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视角下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性质、原因和对策研究评述

¥0.89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6-05

字      数: 3481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二 “结构性”视角下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性质、原因和对策研究评述

“结构性”视角的观点认为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减速阶段主要是长期的结构性矛盾所致,趋势性下滑将在中长期持续。其原因主要在于供给层面的结构性扭曲和趋势性变化。因此,在政策上就要从供给层面出发,改变过去主要依靠需求管理的取向,注重于供给调整和结构性改革。

(一)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结构性”性质解释

“结构性”一派的代表性观点认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性质是结构性的,而非周期性的,结构性的失衡和风险加剧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的主要表现。

一些学者判断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开始步入调整期,但金融危机的周期性冲击并非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结构性因素都占主导。李扬(2012)将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的放缓称为“增速递减期”,认为这种递减不是周期性的,更非政策性的,而是根源于生产要素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结构性减速,当前的宏观经济是一个“挤水分”的良机。张平(2012)指出中国经济在“十二五”期间已开始进入减速发展阶段,未来10年将进入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中长期减速通道。结构性减速将使通货紧缩的风险增大,当前不能仅靠常规的总量宏观政策,而要推进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走向“减速增效”的均衡发展道路。袁富华(2014)将1985—2007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称为“结构性加速”,而2008—2012年以来的增速下滑则处于“结构性减速”的增长转型中。他从产业结构理论的视角将不同产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归结为“结构双重性”问题。当规模化扩张结束、经济面临结构调整,即以效率改善驱动可持续增长的要求变得迫切时,“结构双重性”的累积风险将会暴露,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速同时回落。樊纲等人(樊纲、贺力平、魏晓云、韩立岩,2013)指出近期中国经济放缓有两个维度的解释,一个是长期的结构性因素,是前期高增长向减速增长的转换,主要是因为出口减速、工资上涨和能源进口依赖加强;另一个是短期的周期性因素,是之前经济过热的一个调整和纠错过程。而导致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主要是结构性因素,增长的势头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就已达峰值,趋势性的下滑调整也从那时就开始了。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刘元春.中国新常态宏观经济:机制变异与理论创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