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库资讯列表 >文库资讯详情

《中国经济报告(2020)》丨完善宏观调控,摆脱困局,迎接新挑战

作者:资源管理平台
发布时间:2021-01-06
收藏 纠错

我国的宏观调控和市场化相伴相生。没有市场只有计划的经济是不需要宏观调控的,有了市场才有宏观调控的必要。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市场的力量越来越得到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越来越强,如果没有良好宏观调控的市场,一定会被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等各类经济混乱所打断。党的十九大报告有两处直接提及宏观调控,“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则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第一处是把宏观调控作为描摹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维度,对宏观调控的要求是“有度”。第二处对宏观经济提出更高要求,寄予新的期许。报告有关宏观调控还有一点需要强调,即“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这是对宏观调控需要关注金融风险的再次定调。

我国宏观调控体系刚形成的时候,其基本特征是所谓计划、财政、货币的三位一体。这一体系的形成和此前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频发密切相关,是在治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通过这一系列的金融财税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实施中央银行职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支出行为得到有效限制,我国开始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总需求管理手段调控经济。之后我国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得到了明显抑制。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同时,计划手段也在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了新的阶段。首先,我国经济增长从“结构性加速”进入“结构性减速”阶段,经济增长率下降。其次,金融业膨胀和金融体系复杂化。最后,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出现明显下降。这些现象意味着我国已经开始迈向复杂的金融体系、消费和内需驱动的创新和服务业主导的经济。实际上也就是我国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重要的经济转型阶段,宏观调控框架的转型是必然的,此次转型不同于之前的修修补补。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借鉴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经验和现代宏观经济理论最新研究成果,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框架开始逐步从旧三位一体(计划、财政、货币)转向新三位一体(总需求管理、宏观审慎、增长),在这一轮宏观调控中,决策层更关心的是金融稳定。在最近提出的“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中”。稳金融放在第二位,并未提出“稳物价”或“稳通胀”。这就是说明,我国实体经济目前处于低波动状态。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传统的就业与通胀转变为更广泛的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

在“十三五”收尾“十四五”即将开局之际,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经济已经开始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进入“结构性减速”的同时,实体经济的波动也大大降低。这种伴随金融业膨胀和金融体系复杂化的低波动,还伴有负偏度升高这一显著特点,因而需要对所谓的“黑天鹅”事件有所警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不如人意,陷入“高低不平”的经济困局,这样的经济困局恐怕要持续较长时间,导致全球经济竞争加剧,对我国经济治理和宏观调控造成重大挑战。

《中国经济报告(2020)——大变局下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著

2020年10月出版

ISBN:978-7-5203-73876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报告(2020)——大变局下的高质量发展》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集体撰写的第一本年度中国经济发展报告,主题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将该问题置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进行思考研究,尤其是聚焦“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全书共四部分,包括总论与上中下三篇,分别围绕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与结构、问题与政策、历史与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以《于变局中开新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经济新发展格局》一文为本报告作序。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下设11个研究室、1个创新智库,5个二级学科招收博士生、6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生,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以经济学综合性、基础性问题为主要研究领域,形成了以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为基础的“三大学科板块”布局,即以政治经济学为主线索的理论经济学研究、以宏观经济学为主线索的应用经济学研究以及主要服务于以史鉴今目的的经济史学研究。

图书目录

总论 后疫情时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1)

上篇 趋势与结构

  第一章 认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37)

  第一节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特征(37)

  第二节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与比较(43)

  第三节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着力点(51)

  

  第二章 中国经济的需求结构(56)

  第一节 中国经济需求结构的演变历程(57)

  第二节 经济需求结构变迁的中美比较(62)

  第三节 2025年中国需求结构展望(72

  

  第三章 中国经济的供给结构(78)

  第一节 中国产业发展及其国际比较(78)

  第二节 中国供给效率的抑制原因(86)

  第三节 供给效率模式重塑与未来产业发展(91)

