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假设的理论

¥1.47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7-04

字      数: 876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六 人性假设的理论

人性假设(assumption about human nature)是管理学和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人类的管理活动中,管理的要素主要有人、物、财、信息,等等。由于人的特殊性,对人的管理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因此,“人”这个要素在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自古以来,就有对人性的探讨和理解,有的是属于管理学和经济学的范畴,是严格意义上的人性假设理论。而有的人性假设理论则超出这些范畴,和伦理学、社会学相联系,可以看成是广义上的人性假设理论。这些对人性的深入分析所形成的人性假设理论,成为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立论基础。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理论,管理学史上形成了种种不同的管理方法理论,经济学上则作为分析经济现象的理论前提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周围的客观世界不断发生的新变化正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也在深化,人性假设理论在21世纪有了新的进展。从时间跨度和中西方地理因素考虑,我们可以将人性假设理论划分为西方人性假设观、中国古代人性论和21世纪的当代人性假设新观点。下面综合介绍如下:

(一)“工具人”假设

“工具人”假设(People assume that tool)是西方最早的人性假设理论,是前管理学阶段对人的基本看法,认为人在生产活动中与机械一样,只是一种工具。管理的任务,就在于使作为管理对象的人像机械一样去动作。这种观点将作为管理者的人和作为被管理者的人完全对立起来。前者是主动的、起支配作用的;后者是被动的、按照管理者的指令操作实现管理目的的生产工具。“工具人”假设产生于古代奴隶社会的管理实践之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把奴隶看成是会说话的工具和他们的私人财产。这一假设盛行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在以大机器生产为特征的资本主义初级阶段,资本家则把雇佣工人看成是活的机器或是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总之这些劳动者就像工具一样,任由管理者使唤,自身价值根本就不可能得到体现,他们是在暴力、强迫之下劳动着的。[1]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何星亮.文化人类学调查与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