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民教育:同善堂义学早期的发展

¥4.28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4-08

字      数: 10489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六章 贫民教育:同善堂义学早期的发展

一 前言

同善堂辖下设有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中学始于1991年9月,小学则始于1924年8月的一所义学。澳葡政府迟至1995年才落实7年免费教育,[1]但同善堂小学在此以前一直是学杂费用全免,是澳门唯一的一所免费小学,办学宗旨是“服务市民劳苦大众,提供全部免费教育,为社会作育英才”[2]。关于这所义学早期发展的介绍大多简略,而一般也是把它作为同善堂慈善事业的一部分。近年澳门各界对于文化保育有更多的关注,教育史料较过去更易掌握,故本章将借档案、文物、报章等原始资料来重新整理同善堂义学早期的一些发展情况。同善堂小学校舍于1968年落成后,同善堂在小学以外开设了预备班(幼儿园),夜校部也增设五六年级,同善堂小学开始进入“施学育人”的崭新阶段,[3]故本章将以1970年作为书写的下限。

二 同善堂义学的缘起

光绪二十二年(1896)谭钟麟所撰《倡建蚝镜同善堂碑序》曾期许同善堂“使能于养老、义学次第举行,将见里有仁风,万众咸登康乐”[4]。义学其后于1924年设立,[5]几经变化发展,迄今已有九十八年的历史。《同善堂甲戌年征信录》(1934)记“大中华民国拾三年甲子岁孟秋倡设贫民义学校”[6],甲子年七月初一即1924年8月1日。其时在澳门设立的义学另有镜湖义学,而同期的“华侨公立平民免费义学”也是1924年9月开设的。[7]有说当时之所以有筹设“平民义学”之举,缘于镜湖义学于1905年将分设各区的五所义塾合并后,年纪较小和住所较远的贫家子弟无法前往读书,热心人士于是发动筹组义学,而为求普及,故在各区分设,凡贫苦居民较多的地方即设一校。[8]是故同善堂于1924年设立贫民义学校未始无因,而1924年正是同善堂位于炉石塘新址落成之时,[9]堂内才有空间可供辟作义学教室。[10]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郑振伟.百年树人:清末以来的澳门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