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阐述了中国未来的住房政策基本原则和目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职住平衡,从而再次强调了住房“房住不炒”的功能属性,在此基础上实现房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中国楼市的沉浮,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要素紧密关联,更是民生议题的重中之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全面脱贫攻坚历史重任在抗疫斗争中取得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收官;2021年,又是建党百年与“十四五”规划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局之年。面临新冠肺炎疫情之“危”与“十四五”规划开局之“机”,中国楼市将如何发展?
了解中国住房2019-2020年度发展状况,请参阅倪鹏飞研究员主编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9—202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版。
楼市回顾
01 时间演变:急速下降后转向边际递减式回升
· 全国住房价格增幅经历了下降、回升和企稳的过程
· 需求方面,月度住房销售面积增长率波动较大,总体保持由降转升的恢复态势,并创造了新高水平
· 供给方面,新开工、施工与竣工面积经历从骤降到波动性恢复的过程;待售住房面积有所增加,同比增幅呈现倒“U”形变动
· 投资经历从骤降到稳步恢复性增长的过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 2020年度经济增速与住房开发投资保持同步变动态势
02 空间变化:房价空间分化总体有所减弱
· 房价空间分化总体有所减弱
· 一线城市房价水平大幅领先其他层级城市,一、二线城市二手房价格增速先缓慢下降再微幅上升,三、四线城市二手房价格增速有所回落
· 房价水平区域差异大,东部地区领先,中西部地区并进,东北地区垫底
· 城市群房价增速总体放缓,中心城市增速有所收窄
总体现状
01 楼市稳定并对“六保六稳”发挥关键性贡献
· 市场恢复基本符合预期,房地产和住房开发投资恢复到中高速水平
· 2020年住房市场经历1—2月的剧烈下降后,开始快速回升,由负转正
· 空间分化的势头有所趋缓
· 总体风险有所下降
· 房地产相关产业对“六保六稳”贡献较大
02 风险、错配和挤出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 炒房还没有被完全控制
· 楼市风险总体仍比较大,其仍是经济金融的重要风险源
· 住房与人口分布错配加剧,大城市住房供需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 租赁市场的问题层出不穷,“爆雷”事件频频发生
· 房地产挤出效应有所增加
03 住房市场转向恢复性平缓波动增长
· 增长周期长度未变,但波动幅度更加平缓
· 季度变化始终存在,但变动幅度更为平缓
· 空间分化从持续转向交替,从城市转向都市圈城市群
· 房地产投资增长在下降一个台阶后总体稳定
· 房价增长与经济增长从相背而行转向相向而行
原因机制
01 疫情影响下的楼市全面剧降及收敛性恢复
02 经济的基本面决定楼市的收敛性恢复
03 政策与制度决定楼市收敛性恢复
04 住房用地供求变化和空间差异助推楼市收敛性恢复
05 资金松紧变化和空间差异直接影响了楼市收敛性恢复
未来展望
01 2021年总体有望延续平稳
· 总体上看:2021全年商品住房价格、销售面积及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保持增长
· 时间上看:2021年上半年将保持恢复性增长
· 空间上看: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复苏较好甚至出现过热,其他城市复苏较慢,部分城市甚至陷入衰退
· 风险上看,市场风险有望进一步下降,但仍有大起大落的风险
02 “十四五”时期总体拐点来临和结构性潜力强劲
· 总体上看,长时期住房市场总体过剩,结构性过剩将较为严重,但结构性潜力仍然存在
· 时间上看,虽然总量可能下降,但是基数较大,住房需求、供给和投资的总量仍然较大
· 家庭类型上看,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尤其是保障性住房需求缺口还很大
· 空间类型上看,存在四类机会区域:
人口集中流入的大都市圈和城市群的次中心、周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二线城市及周边区域城市
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速和快速交通沿线的中西部三四线城市
拥有独特的环境、文化、旅游、休闲与养老资源的城市
但同时,存在四类风险区域:
城市群以外的收缩型城市和城镇
资源枯竭城市
欠发达的四五线及以下城镇
边境偏远城市
· 物业类型上看,智能、绿色、多功能、品牌化趋势和特征将越来越明显
· 风险上看,房价过高和空置率过高并存,住房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