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与实践》译者前言

¥0.26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1998-01

字      数: 584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译者前言

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回顾近当代,特别是20世纪文学批评史,尽管流派纷呈,主义迭出,令人眼花缭乱,但特里·伊格尔顿的概括可以说十分精辟,“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粗略经历了三个阶段:专注作者(浪漫主义和19世纪);专注文本(新批评):近几十年又从文本转向读者。”(《文学理论导论》,明尼阿波尼斯,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1983年英文版,第74页。)第三个阶段就是众所周知的以读者为指向的批评(Audience-Oriented Criticism),或接受理论(Reception Theory),德国称之为“接受美学”(Reception Aesthetics),由康斯坦茨学派的沃尔夫冈·伊瑟尔和汉斯·罗伯特·尧斯首先提出;在美国则称之为读者反应批评(ReaderResponse Criticism),并已被批评界所接受。读者反应批评是对新批评派注重文本(文本是一个独立自足的客体,意义只存在于文本之中,无须读者参予,也排除了诸如对作者生平、生活经历、背景、作者对作品的看法等一切外在因素)的理论的一次反拨,其注意力从文本转向了读者。就此而言,不同名称的读者反应批评家取得了一致;然而,除此之外,他们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却有分歧。美国批评家简·汤姆金斯在其编辑的《读者反应批评:从形式主义到后结构主义》(巴尔的摩,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1980年)的引言中指出,读者反应批评家的焦点集中于研究读者和阅读过程,其理论倾向却各个相异;他们从新批评派、结构主义、现象学、精神分析、解构主义出发,对“读者”、“阐释”、“文本”所下的定义明显有别。由于对文本的阐释、阅读经验、意义的生成都离不开读者,所以“什么是读者”又成为争论的中心。一致说来,这种“读者”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假想的读者(hypothetical reader)和实际的读者(rea J reader)。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美)费什.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