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转型看民族关系

¥7.67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24-03

字      数: 2988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从文化转型看民族关系

主讲人:赵旭东(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

主持人:罗彩娟(广西民族大学 教授)

时间:2020年11月26日

罗彩娟:尊敬的赵老师,各位在座的老师、同学们,以及线上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赵旭东教授莅临我们这个会场,给我们做“民族学研究前沿”系列讲座的第七讲。赵老师今天所讲的主题就是对徐杰舜教授主编的《汉民族史记》系列九卷本丛书中的“从文化转型看民族关系”。下面我来对赵教授做一个介绍。大家对他应该都有所了解,他是我们全国知名的人类学家,在人类学、民族学(领域)有很多丰硕的成果,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中国社会学会、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会副会长。师从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2010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称号,研究领域包括文化转型研究、城乡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政治人类学等。先后发表的中英文论文有一百多篇,有很大的影响力。如果大家关注的话,会看到他非常多的成果,可以说著作等身。代表性的著作主要有《权力与公正——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与权威多元》《否定的逻辑——反思中国乡村社会研究》《文化的表达——人类学的视野》《法律与文化——法律人类学研究与中国经验》《费孝通与乡土社会研究》,等等。赵旭东教授在这些领域著作非常的丰富。今天很荣幸邀请到他来到线下,来到广西民族大学的会场,给我们带来这场“民族学研究前沿”的讲座。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赵教授!

赵旭东:我上次来,好像是“相思湖畔大讲堂”,没有这个屏幕,这个屏幕把我们隔开了。为了让虚拟的世界看到我们今天的讲座,所以我们共享一下屏幕!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受罗彩娟教授的邀请。我们去年在美国就一直说要来这里看瑶山,看费先生的瑶山调查故地。所以我们相约,因为疫情的原因就到现在才来。今天有这个机会跟同人们、年轻的老师、同学有一个交流,找一个话题,就是从这里头冉冉升起的、现在已经是年迈的徐杰舜教授,可惜他今天没来,他跑到成都去开会了。关于他的《汉民族史记》九卷本,是我的学生王莎莎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的,所以我会了解,她也寄给了我一套,而且我也写了很长的关于这本书的书评,最近也要在《贵州民族研究》发表。这本书是以一个民族为脉络,去把整个汉民族的一个历史分不同的卷来写,每人一卷,罗老师也是参与其中的。

好多学术就是从一个点慢慢去不断往外扩展,人这一辈子,从黑发变成白发,我看徐老师也是,最早的起家就是关于汉民族研究,我有他最早的一个小册子,应该也有三十几万字,最后扩成九卷,很有贡献。今天的研究生也好,年轻的老师也好,并不是说要掌握谁的知识多少,更重要的是有一种新的、思考社会问题的、文化问题的、民族关系的角度,或者是新的视角,这样你的研究也好,你的所有书写也好,都会上一个台阶。尤其是在读的博士生,需要有一个思维上的提升。所以我会以他的书做引子,最后会提到他的几本书的核心,更重要的还是我想跟大家交流我自己比较喜欢谈的一个概念,叫“文化转型”。

