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第二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1]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保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以保障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市场机制负面效应需要加强宏观调控,这是因为市场机制调控经济存在缺陷:第一,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它是在供求关系已经发生变化以后才来进行的调节,此时经济失衡已经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第二,这种调节带有盲目性,市场机制调节供求关系主要依据市场的价格信号,生产者依据价格信号决定自己的生产行为,不可避免地带有盲目性;第三,这种调节适应短期性调节,市场机制只有在生产适应需求变化的时间比较短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好的作用,从长期看生产与需求不均衡是常态,在此条件下市场机制很难发挥作用;第四,市场机制在某些领域“失效”,无法起到调控作用,例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市场机制的作用难以发挥,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不能搞市场机制调节。
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中指出:“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对总体经济运行的调节,是在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的。政府对经济宏观调节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政府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同时结合运用行政手段以及实行经济指导计划。在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手段中最主要的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等。财政政策,即政府为影响宏观总量均衡关系对财政和财政支出水平所做的决策即相应的财政支出、税收和国债规模所进行的选择。货币政策,是政府通过中央银行调整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和宏观总量的决策。产业政策,是一种调节供给的政策。收入政策,是政府为了控制总需求,调节经济运行,对个人收入的总量和结构进行调节的政策。社会保险政策是国家和政府制定的旨在保障劳动者因年老、疾病、伤残、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事故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在收入发生中断、减少甚至丧失的情况下,仍能享有基本生活权利的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险政策是社会保障政策体系的支柱与核心。
一 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1] 实行适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问题
-
[3] 欧盟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
[4] 《后危机时期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
[5]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联动
其他推荐
-
图书 货币政策与价格波动
作者:王国刚
图书 货币政策与价格波动
-
2
图书 就业财政政策研究
作者:付伯颖
图书 就业财政政策研究
-
3
图书 中国财政政策研究
作者:李茂生 柏冬秀
图书 中国财政政策研究
-
4
图书 欧元区统一货币政策下的德国金融政策
作者:蒋远胜 臧敦刚
图书 欧元区统一货币政策下的德国金融政策
-
5
图书 1994—2014年墨西哥财政政策选择与效应
作者:朱晓金
图书 1994—2014年墨西哥财政政策选择与效应
-
6
图书 货币政策理论反思及中国政策框架转型
作者:范志勇
图书 货币政策理论反思及中国政策框架转型
-
7
图书 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的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
作者:苑德宇 汤林闽 杨志勇
图书 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的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
-
8
图书 住房保障财政政策研究
作者:蒋来用
图书 住房保障财政政策研究
-
9
图书 去产能财政政策研究:以钢铁产业为例
作者:辛灵
图书 去产能财政政策研究:以钢铁产业为例
-
10
图书 中国财政政策周期特征研究
作者:付敏杰
图书 中国财政政策周期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