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基地建设的主体、方式与途径

¥0.43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6-09

字      数: 2158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田野基地建设的主体、方式与途径

一 基本情况

距赣州市区约70公里的赣县白鹭村是全国知名的古村,曾被评为全国100个有影响的古村落之一。该村落早在南宋时期就已形成,占地约6万平方米,全村姓钟,明清两朝曾有秀才568人、文武举人17人、知州和知县6人。保存完好的69栋祠堂庙宇的门楼风格各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上百对刻满子孙功名官衔的旗杆石和琳琅满目的名人题赠的金匾木联随处可见。这里被称为赣南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也是客家人最大的一个聚居地,沿袭了许多传统民俗,这些对研究民俗文化有着很高的价值。为了更好地研究赣南地区古建筑史、文化和社会风习,赣南师范学院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下建立了“白鹭民俗学田野调查基地”,主要用于学校民俗学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这是国内第一个特色鲜明、体系完整、设施齐备的民俗学田野调查实践基地,也是中国民俗学会参与建设的第一个基地。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林彬晖.田野基地建设的主体、方式与途径[C]//万建中,林晓平.民俗学田野作业与田野基地建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