实际上,我大概2011年从中国农业大学转到中国人民大学去任教,就开始从农村研究转到文化转型的研究方向上,所以一直在研究“变化”的问题。关于世界变化,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如果你们读书没有感觉到这个世界的变化,那么就比较沉闷,就容易从一些课本的既有概念陷进去。实际上要更多地从“变化”的角度去看,变化到什么程度呢?变化到连书本里都没有的东西,我们怎么去看?这个要动脑子。我觉得这个时代脑子比知识更重要。知识随处可见,知识一百度就来,但是脑子很重要。同样是百度的东西,有人可以拿来、用来写很重要的论文,有的人就仅仅把它作为一个吐槽的工具,就是看一看热闹而已。所以我们今天要从这个角度来思考,一个很简单的起点就是,如果你研究人类学,应该追踪一个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发展报告》,每年都有一个报告,它会把往年的主题都罗列在上面。我们为什么没有追2020年的呢?因为还没有出来。2019年的出了,我们也没有追它。2013年可能是中国的一个变化年,中国跟世界连在一起,这一年的《人类发展报告》也很有意思,2013年到现在,正好是七年之前的事情,这不是我们的预测,是世界的预测,它的主题就叫“南方的崛起:多元化世界中的人类进步”。为什么要用这个主题?就是说所谓的“北方的西方世界”面临一个“南方的非西方世界”这样一个挑战,也就是崛起的挑战。当然,中国虽然也在北半球的范围内,但是“南方”在很大意义上是“发展中国家”的含义。所以七年过去了,今天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这种判断还是有价值的。联合国的报告不是随便作出来的,它是有价值的。我们来看这个图表就很清楚。从1990年,叫“人类发展的概念与衡量”,1991年就叫“资助人类发展”,1992年叫“人类发展全球观”,1993年叫“民众的参与”,2000年是“人权与人类发展”,2001年是“让新技术为人类发展服务”,2006年是“透视贫水:权力、贫穷与全球水危机”,2007年、2008年是最重要的“气候变化”,到2013年就是“南方的崛起:多元化世界中的人类进步”,你们要有兴趣,还可以继续追2013年以后的报告,你会看到这个世界关心的主题是什么。这里面对的是一个不断增长、发展及贸易的问题,在全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大的问题。那么它预测说,到2020年,也就是今年,三大领先的发展中经济体,也就是巴西、中国、印度经济产量将超过加拿大、法国、德国等六个国家。现在大家去看这几个国家的发展趋势,绝对呈现上升趋势,绝对有这样的可能性。当然是不是真的超过了,就看怎么算了。当然这个趋势是明显的此消彼长。美国的选举也好,欧洲的衰落也好,实际上你会看到中国虽然受到疫情影响这么大,但是活力好像没减,现在憋着一口劲儿要往上冲。但是整个西方也好,或者美国也好,它有点抵不住的这样攻势。所以这个报告意识到,它是从全球来说的,就是整个活力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也是后发展中国家。这些发展中国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都是非西方世界,都是原来西方人作为一个“他者”去研究的、人类学要去研究的那个所谓的“他者”。巴西——列维-施特劳斯就是在做巴西研究;中国就不用说了;印度也出了很多民族志,最有名的就是《阶序人》。你会发现,整个西方一下子面对这样一个经济的、南方的崛起,必然也要面对巴西、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他们的文化将面临怎样的变化?我们今天讲文化转型就是因为这个。当我们的文化不再成为一个被别人观察的对象,或者说我们有自觉的自我发展、自我选择的时候,这个文化将走向哪里?这个文明将走向哪里?我认为这已经成为人类学最重要的主题。人类学包括民族学已经从原来的关心事情发生之前的历史,追溯到既往、回到一个既往,发展到关心未来人类会怎么样。今天我们哲学家也在讨论人类,刚开完这样一些会,都在讨论新人类的问题。而如果假设机器能替代人类的话,人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将是怎么样的?这不会是一个很遥远的问题。

这个时候大家要有一个想问题的前瞻性。大家不要认为知识是逻辑演进的,很多时候它是想象性的直觉演进。很多时候不一定A+B+C就一定等于D,它可能完全就是从0开始,但是你可能进入前沿,这就需要一个跳跃性的思考。我们要关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和我们微观的文化研究之间是什么关系。这实际上是“如何基于文化可持续性发展”,它在未来变得非常重要,这个报告最后归结到了四点,实际上就是说经济发展并不能自动转化为人类发展的进步,这一点很明显地说明了,经济不是决定性的,不是人有钱了或者富裕了,他的生活就愉快了、舒适了,就感觉幸福了,还有别的营养、健康、工作、技能等这些。最后落实到四个方面。一是公平的问题、性别平等的问题;二是公民话语权的问题;三是参与权的问题;四是环境压力的问题、人口变化的问题。关于这几方面,你说哪个没有文化的意思在里面?谁的公平?是西方人的公平还是我们地方文化的公平?怎么看待男女关系、性别平等的问题?是文化起作用吗?对于公民话语权问题,什么叫公民?对于环境问题、人口压力等这些问题,我认为都促进我们去思考原来人类学的文化。我觉得原来人类学的文化是西方看西方以外的世界去界定的文化。反而凡是西方所没有的,都可能成为西方所认为的那个文化,作为西方工业化的一个补充。实际上今天已经不是这样了,每个文化都有自身的价值,所以我们要作一个总结,那就是世界文化的格局在变。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罗彩娟.民族学研究前沿十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