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作者列表

简介:

保建云,男,云南省陆良县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新分布及分布学派(New Distributionism and Distributional School)的创建者,分布理性及分布人性论、超级博弈及公共天下论(公共世界论)(Distributional Rationality,Distributional Humanity Theory,Super Game Theory and Public Tianxia Theory/Public World Theory)的提出者。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2015-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青年A岗,2017-202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明德青年项目学者(2010-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荣誉辅修本科学位项目“国际政治经济学与大数据科学研究”首席教授(2019-2021年)。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经济学系Erasmus Mundus访问学者(2006年10月一2007年1月)、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科学系(Faculty/Academic)访问学者(2013年7月—2014年7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全球政治学研究生院(GSGP,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兼职博士生合作指导教授(2010-2018年)、亚洲开发银行项目顾问专家(ADB,2018-2021年)、《国家治理研究》执行主编(2018-2021年)。经济学博士(四川大学,2001年)、理论经济学博士后(南京大学,2003年)。独立主持科研课题15项。出版学术著作11部(独著8部,第一作者合著3部)(1999-2021年),公开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50余篇(独著129篇)(1999-2020年)。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第11届),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第6届)。多家中英文学术刊物、国际出版机构与知名大学的匿名审稿人,多家知名大学的客座教授及客座研究员。

保建云

所属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

简介:

吴根友,安徽枞阳人,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6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哲学、中国政治哲学与比较哲学。已出版《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一从李贽到戴震》、《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等十余部著作,在《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AsianPnilosophy、《学术月刊》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曾经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在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著名大学讲学、访问。 一九六三年二月出生于安徽枞阳县一个农民家庭。一九八六年获安徽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学位;一九八九年获武汉大学文学硕士学位,一九九二年获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二○○一年十月晋升为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二○○二年增列为博士生导师。 一九九七年、二○○三年、二○○五年分别出席了在汉城、斯德哥尔摩、澳大利亚召开的第十、十三、十四届国际中哲学会。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应邀访问了香港浸会大学,一九九九年9月至二○○二年八月,曾在哈佛大学做访问研究一年。二○○五年四月,应法国巴黎第七大学东亚学院邀请,做学术访问,讲授中国明清哲学与现代化的问题。二○○六年二月,应美国Weslyan大学哲学系、东亚研究中心的邀请,出席了“新儒家与全球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顺访了哥伦比亚大学、Loyola Marymount大学。二○○七年六月,协助郭齐勇教授,成功承办了在武汉大学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任大会秘书长。二○○八年十一月应朴松山教授邀请,访问了德国特立尔大学,并做了题为“明清时期新人性论与中国现代化的内在精神动力”的学术报告。二○○八年,在台湾“中央研究院”,做了关于“二十世纪后半叶台湾地区明清思想”的短期访问研究。 先后为本科生讲授了中国社会思想、中国古典哲学原著导读、中国哲学智慧、中国哲学史、道家通论、汉唐哲学、北宋至近现代哲学、宋元明清哲学专题等课程;二○○○年,参与并主持了哲学学院“中西比较哲学试验班”的筹备与创办工作。 为研究生讲授了先秦诸子、中国哲学原著导读、明清哲学专题、中国政治哲学等课程。 二○○六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一书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二○○七年入选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聘期三年二○○八至二○一○年)。

吴根友

所属机构武汉大学

研究方向明清哲学、中国政治哲学与比较哲学

彭华民

所属机构南京大学;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研究院;南京大学一日本福祉大学社会福利中心;南京大学一日本福祉大学MSW教育中心;中国社会福利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

研究方向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季羡林教授1911年8月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改为临清市)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他于7岁离开父母往济南依靠叔父为生。1930年高中毕业,考入北京的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获文学士学位。1935年赴德国留学,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自1954年起,当选为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并先后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五十多个职务,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 季羡林先生在印度史、佛教语言、佛教史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主要著作有:《印度简史》、《1857—59年印度民族起义》、《印度古代语言论集》、《中印文化关系论丛》,《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大唐西域记校注》、《原始佛教语言问题》、《中印文化交流史》、《糖史》,等等。 季先生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国内外“优秀成果奖”,“荣誉奖”,在国际学术界享有崇高威望,被誉为“中国东方学奠基人”、“东亚最杰出的学者之一”。

季羡林

所属机构北京大学;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中国南亚学会;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

研究方向文化史,通史

<12345678> 跳转至共 912 页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