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广东省乡村振兴智库联合会;广州市乡村振兴研究会
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边疆工作委员会;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国家与疆域理论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民族史学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
简介:
白丽萍1968年生,陕西蒲城人,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200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近代社会经济史、灾荒史。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理事、东亚文化交涉协会会员。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北京市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项目,在《武汉大学学报》《江汉论坛》《北京社会科学》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
所属机构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方向清代、近代社会经济史、灾荒史
白洁,1977年生,复旦大学法学博士,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院校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理事。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政府伦理、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主持教育部关工委项目《网络与新媒体环境下髙校关工委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项目《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现代启示》等各级项目共20余项。参与撰写、编写著作5部。西南科技大学首届“龙山人才”资助计划青年学者。
所属机构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院校研究会;四川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
研究方向政府伦理、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白澄宇,国际金融硕士,高级商务师,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处长、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农村扶贫和小额信贷项目管理工作,拥有深厚的国际合作经验和广泛的国际合作渠道。参与设计并管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扶贫小额信贷项目,该项目在国内建立了45家小额信贷机构。主持并参与开发了UNDP小额信贷项目的管理系统,2005年将UNDP提出的inclusive financial sectors概念引入中国,并翻译为“普惠金融体系”一词。2012年后探索农村资金互助业务,利用UNDP项目在贫困地区创立县级服务中心,培育和支持合作社及社内资金互助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企业与社会影响力投资领域积极倡导者。目前,正在与UNDP合作,设立可持续影响力融资研究与促进项目,搭建中国可持续影响力融资平台。主要工作领域和研究方向:农村发展、扶贫、小额信贷、普惠金融、合作金融、社会影响力金融。
所属机构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中国小额信贷联盟
研究方向农村发展、扶贫、小额信贷、普惠金融、合作金融、社会影响力金融
暂无简介
所属机构
研究方向
白玉冬,辽宁省阜新县(蒙古贞)人,蒙古族。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大阪大学文学(历史学)博士,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博士后。师从森安孝夫教授与荒川正晴教授,主要从事唐宋时期北方民族史和敦煌西域历史语言研究。在我国《历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日本《史学杂志》《东洋学报》《内陆亚细亚言语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直接释读突厥鲁尼文与回鹘文、蒙古文文献的研究人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日本学术振兴会外籍研究员项目1项。曾获日本学术振兴会外籍特别研究员奖励金。
所属机构兰州大学
研究方向唐宋时期北方民族史和敦煌西域历史语言研究
白玛措,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博士,挪威卑尔根大学硕士,西藏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发表有《生态人类学和草场研究》《从经济生活变迁到身份定义转换的研究》《畜牧社会组织变化》《人类学视野中的西藏牧区亲系组织及互惠关系》《撞死一头牛:民族认同在西藏民间的构建》等学术论文,及人类学视野的散文记《藏族第三类人》《羌塘卓可帕人》《草原老炮儿》等。
所属机构西藏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研究方向民族史志
白翠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
白耀天,男,壮族,1937年生,广西上林人。少临孤寡,大多折磨。大学毕业后在中小学校任教23年。1985年开始学术研究,调入广西民族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广西历史文化、壮泰文化。发表论文有《年由火来:岭南古越人对时间的知觉方式》《〈水经注〉关于广西水道传述说略》《剪发文身:越文化与汉文化属不同类型文化论》《壮泰群体先人越人及其后人的自称源流》等50多篇,专著有《壮族土官族谱集成》《依智高:历史的幸运儿与弃儿》《南天国与宋朝关系研究》等。
所属机构广西民族研究所
研究方向广西历史文化、壮泰文化
白锡能,1971年参加工作,1977年考入厦门大学哲学系,1982年1月毕业后留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系教学秘书(兼)、科研秘书(兼)、副系主任、教授,现任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兼任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福建省哲学学会秘书长,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理事,福建省外国哲学史研究会副会长。
所属机构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方向革命传统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白雪娇,1986年生,女,法学博士,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乡村治理。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篇,并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课题1项,省级课题1项。
所属机构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方向乡村治理
薄守生,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后。出版论文集《汉语言学初探》(巴蜀书社2006),学术专著《当代中国语言规划研究——侧重于区域学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郑樵传统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在《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文艺争鸣》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2005、201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项(2012)。获第14次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2010)。
所属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方向民国语言学史、语言规划等相关研究
本书作者安德鲁·J.德洛利奥教授现任美国Hope College哲学系主任、亚洲研究项目主任。他在Rutgers College获得学士学位后,于Columbia University先后取得文学硕士、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在1993年任教于Hope College之前先后就职于Iona College、Hunter College和Wittenberg University。德洛利奥教授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伦理学、中世纪哲学、宗教哲学以及中西比较哲学,并在这些领域发表了大量论文和专著。
研究方向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s,1225~1274年),伦理学(道德哲学)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元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请使用手机登录默认注册账号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