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间权力网络与边疆基层治理: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组织基础
作者:张燚
本书主要围绕边疆多民族地区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来展开,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由“绪论”组成,用以提出本书研究的问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研究方法、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研究框架。第二部分是由“第一章”组成,主要用以提出本书的理论假设,即以有效治理为目标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有赖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耦合,具体来讲,“强耦合”将有利于有效治理的实现,“弱耦合”将导致相对有效治理的产生,而“非耦合”则将引致无效治理的出现。第三部分是由“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组成,主要是借助于第一章的理论模型对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差异进行解释。其中,第二章主要通过对各边疆多民族地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领域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来展现各边疆多民族地区在基层治理绩效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具体体现为“东北边疆强于西南边疆、西南边疆强于西北边疆”的格局。第三章主要从中间权力网络的角度来分析治理差异生成的原因,即在边疆多民族地区都采取“协商式治理”的前提下,权利型中间权力网络的相对强大有利于有效治理的实现,而传统型和权力型中间权力网络的相对强大则不利于有效治理的产生。第四章主要从中间权力网络的角度提出实现有效治理的途径,即在多元化治理方式的推动下,实现传统型中间权力网络的改革与重构、权利型中间权力网络的转型与升级、权力型中间权力网络的分化与瓦解。第四部分是由“结论”组成,主要由三个相互关联的推论组成,治理现代化是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发展方向,国家与社会的协作是实现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基础,中间权力网络的现代化则是实现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组织路径。
边疆少数民族村社治理研究:以云南省武定县插甸镇老木坝傈僳族村为个案
作者:鲁建彪 张健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少数民族村社的治理问题,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傈僳族村社治理为主要研究内容,选取云南省武定县老木坝村为个案,具体分析傈僳族村社的治理主体、治理过程和治理效能等问题,进而提出增强傈僳族村社治理能力,提升傈僳族村社治理效能的路径。本书对于傈僳族村社治理的研究,既有助于傈僳族村社发展,也是边疆少数民族村社治理研究的重要理论探索。
中国民族院校发展史
作者: 唐纪南 张京泽
最新论文
更多+

- 图片名称: 图2—10 边疆民族地区森林、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的覆盖率
- 所属图书: 《 中间权力网络与边疆基层治理: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组织基础 》
- 图片名称: 图2—9 2012年边疆民族地区出版物发行机构数
- 所属图书: 《 中间权力网络与边疆基层治理: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组织基础 》
- 图片名称: 图2—8 2012年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
- 所属图书: 《 中间权力网络与边疆基层治理: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组织基础 》
- 图片名称: 表4—1 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一览表
- 所属图书: 《 中间权力网络与边疆基层治理: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组织基础 》
- 图片名称: 表3—2 2013年社会组织情况 单位 个
- 所属图书: 《 中间权力网络与边疆基层治理: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组织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