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

¥2.72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所属图书: 《吕政文选》

出版日期:2024-04

字      数: 8666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

衡量工业化的水平主要通过人均GDP、非农产业产值比重、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和工业结构水平4项指标。

从人均GDP指标看,到2005年年末,我国人均GDP将达到11400元,按现行汇率换算,为1400美元,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第二阶段。

从非农产业产值比重指标看,2005年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为85.1%,农业增加值比重为14.9%。如果按这个指标来衡量,中国工业化的程度已越过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从非农产业就业的比重考察,2005年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为53.9%,仍未达到钱纳里模型工业化中期第一阶段在非农产业就业不低于56%的水平。如果按工业化中期第二阶段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达到71%的一般模式标准衡量,当前我国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综合考察,在以上4个指标中,由人均GDP水平、非农产业产值比重和工业结构水平3个指标所反映的工业化进程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工业化处于中期第二阶段或重化工业化阶段中的高加工度化时期;而由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指标所反映的工业化进程则处于初期阶段。这也说明我国仍然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工业化的任务没有完成。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研究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特殊性,解决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主要矛盾。

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任务艰巨

我国的国情和工业化道路的特殊性,决定了劳动就业问题在未来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我国农村,目前劳动力总量大约有5亿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为3.3亿人,而根据现有的资源状况,农业部门仅能容纳1.4亿左右的劳动力,农村潜在的剩余劳动力总量达1.8亿以上,即到2020年,平均每年大约有1000万人需要从农村中转移出来。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调整了传统工业化的农村政策,加快了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取消对农业劳动力流动的限制,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以及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但是,也必须看到,农民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的转移仍然是不稳定的,离乡并没有真正的离土,离乡也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转移出来的一亿多农民,大多是游离于乡村城市、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的群体。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吕政.吕政文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