的吟诵调。我不知道传闻是不是受到我的影响,对传统吟诵也是非常重视。传闻在创建绵阳市吟诵学会和四川省吟诵学会之初,均把传统吟诵视为首要传承、研究对象,令我十分敬佩。
传闻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80余万字的《四川传统吟诵研究》(上、下册)就是明证。在我没有读传闻的大作之前,我对四川省的传统吟诵几乎是一无所知,对四川语言语音的形成与发展也是知之不多,细读《四川传统吟诵研究》一书之后,感获甚多,就我个人感觉,认为有三点特别值得肯定。
第一,《四川传统吟诵研究》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全书介绍了成都、重庆、达州、乐山、内江、宜宾、绵阳、广元、遂宁、南充10个地区吟诵传承的情况及10个地区22位代表性传承人的情况。单看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吟诵个体的传承人,由此组合起来介绍四川省传统吟诵的全貌。工作的难度之大、资料搜集之细令人感叹不已。尤其应该指出的是,这件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例如成都地区传统吟诵代表性传承人首推流沙河先生,传闻他们及时地采录了流沙河先生,了解到沙老吟诵的理念、传承及认知,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就在传闻他们采录不多久,沙老就鹤驾西去。就这个时间点来看,就可以看出传闻他们工作的重要性与及时性、可贵性。再如杜道生先生已驾鹤多年,是传闻把杜道生先生的有关文献整理、挖掘出来。没有参与这项工作的人不知道,有时候就是那么几天的工夫,我们就可能会与一个优秀的传承人、一种优秀的吟诵调式擦肩而过。所以我高度赞赏传闻他们的工作就在于他们及时抢救了一批极具价值的“活化石”。为了说明问题,我将全书研究的22名吟诵传承人的出生年或生卒年列成简表于下。
成都 流沙河1931—2019
王治平1920—1992
王德生1954—
谢桃坊1935—
重庆 祁和晖1935—
曹家谟1942—
刘纯万1929—
达州 寇森林1929—
乐山 杜道生1912—2013
李忠洪1924—2018
雷定基1920—2017
谢祥荣1928—
内江 郭绍岐1939—2018
宜宾 杨星泉1939—
绵阳 萧璋1909—2001
王宗斌1926—
何绍基1932—2018
广元 丁稚鸿1939—
赵庭辅1940—2019
赵树奎1936—
遂宁 牟柯1921—2019
南充 汤光明1939—
在以上22位吟诵传承人中,出生最早的萧璋先生生于1909年,出生最晚的王德生先生生于1954年。现在在世的只有12人了,年龄最大的是生于1926年的王宗斌先生,已经是94岁的老人了。现在还在世的12位吟诵传承人,有10位是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现在都已经进入耄耋之年,年龄最小的王德生先生也66岁了。所以,传闻的工作做得非常及时,用一句功德无量来赞美他一点也不多。
第二,全书使用的方法科学,切入点选择得非常准确。
作为一部地方方言吟诵研究的著作,尤其是四川方言吟诵,可以说难度非常大。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四川语音体系非常复杂。这与四川自然环境相对闭塞和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有关,所以研究起来难度非常大。《四川传统吟诵研究》一书大体上采取了先介绍当地声韵调系统的具体情况,再介绍当地方言吟诵的起源、发展与现状,最后介绍当地代表性传承人的情况的思路。这种研究方法的可贵性在于读者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该地区的吟诵全貌及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脉络。例如在介绍成都地区传统吟诵时就是以流沙河先生为例加以阐述的。传闻在介绍了成都市的基本概况及成都方言的声韵调系统之后,对传统吟诵的流派、现状作了详细的说明,随后全面介绍了流沙河先生传统吟诵的形成及特点,指出流沙河先生的吟诵之所以能自成一家的原因,列举了流沙河先生多首吟诵调式,并对这些吟诵调式的平仄、声韵等方面做了详细的研究,这就不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了,而是做有理有据的分析研究了。难得的是,对流沙河先生的吟诵不仅有声母、韵母及入声字的分析,还有从音乐角度的分析,有利于我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学习、研究、传承流沙河先生的传统吟诵调。
第三,全书的理论体系自成一家,说服力强。
