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讲

ISBN:978-7-5227-0183-7

出版日期:2022-07

页数:281

字数:283.0千字

点击量:8583次

定价:66.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史中智慧的结晶和精神风貌的体现。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在这个悠久的文化中,更有历久弥新的优秀成分存留至今,而这些优秀的成分和要素,就成为我们今天习惯性表述的“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血脉,是浸润一个民族的特有基因,更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是所有民众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并一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回望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史,我们有过“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更有过雍容华贵、大气磅礴的盛唐气象,还有过万国来朝、四夷宾服的无限荣光……正是在这样的积淀中,中华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思想理念和智慧及所涵具的气度、神韵,赋予了中华民族泱泱大国的文化气度。然而,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华民族受苦受难的历程,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传统文化也随之经历了西学东渐、五四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冲击,国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受到重创,中华文化进入其发展的低谷。后来,随着新中国的成立,20世纪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让中国进一步开放了门户。在这一开放门户政策中,迎来了中西文化讨论的热潮,一直至今。8557769今天,随着世界多极化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较量也更多地体现在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上。

历史上,中华民族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均有高度的自觉和认同,而自鸦片战争以来,这一自觉认同遭遇了极大挑战,有识之士也多有记述。其中,最让人怦然心动并产生强烈共鸣的,是民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在其著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写下的这段文字:

生此国,为此民,享此学术思想之恩泽,则歌之舞之,发挥之广大之,继长而增高之,吾辈之责也。而至今未闻有从事于此者何也?凡天下事必比较然后见其真,无比较则非惟不能知己之所短,并不能知己之所长。前代无论矣。今世所称好学深思之士,有两种:一则徒为本国思想学术界所窘,而于他国者未尝一涉其樊也;一则徒为外国学术思想所眩,而于本国者不屑一厝其意也。夫我界既如此其博大而深赜也,他界复如此其灿烂而蓬勃也,非竭数十年之力,于彼乎,于此乎,一一撷其实、咀其华,融会而贯通焉,则虽欲歌舞之,乌从而歌舞之……

且吾有一言,欲为我青年同胞诸君告者:自今以往二十年中,吾不患外国学术思想之不输入,吾惟患本国学术思想之不发明。夫二十年间之不发明,于我学术思想必非有损也。虽然,凡一国之立于天地,必有其所以立之特质。欲自善其国者,不可不于此特质焉,淬厉之而增长之。今正当过渡时代苍黄不接之余,诸君如爱国也,欲唤起同胞之爱国心也,于此事必非可等闲视矣。不然,脱崇拜古人之奴隶性,而复生出一种崇拜外人蔑视本族之奴隶性,吾惧其得不偿失也。且诸君皆以输入文明自任者也,凡教人必当因其性所近而利导之,就其已知者而比较之,则事半功倍焉。不然,外国之博士鸿儒亦多矣,顾不能有裨于我国民者何也?相知不习,而势有所扦格也。若诸君而吐弃本国学问不屑从事也,则吾国虽多得百数十之达尔文、约翰·弥勒、赫胥黎、斯宾塞,吾惧其于学界一无影响也……8557770

梁启超先生深情款款,从中我们能够读出他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以及文化学术不传的担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强调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8557771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上升至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高度,认为它是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老根”。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以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凝聚力得以薪火相传,在“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的经典传承中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我们的经济持续增长,国家软实力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也由此得到不断加强,国人研究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也随之日渐增长,社会上出现了诸多编纂和研究传统文化的刊物、著作,相关研究真可谓林林总总、举不胜举。然而,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出现的“文化热”,其实只是全球化浪潮中文化潮流的一种表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热”其实也是国人对中华文明发展历史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正面审视。

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润养中华民族精神的根脉和命脉,其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以及道德规范要求等要素,不仅是中华儿女思想和精神得以浸润的内核,同时对当前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解决也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作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非常有必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底蕴和积极价值,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展现出来,将其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展示出来,这是中华民族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策略和前提。如何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继承和发展也就摆在了我们面前。

正是在这一契机下,根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西北政法大学特组织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方面的专业教师组建团队编写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讲》教材。该教材一改以往相关图书从历史发展阶段的维度采取贯穿式的编写体例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和阐述的做法,采用专题形式以问题意识来强化和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文化转型中所具有的引导作用,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生命精神、审美境界、家国情怀意蕴及社会关爱意识,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传承关系,厘清中华传统文化的法治与德治理念之间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的礼制礼仪文明所具有的现实指导意义,彰显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文化转型中所具有的现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和坚实根基,加强和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对她的学习、传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尤其在完善大学生道德修养品质、培育健康人格、提升文化素养,以及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培育和厚植其家国情怀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

可以说,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讲》是专门针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研究的一部教材。该教材由陕西省社科联名誉主席、西北政法大学资深终身教授赵馥洁先生担任学术顾问并确定总体写作思路,由团队主编和参编学者专门按照各自研究专长负责并撰写。教材全篇共分九章,从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精神、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境界、中华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关爱意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德治法治理念、中华传统文化的礼制礼仪文明、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九个方面进行论述。教材简易明了、思路清晰,不仅可以面对高等院校的青年大学生,帮助他们梳理清楚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现代转型及其现代价值,同时,也可以作为社会上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积极学习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参考书籍,从而帮助大学生以及有识之士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内蕴和主旨精神,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帮助他们树立高远志向,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构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人格。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人物

地点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俞秀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俞秀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俞秀玲(202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