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广东省乡村振兴智库联合会;广州市乡村振兴研究会
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边疆工作委员会;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国家与疆域理论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民族史学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
简介:
周汉华,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宪法行政法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法学学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硕士、法学博士,曾访问美国耶鲁大学、密执安大学、挪威人权研究所。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助理、研究员。作为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务院法制办《行政许可法》起草小组成员,参与《行政许可法》起草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接受原国务院信息办委托,起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专家建议稿)》、《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电子政务法(专家建议稿)》;接受国家发改委委托,起草《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条例(专家建议稿)》;接受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委托,起草《国家信息网络专项立法规划2014-2020(建议)》;接受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起草《能源法(送审稿)》法律责任与监督检查两章内容;接受科技部火炬中心委托,起草《国家高新区条例(专家建议稿)》;参与《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食品安全法》、《国家赔偿法》、《药品管理法》、《保守国家秘密法》、《行政强制法》、《电信法》、《征信业管理条例》、《电力监管条例》等的立法咨询工作。
所属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方向科学技术管理法,传媒法、信息法、行政法
朱佳木,男,汉族,籍贯江苏南通。中共党员。研究员。1946年6月生于黑龙江佳木斯。1970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先后在农业研究单位劳动锻炼和在部队从事新闻及理论教育工作。1975年调入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在理论组工作。1977年任胡乔木秘书。1980年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简报组工作。1981年任陈云秘书(1982年任陈云办公室副局级负责人)。1985年任天津港务局副局长。1987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党委书记。1990年调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先后任室务委员兼秘书长、兼第四编研部主任。1999年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兼中共党史出版社社长。2000年12月至2012年4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同期兼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课程主讲教授、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是中共十四大、十五大代表,全国政协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委员会委员。代表著作有《陈云年谱》(主编)、《我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工业化与中国当代史》(论文集)、《论陈云》(论文集)、《当代中国史理论问题十二讲》、《历史经验总结与中国当代史》(论文集)。
研究方向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朱庭光,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历史》、《世界史研究动态》杂志主编。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理事,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顾问,华夏文化促进会理事。
研究方向世界史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年6月14日~1972年4月16日),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 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亚洲第三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毕业于东京大学。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一生多旅行,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的文学底色。他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川端康成善于用意识流写法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因写《伊豆的舞女》而成名。 川端康成的名字早已记录在菊池奖(1944)、艺术院奖(1952)、野间文艺奖(1954)、每日出版文化奖(1961)的花名册上。1953年被选为日本文学艺术最高的荣誉机关——艺术院的会员。1961年,日本政府即“以独自的样式和浓重的感情,描写了日本美的象征,完成了前人没有过的创造”,授予他最高的奖赏——第21届文化勋章,成为日本文化功臣。1957年,获西德政府颁发的“歌德金牌”。1960年获法国政府授予的艺术文化勋章。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口含煤气管的自杀方式离开了人世,未留下纸质遗书。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所属机构东京大学
研究方向文学,文学
颜海英,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1994年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古代东方文明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埃及学。是国内知名的埃及学研究专家。
所属机构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古代东方文明研究所
研究方向埃及学
刘凤云 哈尔滨市人,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清代官僚政治与明清城市。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社科基金项目、文化部清史工程、教育部清史基地的科研项目,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盛京城考古与清代历史文化研究”等。先后出版《清代三藩研究》《吴三桂传》《明清城市空间的文化探析》《北京与江户——17—18世纪的城市空间》《权力运行的轨迹——17—18世纪中国的官僚政治》《朱批——康雍乾用人与治吏》《人文之蕴:北京城的空间记忆》(合著,入选2018年“中国好书”)等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所属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研究方向清代官僚政治与明清城市
李金华,经济学博士,南加州大学富布莱特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社科基金学科组评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重大课题等6项。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执行负责人,出版学术专著4部,参编著作、主编教材1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统计研究》《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国外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ve Computing,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SC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and Applied Statistics,《光明日报》理论版、《人民日报》理论版、《经济日报》理论版、《中国社会科学报》《文汇报》《中国社科院要报》等期刊或报刊独立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理论文章和《要报》文章260余篇;10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30余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撰写的智库类文章多次获中央主要领导批示,主持的科研成果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九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对策研究成果一等奖、特等奖,第十届全国统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17年入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名单;指导的博士生论文曾获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所属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研究方向统计学;数量经济学;经济核算
迟福林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海南等地方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北京大学、东北大学等多家高等院校的特聘教授。 多年致力于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共出版中英文专著四十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八百余篇,形成研究报告七十余部,提交了大量政策建议报告,在决策和实践层面产生积极影响。曾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论文奖”“中国发展研究奖”等奖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被中组部、中宣部、国家人事部和国家科学技术部联合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2009年入选“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2015年入选《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经济学卷》。
所属机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东北大学
研究方向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关系,中国经济
刘敬东,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经济法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5年4月—2017年12月任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现任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首批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专家,最高人民法院特约咨询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深圳国际仲裁院、上海国际仲裁中心、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等国内外仲裁机构仲裁员。长期从事国际法、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商法研究,出版著作《国际融资租赁交易中的法律问题》《中国入世议定书解读——兼评世界贸易组织法律制度》《WTO法律制度中的善意原则》,在《法学研究》《国际法研究》《中国国际法年刊》及Journal of World Trade等期刊上发表大量学术论文。
所属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经济法室;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深圳国际仲裁院;上海国际仲裁中心;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
研究方向
史丹,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万人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中国工业经济》和《经济管理》以及China Economist主编,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长兼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与能源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等部委和省市委托课题百余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等顶级刊物公开发表各类文章150多篇,撰写专著30余部,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学术奖励30余项。
所属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研究方向工业部门经济、产业与能源经济、绿色低碳发展、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等
徐志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研究中心秘书长。2007年7月,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2009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并留所工作。曾作为中央第五批援藏干部,任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当代西藏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是中日关系史和西藏地方史,出版《留学、战争与善后: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战后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研究》《西藏史话》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刊物发文80余篇。
所属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中日关系史和西藏地方史
王晋斌,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资本市场和开放宏观经济学。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等国内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15年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7年受聘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B岗),2018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所属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方向资本市场和开放宏观经济学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元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请使用手机登录默认注册账号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