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欧洲十四行诗及波斯诗人莪默凯延的鲁拜体与我国唐代诗歌的可能联系

¥1.06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8-05

字      数: 4088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试论欧洲十四行诗及波斯诗人莪默凯延的鲁拜体与我国唐代诗歌的可能联系

我想提出供讨论的题目是比较一下我国唐代兴起的新体诗歌和欧洲的十四行诗以及古代波斯的鲁拜体四行诗,并提出一个假设,即两者之间会不会有某种联系。我这样说,也许会使人们感觉这是毫无根据的臆测,因为中国语文不属于印度欧罗巴语系,汉文与西方语文差别很大,在诗歌形式发展上,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所以乍一看来,很难相信在诗歌体裁方面能够互相影响。但是我们可以提出,我国从魏晋时开始,讲究声律,创作了新体诗,早已有人说过,这是受了梵文声律的影响。虽然由于汉文的特点,齐梁以后讲究双声叠韵和四声对偶,在诗歌形式方面,有其独特的发展,然而过去中国诗歌曾受过外来影响,似乎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如果我国六朝以来兴起的新体诗歌可能受到过外来声律学的启发,我们说唐代诗歌可能影响过欧亚其他地方的诗歌形式,这个假设似乎也是可以成立的。

让我们先看看欧洲十四行诗的起源问题。西方学者一般都认为十四行诗的起源还弄不清楚。大家都知道英法等国的十四行诗体源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贝特拉伽(Fran-eeseo Petrarca)等所写的十四行诗。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意大利十四行诗的一个变种,即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由三个四行诗组(quatrain)加上末尾同韵的两行诗组成,而较早的意大利十四行诗则是由一个八行诗组(octave)和一个六行诗组(sestet)组成,前面的八行又可分为两个四行诗组(quatrain),但在前八行和后六行之间,音乐上一般要有个顿挫,最后六行更加急促奔放,以结束全诗。一般西方学者认为最早的一首十四行诗是十三世纪初西西里岛的诗人披埃·德勒·维奈(Pier delle Vigne)的作品。维奈此人的名字见于但丁神曲地狱篇(Inferno)第十三章,这也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维奈约生于1190年,死于1249年;他曾是腓德烈皇帝二世的宠臣,因皇帝怀疑他不忠,被监禁备受苦刑,并被弄瞎了眼睛而自杀,根据当时基督教义,凡自杀者都要在地狱受苦,但丁把他在地狱受苦的情景写成了动人的诗句。13世纪中除了维奈以外,还有一些别的意大利诗人用过十四行诗这一体裁,也都是属于西西里地方的这一流派。西西里岛当时还是在阿拉伯影响之下,当时西欧文化远比近东一带文化落后,很多东西都是从东罗马和大食文化传过去的,西西里岛则是接受东方文化的一个首站。当然,当时受到阿拉伯文化影响的西西里岛诗人也可能自己创造了这种诗体,但另外一个可能就是十四行诗这种体裁是从阿拉伯人方面传过去的。由于我们对中古阿拉伯诗歌知道不多,一时还没有根据来证明这个假设。可是当时阿拉伯势力横跨欧亚,在大食文化的东边就是强盛的中国文化。从历史年代和地理条件来看,如果我们在唐代诗歌里找到类似十四行诗的体裁,这个假设,即不但欧洲最早的十四行诗是从阿拉伯人方面传到西西里岛的,而且其来源还可远溯到中国,似乎也是可以成立的。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杨宪益.试论欧洲十四行诗及波斯诗人莪默凯延的鲁拜体与我国唐代诗歌的可能联系[C]//陈瑞红.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学论著精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