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问答库> 作者列表

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季羡林教授1911年8月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改为临清市)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他于7岁离开父母往济南依靠叔父为生。1930年高中毕业,考入北京的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获文学士学位。1935年赴德国留学,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自1954年起,当选为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并先后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五十多个职务,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 季羡林先生在印度史、佛教语言、佛教史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主要著作有:《印度简史》、《1857—59年印度民族起义》、《印度古代语言论集》、《中印文化关系论丛》,《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大唐西域记校注》、《原始佛教语言问题》、《中印文化交流史》、《糖史》,等等。 季先生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国内外“优秀成果奖”,“荣誉奖”,在国际学术界享有崇高威望,被誉为“中国东方学奠基人”、“东亚最杰出的学者之一”。

季羡林

所属机构北京大学;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中国南亚学会;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

研究方向文化史,通史

简介:

莫纪宏,江苏靖江市人,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持国际法研究所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莫纪宏研究员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198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取得法学硕士学位,199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工作,1991年至201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2018年11月至2021年7月,担任国际法研究所所长。1993年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2001年晋升研究员,2004年被聘为国际人权法方向博士生指导老师,2004年获得中国法学会“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2013年入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15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7年第3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物。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全国“五五”“七五”普法中央讲师团成员,中国法学会“百名法学家报告团”成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顾问,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律咨询专家,北京市依法治市宣传顾问,广东省委法律顾问等。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中共甘肃省张掖市委副书记(挂职)。 莫纪宏研究员曾长期在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担任客座教授和访问学者。1995年在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部做客座研究员,1998年在挪威人权研究所作访问学者,2001年在瑞典隆德大学作访问学者,2002年在瑞士佛里堡大学作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向为宪法学、立法学、行政法学和国际人权法学。重点研究领域为宪法哲学、依宪治国理论、宪法监督制度与合宪性审查理论、基本人权理论、国际人权法实施机制、紧急状态制度、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理论等。 主要社会兼职:国际宪法学协会名誉主席(终身)、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

莫纪宏

所属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学研究所公法研究中心;国际宪法学协会;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北京市法学会

研究方向宪政与人权、紧急状态、宪法监督与宪法诉讼

<12345678> 跳转至共 967 页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