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蒂纳与鲁迅前期思想

¥0.1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1988-01

字      数: 1621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施蒂纳与鲁迅前期思想

二十年代中期,鲁迅曾把特定环境中感受到的那种“爱”和“憎”、“为别人”和“为自己”的对立统一的感情纠纷归之于“人道主义”与“个人的无治主义”这两个思想侧面[1]。研究者们注意到鲁迅这一剖白的重要意义,对鲁迅所说的“人道主义”的内涵进行了热烈的争论和探讨,但对鲁迅思想的另一侧面,即他所说的“个人的无治主义”及其与“人道主义”的关系却鲜有涉及,即或论之,也是简单地把“个人的无治主义”等同于“个性主义——怀疑群众的倾向”而予以否定。事实上,鲁迅把“个人的无治主义”作为自己前期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并非偶然。他早年所推崇的尼采、易卜生、基尔凯廓尔都具有个人无政府主义倾向,而鲁迅称之为“先觉善斗之士”并予以系统介绍的施蒂纳则是“现代无政府主义的先知”[2],个人无政府主义的理论代表和创始人。五四时代,鲁迅不仅热情赞颂施蒂纳、尼采、易卜生等人为“大呼猛进”的“轨道破坏者”[3],而且又对个人无政府主义作家阿尔志跋绥夫表现出不寻常的热心。阿尔志跋绥夫针对时人的批评曾公开宣称自己的创作是“无政府个人主义的宣传”,强调自己的创作与施蒂纳的关系:“这里的人常常以为尼采对于我有很大的影响,这使我很惊奇,最简单的理由便是我并不曾读过尼采,……我于马克思·史的奈(Max Stirner)更为相近,更为了解”。[4]鲁迅也曾明确指出:阿尔志跋绥夫的《潮影》、《血痕》等宣传的是“无治的个人主义”,《赛宁》的“中心思想,自然也是无治的个人主义或可以说个人的无治主义”[5];工人绥惠略夫是“个人的无政府主义者”[6]。这些事实说明:从1907年对施蒂纳理论的介绍和称颂到“五四”时代对阿尔志跋绥夫的热情译介,其中的确贯穿着一条重要的思想线索,即“个人的无治主义”。[7]

全面探讨鲁迅思想的上述两侧面的内涵及其发展有待于大部头的专著。本文只准备从鲁迅与施蒂纳的关系这一角度作一些分析。

鲁迅对无政府主义的择取是“亚洲的觉醒”过程中的复杂的历史现象,其出发点和归宿与欧洲无政府主义并不一致。

二十世纪初,刚刚建立的日本第一个社会主义政党——社会民主党内正展开一场关于策略斗争的公开论战。幸德秋水等人接受了克鲁泡特金“个人恐怖手段”有效性的说教,提出了“直接行动论”;以田添铁二为首的“议会政策派”则主张争取普选权,进行合法议会斗争。

日本社会主义运动的复杂状况,特别是幸德秋水等人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对身处日本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留日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为了使读者确信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广泛介绍了社会主义各派别的理论观点,其中包括若干关于无政府主义的篇章。章太炎、廖仲恺等著名的革命派代表人物介绍这些早已被马克思主义批判过的无政府主义者及其主张并非偶然。中国持续数千年的专制统治,特别是清王朝的残酷暴虐,使人们对国家政治、法律、权威等极端厌恶;中国小生产者人口众多,他们习惯于分散、落后的经济组织,对建立在大生产基础上的中央集权政治抱有怀疑和抗拒情绪;中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脱离人民,企图依靠他们的个人奋斗,单枪匹马以赢得革命的胜利。这些因素提供了无政府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温床。但是,中国革命派毕竟生活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他们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推翻清朝专制政府,进行民主主义宣传。而正是在这一总目标上,无政府主义者反对专制、张扬个性的主张与民主主义的革命要求有了一致之处。因此,无论就主观意图还是客观效果而言,当时革命派对无政府主义的宣传与欧洲反马克思主义的无政府主义都有所区别。他们特别注重的乃是“挟其坚忍固毅百折不屈之精神,全体一致同一无二之目的,以与独夫民贼为敌”的革命精神。[8]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汪晖.施蒂纳与鲁迅前期思想[C]//中国鲁迅研究学会《鲁迅研究》编辑部.鲁迅研究第12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