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第一章 评价理论简介
1.1 引言
人的社会属性产生了人与人之间使用语言符号进行交际的需求,这种交际需求使人与人之间彼此关联、相互联系,共同构筑了社会这一复杂网络关系。由于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独立的个体,具有不同的身份、职业和地位,所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也各具特色。换言之,人的社会属性产生人际交往的需求,而在交际过程中,不同的人发表观点、表达态度、表明立场、传达情感时所使用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评价(evaluation),并将这一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称为评价语言(evaluation language)。
评价自产生以来便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且已成为语言学家们研究语言的焦点问题。目前,语言学家们从不同层面和视角出发对评价性语言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且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值得一提的是,Halliday的人际元功能和Martin的评价理论对语言评价性研究的贡献尤为突出。Halliday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聚焦于语篇分析,对评价语言进行了解释性研究(explanatory research)。Halliday(1994)提出人际元功能的概念,将人际功能视为发生在交际双方即话语参与者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的激发主要借助语篇中的词汇——语法资源,如语气、语调、情态等。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下,人际功能、概念功能和语篇功能并称为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人际功能,亦称人际元功能,促进人与人之间互动关系的建构;概念功能是话语参与者对客观世界的经历和体验的内在反映;语篇功能是人际功能与概念功能的统一体,三者共同参与语篇构建。
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对语言的评价性研究主要从结构和功能视角出发,忽视了语言的评价语义(semantic of evaluation)。为弥补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在语言评价性研究方面的不足,Martin(1992)从交换结构(exchange structure)视角出发对人际功能予以新的解释。该视角下的人际功能聚焦于话语参与者语言背后所隐藏的情感体验,即话语参与者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判断、体验和感觉。基于此,Martin的评价理论应运而生。Martin的评价理论,亦被称为评价系统,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系统从不同视角阐释了话语的人际功能,包括态度系统、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三个子系统,其中态度系统网络又可被细分为判断系统、情感系统和鉴赏系统三个次子系统。评价理论的问世对语言学家进行话语分析具有一定启发意义,为后人开展系统性评价语言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路径。
本章将重点介绍评价及评价理论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发展过程及应用实践,具体包含以下四个部分:一是评价理论的产生背景;二是评价理论的主要内容;三是评价理论的研究综述;四是我国评价理论发展脉络。第一部分从评价意义视角重点梳理了评价理论的发展历程,以期帮助读者了解评价理论产生的背景,宏观把握评价理论的相关概念。第二部分具体介绍了评价系统框架下的三个子系统,即态度系统、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第三部分是对评价理论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主要从理论探讨、述评、综述、具体应用和实践几个方面对文献进行了梳理。通过梳理文献,我们希望帮助读者宏观地把握评价理论或语言评价性研究在国内的研究现状,进而探索评价理论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并发现当前评价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期对后人开展评价性语言研究,尤其是基于语料库的评价性语言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2 评价理论产生的背景
评价理论(Appraisal Theory),或称评价系统(Appraisal System),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该系统以语义研究为基础,致力于发现和探索话语参与者表情达意的方式与手段,即发话者是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评价意义的。根据Biber和Finegan的观点,“传信性”(evidentiality)和“情感”(affect)是影响评价意义表达的两个重要因素(Biber& Finegan,1989)。“传信性”主要是从语言表达的可信度方面研究语言的评价意义,也即从话语参与者发表态度的充分性出发对其语言进行评价性分析;“情感”关注的焦点是话语参与者内在个人情感、体验、认识和态度的外在反映。学者们对评价意义展开了大量研究,并且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前人对语言评价意义的研究,为评价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评价理论也正是在不断吸收、继承前人对评价意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因此,本小节我们将重点从评价意义的研究视角出发,探讨评价理论的缘起,以期帮助读者了解该理论产生的背景。
