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习惯的概念界定

¥0.34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09-12

字      数: 2880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一 行为习惯的概念界定

根据杜威的教育原理,知道怎样去做事情并不一定能够做好事情,要做好事情还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他看来,一切所谓“诚实”、“勇敢”、“贞操”等美德都是通过行为习惯来贯彻的[1]

(一)“习惯”概念的内涵

首先,习惯是一种机体适应社会环境的机能。习惯与机能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在要求机体同其所在的环境之间的合作这一点上,是一样的[2]。同样,道德习惯这样的习得性倾向,也是与环境密不可分的。杜威说,如果要为道德的讨论取得一个合理的基础,就必须从这个认识开始,那就是要承认身体的机能和习惯都是一种运用和结合环境的方法。在构成习惯的因素之中,有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构成习惯。一方面是环境,另一方面是人的活动。“它们必须相互结合地被运用才成为真正的手段或习惯。”这里的相互结合也就是之前反复提到的“主客相互作用”。综合上面的观点,杜威所理解的行为习惯就是个体的机体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适应性机能。在这里,杜威又指出有两个倾向要尽力避免:一个倾向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情具有强烈的愿望,也具有十分坚定的信念,但是却无视与客观环境互动的必要,不去主动地融合并适应客观环境。另一个倾向是,一个人仅仅看重外在的客观环境,却忽视个体自身的欲望和需求。这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或者说,无视外在环境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都不能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好的行为习惯而言,作为主体的欲望和需求以及作为客体的外在环境的状况都是不可缺少的。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在机体(主体)与环境(客体)的积极互动之中才能形成。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李志强.走进生活的道德教育: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