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库
当前位置: 首页> 观点列表 >观点详情

论先秦善恶报应理论及其衍变

发布时间:2018-02-01
来源:《周易研究》

  【摘  要】作为周代天命观核心理念的善恶报应论,其理论要点为德福一致。然而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中,施报往往不一,因而在西周末期,报应论开始受到质疑。为回应上述质疑,春秋时人提出部分修正理论,如"报及后世"说、"天假助不善"说与"谴告"说。但这些修正理论不仅无法圆熟解答报应何以无征,甚至由此带来一些新的理论困境,从而使得报应论最终在战国时期为"时命论"所取代。强调德福并不必然一致的"时命论"虽然削弱了敦促世人弃恶行善的外在规制手段与终极保障机制,却能更好地解释"为恶得福,善者有殃"的社会现实。

  【作  者】曲宁宁[1] 陈晨捷[2]

  【作者单位】[1]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2]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

  【期  刊】《周易研究》 中国人文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2016年第5期

  【关 键 词】善恶报应 天命观 时命论

  【基金项目】2011年度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1YJC730010); 2015年度山东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IFYT15031)

 

相关词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