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語言文化學》禪籍俗諺管窺

¥1.72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出版日期:2016-04

字      数: 7284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禪籍俗諺管窺

佛教在中國的流布蔓延,促成了通俗文學的發展,如唐代寺院中盛行的宣傳宗教的俗講以及“轉”出的變文,就以其韻散結合、文白夾雜的形式,開闢出中國白話小説和講唱文學的廣闊天地。至於唐宋禪僧的語録,與俗講、變文相比較,不僅更徹底地消除了文言的成分,而且較大地淡化了語言的説教成分。可以説,禪宗語録在同時代的各類文獻中,俗語言色彩最爲濃厚,也最具本土平民特色。

在禪籍俗語言的構成成分中,俗諺是最重要的修辭手段之一。許多禪師無論是上堂説法、應機接人,還是著書立説、吟詩作偈,都喜歡使用俗諺。禪籍中俗諺極爲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充滿智慧,往往無意中三言兩語,説出精闢的見解,益人神智。比如《壇經》中著名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句諺語,其中藴藏的深刻道理決不亞於“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以及“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這樣的哲學名言,它最形象地描述了禪經驗的直覺性、個體性和不可喻性。水的温度可以測試,可以用語言描述,但飲水人的感覺卻無法用語言傳達。這一人人皆知的日常生活經驗顯然比長篇大論更能確切地説明禪的性質。

就純形式而言,禪籍的俗諺可分爲諺語和歇後語兩種。諺語是民間長期流傳的常言熟語,字面具有完整的意義,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歇後語是一種特殊的諺語,其特點是從字面上省去挑明意義的後半部分(字、詞、句),如“徐六擔板,只見一邊”是諺語,但只説“徐六擔板”,省去“只見一邊”,就是歇後語。

先看看一般的諺語在禪籍中使用及其宗教性的特殊含義。“官不容針,私通車馬”,意思是官法嚴明,不容絲毫含糊,但私下人情卻大可通融,可開後門。這句諺語在唐宋時期廣爲流行,在敦煌變文和宋曲子詞裏都能見到它的蹤跡。但它出現在禪宗公案裏,已具有特殊的意義。例如: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周裕鍇.夢幻與真如:佛教與中國文學論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