作为一部四川传统吟诵的研究,如果仅仅是罗列几十位传统吟诵代表性传承人的生平概况及吟诵特点,那有点像资料汇编了。“研究”就必须有理论上的探讨。本书的前三章就是进行理论的探讨,第一章:吟诵和四川传统吟诵,第二章:四川传统吟诵的任务,第三章:四川方言与四川传统吟诵。在这三章中,我们清楚看到作者的思路:吟诵—传统吟诵—四川传统吟诵—四川传统吟诵的任务—四川方言与四川传统吟诵。严格地说,以三章的篇幅论述吟诵及四川传统吟诵的还是不够的。与后面对四川传统吟诵的分析与研究,理论部分稍显薄弱一些。但是,我还是非常认可传闻对理论方面大而化之的处理方式的,因为作为一位华调吟诵的传人,多次参与国内吟诵活动的老吟诵人,我是知道这里面的水多深多浅。如果放开了论述,恐怕仅理论部分就得是一部专著了。而且你的这个理论体系还得与四川方言、四川传统吟诵密切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你的这个理论体系还必须与国内许多吟诵流派的理论体系有切合点。所以,传闻在理论体系方面没有做详细的论述,而将重心放在四川传统吟诵的文献整理与研究上,是一个非常聪明实际的做法,而传闻所列举的四川传统吟诵的文献,恰恰支撑了前面的理论研究。
行文至此,我想发三点感慨:首先,我久有研究一下河南省的传统吟诵而不得,传闻作为我的弟子,先我一步完成了区域性的地方传统吟诵研究,事实证明了先贤说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我非常高兴。其次,早在河南省吟诵学会成立之时,我就有在河南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吟诵理论研讨会的想法,碍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传闻以地方一省之力,召开了全国性质的吟诵研讨会,我由衷地佩服和感叹,他意志坚定,作风顽强,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精神,以及对战机的把握,显示了一个退役军人良好的素养和一位学人良好的心态。作为老师,我很佩服我的学生。再次,传闻能有今天的成就,是他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他的父母、他的夫人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他的好朋友陈德建先生大力支持的结果,我又一次感到先贤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可贵性。有这样素质和品德的人,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我从这一点上也很赞赏他。对我的学生,我向来是有求必应;对我喜欢的学生,更是有求必应。传闻希望我写一篇序,按说写序应该是前辈先贤的事,我不过是一个退休的老人而已,不敢承担此任务。不过传闻毕竟是我的学生,跟我学习了华调吟诵,更重要的是他写的传统吟诵研究,更为重要的是传闻的人品、他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故勉为其难,遂作此序。
华锋
2020年4月于古都开封雅音堂
(华锋,河南大学教授,南开大学中国古典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教育部中华经典资源库项目吟诵专家,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吟诵学会名誉会长,非物质文化遗产华调吟诵传承人。编著有《吟咏学概论》《基础吟诵75首》《中级吟诵61篇》《高级吟诵80篇》《词的创作与吟诵》《教孩子们吟诵古诗词》5本。)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四川传统吟诵研究(下册)
作者:王传闻
图书 四川传统吟诵研究(下册)
-
2
图书 失序与治理:清代四川私盐研究
作者:陈倩
图书 失序与治理:清代四川私盐研究
-
3
图书 民初国学运动兴起视域下的四川国学学校研究
作者:杨毅丰
图书 民初国学运动兴起视域下的四川国学学校研究
-
4
图书 四川德阳方言语音演化与接触研究
作者:饶冬梅
图书 四川德阳方言语音演化与接触研究
-
5
图书 蜀贤论衡:四川十大名人研究述要
作者:舒大刚 王小红 王贞贞 邵莘越
图书 蜀贤论衡:四川十大名人研究述要
-
6
图书 清代民国四川分驻佐杂及其辖区地理研究
作者:陈俊宇
图书 清代民国四川分驻佐杂及其辖区地理研究
-
7
图书 汉语方言接触视角下的四川客家方言研究
作者:兰玉英 蓝鹰 曾为志 左福光 魏宇文 闵卫东
图书 汉语方言接触视角下的四川客家方言研究
-
8
图书 插花地研究:以明清以来贵州与四川、重庆交界地区为例
作者:杨斌
图书 插花地研究:以明清以来贵州与四川、重庆交界地区为例
-
9
图书 战争、社会与医疗:抗战时期四川公共卫生建设研究
作者:张玲
图书 战争、社会与医疗:抗战时期四川公共卫生建设研究
-
10
图书 天府镜像与文学中国:当代四川多民族文学发展研究
作者:余红艳
图书 天府镜像与文学中国:当代四川多民族文学发展研究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