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红旗华侨农场

¥36.62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7-12

字      数: 13948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五节 珠海红旗华侨农场

一 概况

红旗华侨农场位于广东省珠海市北纬22°08′,东经113°2′,四周与磨刀门垦区、三灶镇、平沙镇、斗门区相连,场部设在白藤山脚。整体地形偏东西走向,从东北端的灯笼沙军建分场(现湖东社区居委会)至西南端的木乃垦区(现矿山电厂),纵向距离25公里,南北横向距离为6公里。建场初期土地面积为40平方千米,可耕地面积4.3万亩。2000年2月经广东省民政厅批准设立红旗镇。2002年8月小林镇并入,辖区面积扩大至123平方千米。现下辖8个社区居委会,5个村民委员会,户籍人口4.2万人,常住人口11.3万人,其中归侨1657人,侨眷1714人。

二 农场的创办

(一)建立原因

农场建场之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6856部队的生产基地。1963年9月部队屯垦戍边在白藤地区围海造田,2年共投放230万个劳动日、350万土石方筑起长8.5千米的栏海主堤、11千米的副堤,获得耕地2.2万亩。此外广州警备区642部队在军建完成6400亩的围垦。1969年11月,中央军委命令围垦部队撤离,将生产基地移交给佛山地区接管,同年12月成立了佛山地区国营红旗农场。

(二)创建过程

1969年11月22日,佛山专区革委会发出283号文件,决定成立国营红旗农场,场部设政工、生产、办事三大组。

1969年12月,佛山地区分别从南海、番禺、顺德、中山、新会等县招收了4000多名青年,并从佛山地委及有关各县抽调了200多名国家干部进场,组成5个大队,场部设在白藤山下(现红旗中学的位置),至此,佛山地区国营红旗农场正式成立并运作。1970年9月佛山地区革委会批准红旗农场成立革命委员会。1972年农场将大队改为分场,1972年7月国营平沙农场将其所属的大林分场划归国营红旗农场管辖,1974年又增设了矿山分场,农场共辖7个分场,分别是军建分场、红旗分场、三板分场、红灯分场、八一分场、大林分场、矿山分场。1973年10月,佛山地区国营红旗农场被广东省农垦总局接管,改名为广东省国营红旗农场。1978年接收越南归侨,改称广东省红旗华侨农场。1988年8月农场管理权由省下放到市,遂改名为珠海市红旗华侨农场。

(三)组成人员情况

1969年11月22日,佛山地区革命委员会发出第283号文件,正式接管部队的生产基地,成立佛山地区国营红旗农场。文件规定农场的干部职工由中山、顺德、南海、番禺、新会、佛山、江门等7个县市配备,首批进场4100人,其中顺德、中山各1000人,南海、番禺、新会各700人,年龄在16—30岁之间。技术人员由佛山、江门两市负责抽调。之后陆续有广州、佛山、江门、中山等县市知识青年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来到农场,至1972年农场知青总数达到1519人。

自1977年越南当局推行反华排华政策后,便有大批越南难侨回到祖国。农场作为归侨安置基地之一,1978年改名为红旗华侨农场,至1979年7月农场先后安置了6批共2808名越南难侨,难侨进场后,先后30人迁往国外,有77人重新安排到农场以外的单位,还有极少部分偷渡出境,定居在场的有2540人。

三 农场行政与组织机构

(一)行政设置

建场初期,根据管理上的需要和生产、生活上的便利,全场设军建、红旗、三板、红灯、八一、大林、矿山7个生产分场,1个农科所和场部区。每个分场(科级建制)建立党支部、分场管理人员由分场长、副分场长、政工员、会计员、出纳员组成。分场组成人员均由场部直接任命,每个分场的连队队长由分场长提名,场部确认和任免。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董中原.中国华侨农场史:全七册 广东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