评价意义是话语参与者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个体情感、经验价值和意识形态在语言层面上的真实反映。换言之,评价意义是客观世界在话语参与者主观世界内在表现的外在反映。因此,研究者对语篇评价意义的分析过程是客观的,而评价意义自身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西方意识形态重“客观”而轻“主观”,重“理智”而轻“情感”,推崇使用理性思维模式发现隐藏在客观世界背后的事实与真理。因此,西方意识形态学者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个体情感体验的表达和对个人主观意识的关注。现代语言学早期,西方各语言学流派深受该意识形态的影响,致力于对语言本体结构的研究,尝试探讨语言符号排列组合的客观规律,努力发现语言形式与其所表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比如,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的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曾提出“能指”和“所指”的概念。他认为,任何语言符号均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并用“意指作用”这一术语对两者做了区分——他将“意指作用”中用以表示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的语言符号的声音形象称为“能指”,而把语言符号所表示的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称为“所指”。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所指”即为“意指作用”所要表达的意义。索绪尔还指出,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任何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换言之,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也就是说,某一具体语言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声音符号与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索绪尔对语言符号意义的论述,是现代语言学研究史上的里程碑,但是并未从评价层面对语言的意义进行分析。虽然Bühler(1934)、Halliday(1978)、Jakobson(1964)、Stankiewicz(1964)等人的研究涉及语言的评价意义,他们支持语言具有表情功能的观点,即语言不仅可以客观地表达命题式的思想,还可以表达言语主体即说话人的观点、情感和态度,但是这些语言学家关注的重点是话语参与者的心理认知机制或言语主体所使用的语言的事实功能,对话语参与者主观情感的表达关注度不够,也并未对言语主体的评价性语言做具体分析。总体而言,早期语言学家们对意义研究的焦点聚焦于一些相对客观的语言事实,尽管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证性,却忽视了语言的评价意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语言学家们逐渐将语境因素纳入语义研究的范畴。美国结构主义学派语言学家们在语义研究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情景因素对词汇意义的影响,不足之处在于侧重研究语言单位的结构关系和词汇意义,而忽视了对语篇整体意义的分析探讨,且研究的重心是话语参与者的语言能力而非话语参与者自身的言语行为。结构生成学派的研究聚焦于单个句子的意义,他们把句子意义看作句子中各个单词意义的简单叠加,忽视了其他影响因素对语义的作用。随后,人类文化学派在语义研究的过程中考虑了社会文化因素。著名语言学家Ogden & Richards(1923)对语言符号的指称功能和情感功能做了重要区分,并在此基础上区分了语言的概念意义和情感意义,对后人在评价意义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他们认为,概念意义是指语言在概念层面的意义,抑或是语言的象征意义,这种意义属于描述性的,通常用于描述词汇所指称的对象;情感意义,亦被称为交际意义,常用于表达并唤起话语参与者的情感和态度(Ogden&Richards,1923)。概念意义可以不依赖于任何语境而存在,即读者在没有任何语境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取词汇的指称意义;而人际意义以交际为目的,是话语参与者在某种情境下的具体言语行为,所以必须依靠具体的语境才能获取对方交际的意图。由此,在语用学和言语行为理论的双重背景下,语言学家们将语境因素纳入语义研究范畴,语义研究由纯粹的词汇意义研究和句子意义研究开始转向话语参与者的言语行为意图研究。此时,语义研究的重心由语言本身变为言语主体自身的情感态度表达,语言学家们开始关注语言的评价意义研究。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1] 评价模态与评价理论
-
[2] 政策评价理论
-
[3] 政策评价理论
-
[4] PASS理论简介
-
[5] 评价理论与身份范畴建构
其他推荐
-
图书 评价理论视域下的语言特征研究
作者:刘国兵
图书 评价理论视域下的语言特征研究
-
2
图书 物流系统的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
作者:许永龙
图书 物流系统的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
-
3
图书 走向理解的课程评价:发展性课程评价理论探索
作者:《走向理解的课程评价》编委会
图书 走向理解的课程评价:发展性课程评价理论探索
-
4
图书 职业院校质量诊断:授权评价理论与实践
作者:孙芳芳 赵志群
图书 职业院校质量诊断:授权评价理论与实践
-
5
图书 公路路政精细化管理岗位设计及考核评价理论与实务
作者:张立荣
图书 公路路政精细化管理岗位设计及考核评价理论与实务
-
6
图书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作者:杜向民
图书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
7
图书 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
作者:张东玲
图书 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
-
8
图书 评价融入学习:学生参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蔡旻君
图书 评价融入学习:学生参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
9
图书 经济评价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
作者:李群 王宾 杨琛
图书 经济评价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
-
10
图书 跨文化能力综合评价:理论与实践
作者:吴卫平
图书 跨文化能力综合评价: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