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使团访华的背景

¥0.38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2-09

字      数: 2978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一)英国使团访华的背景

距今二百多年前,清代乾隆五十八年(1793)在中英关系史中发生了一起重大事件:英国国王乔治三世(Geoge Ⅲ,1738-1820)特派以马戛尔尼伯爵(Earl George Macartney,1737-1806)为首的大型使团携国书及礼物出访中国,并在热河行宫谒见乾隆皇帝弘历(1711—1799),从而宣告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英国政府对这次访华特别重视,由权臣国务大臣敦达斯(Henry Dundas,1742-1811)策划,使团成员皆由精干人才组成。正使马戛尔尼伯爵为有声望的外交家、国王的至亲,1764—1767年曾出使俄国,1780—1786年任印度马德拉斯总督,学识渊博,当选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副使兼使团秘书斯当东爵士(Sir George Leonard Staunton,1737-1801)也是外交家,牛津大学名誉法学博士、皇家科学院院士,1782年及1784年两度出使印度,堪称饱学之士。使团旗舰“雄狮”号舰长高厄爵士(Sir Erasmus Gower),具有丰富航海经验。御林军中校本松(Benson)任特使卫队指挥官。使团重要成员中,还有东印度公司代表培林(Henry Baring,1740-1816),后封为爵士并任公司总裁;使团内科医生、精通化学的吉兰博士(Dr.Gillan),机械学家兼装卸科学仪器的指挥丁维提博士(Dr.Dinwiddie),科学家兼杂物总管巴罗(John Barrow,1764-1848),后被封为爵士。还有特使侍从多马斯当东(George Thomas Staunton,1781-1839),他是副使斯当东爵士之子,后任东印度公司驻华大班(1798—1817),亦被封为爵士;小斯当东随行教师哈特纳(Hüttner)为博学的德裔英籍学者,兼任使团的拉丁语翻译。使团成员总共一百余人,于1792年9月26日组成船队从朴次茅斯港起程,1793年6月到澳门。7月航至浙江舟山,由中国海员领航,8月登陆大沽,经天津至北京。9月赴热河行宫谒见乾隆帝,再重返北京。1793年10月离京南下,11月沿运河至杭州,再经江西至广东。1794年3月离华,9月6日使团回到朴次茅斯港。这次出使活动前后持续两年,在华停留七个月,经历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北、江西等省城乡,会见了各地官员、学者及各界人士。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潘吉星.中外科学技术交流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