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第一节 场域理论
一 场域理论的来源
“场域”来自“场”一词,“场”的概念最初由著名的物理学研究者牛顿提出,指物体周围传递重力或电磁力的空间。这个发端于自然科学的定义逐渐被社会科学广泛应用,衍生出“场”的空间概念,比较著名的有美国社会心理学大师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发明的“心理场”,勒温主张“从事物的相互关系中研究事物的本质,从而实现一种整合性的理论建构”[1]。勒温的理论建构无疑受到了“关系”思维的影响,这一概念后来由法国当代著名的思想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文化理论批评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发展创新,经过多年的人类学经验研究和对结构主义的批判,布尔迪厄在惯习、资本等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场域”这一概念,并由此发展出较为完整的“场域理论”。
二 场域理论的概念与观点
场域理论是很有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是关于人类行为的一种概念模式。场域、惯习和资本是布尔迪厄批判性媒介研究的主要学术工具[2]。
(一)场域
1.场域的概念
场域(field)是布尔迪厄社会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布尔迪厄把场域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network),或一个构型(configuration)。”[3]“一个场域的结构可以被看作不同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的空间,这些位置是根据他们在争夺各种权力或资本的分配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另外,这些位置的界定还取决于这些位置与其他位置(统治性、服从性、同源性的位置等等)之间的客观关系。”[4]
场域,即指人们围绕着某一参与对象(如政治、经济、艺术、科学、教育等等)而形成的社会圈。它是由一些具有共同生产物、价值观、思想、制度、组织、规则的人员组合而成的多元复合体。场域是一个客观关系构成的系统,而不是实体系统。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场域既是布尔迪厄社会学理论的概念,也是他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分析单位。场域所指涉的范畴也十分宽泛,它既可以指具体的、正规的集团组织,也可以指有着某些共同价值观念的松散的社会网络体系。
2.场域的基本特征
场域具有以下自身的基本特征:关系性、斗争性、历史性、相对自主性和不稳定性。
(1)关系性
场域内有复杂的关系,进入一个场域的行动者之间以及场域与场域之间,共同受制于元场(政治场、经济场),并且在政治场和经济场之间各自相互独立又关联地存在着。
关系性思维是布尔迪厄的理论之核,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他又称自己的理论为“关系性的科学哲学”[5]。在一个系统或一个社会空间与场域中,任一行动者或行动单元的行为逻辑与社会命运,是在和别的行动者或行动单元的相互关系中得到界定的,这种关系既是一种个体关系,同时又构成了某一社会空间或场域。这些行动者是在由自己构成的社会空间中行动,所以行动者自身是社会化的,“个人的即是社会的”,是被结构所限定的客观化了的主观;结构是浸透了行动者日常生活实践的主观化了的客观。他将自己的这种社会学方法称为“生成的结构主义”,是“结构的建构主义”或“建构的结构主义”。这样,布尔迪厄就将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分离进行了沟通[6][7]。在布尔迪厄那里,关系始终处于一种对“利益”的争夺中。
(2)斗争性
场域既是力量的空间,又是一个永恒斗争的场所。“场域作为位置空间的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永恒斗争的场所”[8]。场域中以及场域间充满竞争,这是场域运动的表现。
场域内存在力量和竞争,而决定竞争的逻辑就是资本的逻辑。争夺的对象不仅包括资本的垄断权,还包括场域规则的制定权。一种资本总是在既定的场域中灵验有效,它既是斗争的武器,又是争夺的关键。根据不同的位置及资本,行动者采取不同的策略。行动者的策略总的来说可分为三种:即保守、继承和颠覆。当一个场域基本上处于稳定或静止状态时,保守或继承策略是行动者的主要选择;但是,当一个场域处于激烈的变革状态中时,保守策略和颠覆策略的符号斗争就成为场域一般特性。
场域中的行动者将资本作为手段,在惯习逻辑的规则下追求更多的资本,从而发生位置和关系的变化。由于资本的不平等分配,场域内部充斥着潜在的和活跃的力量,存在着为争取权力来界定一个场域的斗争,个体在场域中展开竞争。一个场就是一个有结构的社会空间,每一个场域中都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而任何统治都隐含着对抗,有在此空间起作用的恒定、持久的不平等的关系;同时,也是一个为改变或保存这一实力场而进行斗争的战场。每个获准进入场域的行动者必然会受到场域逻辑的压力,也就是会认同场域的游戏规则,这就是所谓入场费;但另一方面,每个行动者都程度不同地谋求获得更多的资本,从而获得支配性位置[9]。因为场域中的行动者的位置是由其在这个空间中的权力或者资本的质量与数量的分布来决定的,所以一切场域都被权力场包含在内,都和权力场有着控制与妥协、制约与反抗的关系。场域像是一个“角斗场”,其内部时刻进行着关于权力、力量和地位等资本形态的较量。
资本不仅是场域活动竞争的目标,同时又是用以竞争的手段。有学者将场域看作是生产符号暴力的场所,生产者生产的符号产品成为胜利者后,必然要向社会扩散。场域不同,生产的符号也不同,这样就造成场与场之间的斗争。
场域内部的斗争最终会演变成场域外部的斗争,斗争的永恒性导致占主流地位的符号不固定,引起场域的界限和能量发生变化,维持社会运转。
场域是由社会成员按照特定的逻辑要求共同建设的,是社会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是集中的符号竞争和个人策略的场所,这种竞争和策略的目的是生产有价值的符号商品,而符号商品的价值依赖有关的消费者社会对它的归类,符号竞争的胜利意味着一种符号商品被判定为比其竞争对象拥有更多的价值,并可将之强加于社会,布尔迪厄称之为“符号暴力”。就是说,场与场之间不是平行的,而是包含所属关系的。在这种所属关系中,场的独立性就表现为一种相对的独立性。
(3)相对自主性
自主性实际上是指某个场域摆脱其他场域的限制和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固有的本质[10]。科学场具有较高的自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政治上的影响。但是大部分的场域受到权力场、政治场的控制,权力场、政治场在某种意义上作为“元场域”存在着。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1] 场域理论
-
[2] 场域理论概述
-
[3] 《场域理论视阈下的图文关系》场域理论及符号场域
-
[4] 《场域理论视阈下的图文关系》“场域理论”下的图文关系
-
[5] 场域理论对市场研究的启发
其他推荐
-
图书 知识、场域与创新
作者:王大洲
图书 知识、场域与创新
-
2
图书 风险传播的场域研究
作者:胡登全
图书 风险传播的场域研究
-
3
图书 文化场域中的性别建构
作者:屈雅君
图书 文化场域中的性别建构
-
4
图书 旅游场域与东巴艺术变迁
作者:光映炯
图书 旅游场域与东巴艺术变迁
-
5
图书 从现代到当代:新文学的历史场域和命名
作者:王元忠 王建斌
图书 从现代到当代:新文学的历史场域和命名
-
6
图书 论理想理论
作者:李勇 (美)大卫·施密兹 朱慧兰 张可
图书 论理想理论
-
7
图书 传播理论
作者:(美)小约翰(Littlejohn S.W.)
图书 传播理论
-
8
图书 理论的帝国
作者:王晓群
图书 理论的帝国
-
9
图书 话语的踪迹:从文艺理论到文化理论
作者:李世涛
图书 话语的踪迹:从文艺理论到文化理论
-
10
图书 中国媒介拟态消费环境场域研究
作者:周娟
图书 中国媒介拟态消费环境场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