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趋势与制约因素

¥1.67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13-08

字      数: 10396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趋势与制约因素

经济结构问题,不论在苏联时期还是在当今的俄罗斯,始终是影响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经济发展模式。普京在2008年2月8日离任前提出的《关于俄罗斯到2020年的发展战略》(以下简称为《发展战略》),提出很多经济社会问题都涉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如实行经济创新型发展、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强调要从出口原材料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过渡到创新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等等,都是为了尽快改变目前俄罗斯存在的严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与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如果严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长期不能改变,不排除俄罗斯经济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出现结构性下降的可能性。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3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俄罗斯应该加大力度推进经济结构改革,只有结构改革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并且减轻对能源领域的依赖。”这些都说明,研究俄罗斯经济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一 苏联时期调整经济结构主要政策简述

众所周知,在斯大林时期形成了严重的畸形经济结构。赫鲁晓夫上台后,尽管在执政初期出于政治需要,曾一度反对马林科夫1953年8月8日在最高苏维埃会议提出的、以加强消费资料生产为中心的广泛的国民经济调整计划,并还批判说:“认为轻工业可以而且应该居于一切工业部门之上的思想……是极其错误的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精神上不相容。这不过是对我党的诽谤。这是右倾渣滓的呕吐。”[2]借此,迫使马林科夫辞去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但后来,赫鲁晓夫出于国内急需缓解消费品供应严重不足的压力,不得不改变经济发展方针。他说:“显然,我们不会执行一种尽量发展黑色冶金工业的政策。显然,我们将把一部分资金转到农业方面和经工业方面。仅仅生产机器和黑色、有色金属是不能建设共产主义的。人必须能够吃饱穿暖,有房子住,有其他物质和文化条件。”[3]但赫鲁晓夫调整经济结构的主要政策是全力以赴地加强农业。他一上台首先抓农业,因为当时苏联不少人认识到,如再不抓农业,再有两三年,就可能发生灾难性的粮食生产危机与全国性的饥荒。人们可能还记得,1957年5月22日,赫鲁晓夫在列宁格勒的一次讲话中表示:“我们不想用炸弹来炸毁资本主义世界。假如我们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肉类、黄油和牛奶的生产水平赶上美国,那么我们就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发射了一枚最强有力的鱼雷。”[4]到同年5月,赫鲁晓夫又在列宁格勒的讲话中具体提出要在三四年内,肉、奶与黄油等按人均计算的产量赶上与超过美国。1959年赫鲁晓夫又强调,“要在短短的历史时期内赢得这场竞赛”。并且,赶超美国已不再限于农产品,还包括工业产品。苏共二十一大通过的1959—1965年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控制数字这一文件中说:实现7年计划的基本经济任务,就是要“在最短的历史时期内使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品产量赶上并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方面,迈出决定性的一步”。[5]这里可以看出,赫鲁晓夫先是要在农畜产品与食品方面提出赶超美国。但在他执政期间并没有解决农业问题,按计划,1959—1963年农产品的年均增长速度为8%。而实际上,前4年为1.7%,1963年则为负增长。工业中的“第一部类”与“第二部类”之间的比例更加失调,1963年前者增长速度为10%,而后者为5%,前者比后者高出1倍。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陆南泉.论苏联、俄罗斯经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