  

  第四章 中国经济的区域结构(98)

  第一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98)

  第二节 中国区域发展竞争力评价(100)

  第三节 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评价(110)

  第四节 未来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任务(125)

  

  第五章 所有制结构:共同发展(127)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演进逻辑(127)

  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调整的理论分析(131)

  第三节 所有制结构调整的现实基础(134)

  第四节 所有制结构调整的策略选择(141)

中篇 问题与政策

  第六章 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157)

  第一节 未来五年的国际经济环境(158)

  第二节 未来五年中国宏观经济(163)

  第三节 中国经济宏观调控框架转型(169)

  第四节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趋势(174)

  

  第七章 多层次资本市场(178)

  第一节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178)

  第二节 高质量发展与多层次资本市场(185)

  第三节 未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加速发展(188)

  

  第八章 资本账户与外汇制度(192)

  第一节 资本账户与外汇制度改革的中国实践(193)

  第二节 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新形势(200)

  第三节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与外储充裕性(204)

  第四节 未来跨境资本与外汇管理的政策框架(211)

  

  第九章 技术创新(215)

  第一节 中国技术创新取得的重要进展(215)

  第二节 中国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223)

  第三节 未来技术创新的关键领域(230)

  第四节 “十四五”时期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233

  

  第十章 数字经济新模式(237)

  第一节 数字经济新模式的发展脉络(238)

  第二节 数字经济新模式的理论解释和前景预测(249)

  第三节 发展数字经济新模式面临的问题(255)

  第四节 发展数字经济新模式的政策建议(261)

  

  第十一章 收入分配与财产分布(265)

  第一节 宏观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265)

  第二节 居民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及其原因(275)

  第三节 居民财产增长与财产差距拉大(285)

  第四节 未来收入分配格局展望与政策建议(293)

  

  第十二章 中国的公共服务供给与治理体系(296)

  第一节 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治理及其理论(296)

  第二节 公共服务供给与治理体系改革的国际趋势(301)

  第三节 中国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与问题(304)

  第四节 面向2025年的公共服务治理体系改革(311

  

  第十三章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320)

  第一节 现代社会保障概念的演进(320)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国际趋势(323)

  第三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历程与问题(327)

  第四节 未来五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334)

  

  第十四章 中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338)

  第一节 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历程(339)

  第二节 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挑战(352)

  第三节 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对策(357)

  

  第十五章 国有企业改革(361)

  第一节 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进展(361)

  第二节 新时代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展(364)

  第三节 新时代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的进展(369)

  第四节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与难点(374)

  第五节 面向2025年国企改革深化的政策着力点(378

下篇 历史与制度

  第十六章 “五年规划”的历史与经验(389

  第一节 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历史回顾(389

  第二节 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基本特点(400

  第三节 “五年规划”制定实施应把握的基本关系(409

  

  第十七章 改革开放以来宏观调控的历史脉络(416)

  第一节 经济转型期的宏观经济思想和

  实践(1978—1992年)(417

  第二节 宏观调控思想基本形成和政策

  运用(1993—1997年)(424

  第三节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政策的充分

  展现(1998—2012年)(432

  第四节 新时代宏观调控的新亮点(2013年至今)(437

  

  第十八章 新中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考察(442)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探索(444)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中国特色(447)

  第三节 中央对政府与市场关系定位的历史回顾(453)

  第四节 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塑造政府与市场关系(455)

  第五节 新时代政府与市场关系定位的新突破(458)

  

  第十九章 新中国扶贫开发的历史考察(464)

  第一节 新中国扶贫开发的历史阶段划分(465)

  第二节 新中国扶贫开发的实践历程(470)

  第三节 新中国扶贫开发的基本特征(480)

  第四节 保障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484)

  

  第二十章 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48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49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逻辑与历史生成(496)

  第三节 新时代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

  基本遵循(500)

  后记(506)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