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白鹭村民俗基地的“远野物语”

作者:张丽
出版日期:2016年09月01日
简介: 绵绵细雨中,大巴车一路旖旎而行,穿过一畦畦交染着池塘跟树林的大片田野,白鹭古村带着无限的神秘之感缓缓呈现在学员们眼前。村口边自由嬉戏于鹭溪中的白鹭们,给村子的命名有了极好的由头,“白鹭村”,圣洁雅致中又不乏清淡闲散之趣。转过一弯清浅的溪水,白鹭村宁静地矗立于眼前。典雅舒展的赣式民居优雅地坐落于山的一面,四围的山后是翠竹绿叶、长势旺盛的庄稼地,宁静祥和的庄户人家三三两两地隐现在林地间,倏忽间腾起的几只白鹭透露着这个村庄的灵性。导游小姑娘用稚嫩柔弱的声音讲述着白鹭古村落群的历史与民俗,于是明清建筑、木偶戏、东河戏、擂茶、烧瓦塔等字眼开始逐渐映现在脑海中。在这一群建筑物中,我们见到了赣南师范学院民俗...

白鹭古村田野基地的创建与实践

作者:詹娜
出版日期:2016年09月01日
简介: 民俗学科研究向来以田野调查为安身立命之技能,以田野调查地点为生存发展之基础。每一个民俗学者都向往田野,向往有一块可以任自己耕作的自留地。对于民俗学人才的培养及民俗研究的深入开展而言,拥有一处固定的可以长期反复调研的田野实践基地则是各高校及研究机构都梦寐以求的事。然而,在地处江西腹地的赣南师范学院就有国内第一个民俗学的田野调查实体基地——白鹭古村田野调查实践基地。该基地以江西省“重中之重学科”民俗学为依托,是全国首个集田野调查、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于一体的民俗学实践基地,在推动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基地创建两年以来,在研究生培养、赣南周...

在白鹭基地如何开展民俗学教学活动

作者:赵玉燕
出版日期:2016年09月01日
简介: 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老师们在2012年开展了一个很有意义、必将有深远影响的教学科研创举——建立赣县白鹭民俗学田野调查基地。在此次2014年名师(井冈学者)引领民俗学学科骨干教师高级研讨班(8月15-24日)的课程教学与研究团队培养学习中,我有幸被遴选为学员中的一员,领受了这个集体的温暖和丰盈才智。而研讨班所安排的2014年8月21日至22日为期两天,在白鹭民俗学田野调查基地展开的实地作业尤其让人印象深刻。当地居民热情好客,有问必答;学院两位领导自始至终伴随学员,多方关注高度重视,协调地方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内容;会务负责的黄清喜博士和他引领的志愿者服务团队殷勤周到,会务安排井井...

民俗学田野基地建设应具备的条件、设备与环境

作者:余敏先
出版日期:2016年09月01日
简介: 民俗是民众的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传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民俗学作为一门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学科,应研究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事象。它的这种特性决定了这门学科田野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民俗的研究不能仅仅坐在书斋里进行,必须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和采录现在仍存活的与现实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极为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使民俗...

民俗学田野基地建设的理想状态

作者:闫爱萍
出版日期:2016年09月01日
简介: 2012年5月15日,中国民俗学会与赣南师范学院联合共建的“民俗学田野调查实践基地”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赣县白鹭乡白鹭古村建成揭牌。该实践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基地占地面积300余平方米,划分为工作区、教学区和生活区三个功能区,是全国高校首个集田野调查、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于一体的民俗学实践基地。基地从成立到现在几经两年多时间,为了了解基地发展现状,尤其是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建设的理想状态,为此在2014年8月21日至22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田野调查,以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数据,从而形成了这篇调查报告。从2012年成立至今,民俗学田野基地经过一系列发展壮大,形成...

田野基地的建设有助于改变民俗学教学理念

作者:肖龙
出版日期:2016年09月01日
简介: 江帆老师在谈到民间文学调研时说到,对民间文学作品应予以深层审视与剖析,这样有助于我们摆脱宏大历史文献的束缚,发现普通民众被遮蔽了的历史感情和“真实的”历史活动细节,接触到多元的边缘性历史记忆。田野调查的意义还在于:可以避免研究长期受一般理论的引导,以免受普遍性概念的普化效应影响,对事物的认知有所迷失。可见,田野作业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对于教育工作者的认识论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田野基地的建设正是在此意义上达成共识,民俗学课程教学才成为由“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往复检验中得以实现,两者之间形成了某种“共谋”关系,相互依存,具体表现如下:其一,田野基地为民俗学课程教学提供了实践舞台,大大拓展...

民俗学学科点建设与田野基地关系的几点思考

作者:吴才光
出版日期:2016年09月01日
简介: 一个学科的建设涉及学科的定位、学科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每一个方面的建设对于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都至关重要。对于民俗学学科建设而言,除了上述几方面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建设要素,即田野基地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民俗学田野基地的建立与建设是民俗学学科建设的基础和根本,也是民俗学学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方式,本文的思考正是基于这样的基本认识和对赣南师范学院田野调查基地——白鹭基地的考察而展开的。2012年5月11日,“中国民俗学会田野调查实践基地”“国家财政部资助重点学科项目民俗学田野调查实践基地”“赣南师范学院田野调查实践基地”在赣县白鹭乡白鹭古村的...

我国民俗学田野基地创建的大致状况

作者:王研霞
出版日期:2016年09月01日
简介: 民俗学是研究民间习俗的学科。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呈现出多种的、变化万千的民俗形态,它们影响着“民众”的生产、生活。多数民俗活动都是以地域为空间,展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行为表现。集中且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由于它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其为民俗学研究不可多得的研究沃土。由于民俗活动的动态性发展特性,以及它特有的民间性,要想对其进行全面的深入的考察研究,需要融入民间的生产生活,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民俗文化也在进行着新旧的更迭与对话。这一切将浸润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为了便于我们更好地、更为集中地、长期地、持续性地研究某一地域的民俗学,也为了更好地进行物质...
上一页 1819202122 23 24252627下一页  第 /37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