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智库成果出版中心,推出“中社智库”品牌,下辖国家智库报告、地方智库报告、年度报告、智库丛书四大系列。六年来,“中社智库”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40余家高端智库以及地方智库合作,共推出“中社智库”系列成果千余种。值此建党百年之际,本公众号推出特刊,介绍近年来与“中社智库”合作的智库研究单位。今天介绍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下属的国际问题研究所之一,成立于1964年。2020年5月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的实体依托单位。该研究所/智库主要从事全球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发展、国际政治、外交政策、国际政治经济学、全球治理、国际大宗商品和国家安全等领域的研究,是中国经济政策、国际经济政策和中国外交政策等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智库之一。研究所出版《世界经济与政治》《世界经济》《国际经济评论》与China & World Economy 等重要学术期刊,和《世界经济年鉴》《中国海外投资国家风险评级报告》等重要年度报告。2016年被中国外交部指定为二十国集团智库峰会(T20)中方首席牵头智库。
一、智库丛书
美国行为的根源
张宇燕 高程 著
2016年3月
2020年7月重印
ISBN 978-7-5161-7088-5
在当今世界,对于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来说,美国无疑是头等重要的国家,无疑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无论是理解当今国际关系或预测明日世界格局走向,还是评估中国今天所处的国际环境并把握未来趋势,均应以对美国行为方式的深入讨论为基本出发点,均应对美国行为的根源有所了解。本书从商业理念与现实利益、精英主导与集团政治、对外行为的二元目标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美国行为的根源。
太阳之下无新事
余永定 著
2020年3月
ISBN 978-7-5203-5349-6
本书收录了作者回国后撰写的有关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的主要文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国宏观经济中、短期变化趋势的判断;二是对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些争议问题的理论探讨。
作者在整理自己横跨20多年的宏观经济文章的过程中发现并指出: 在宏观经济领域真是 “已行的事,后必再行。阳光之下,并无新事。” 或许,这种感觉源于宏观经济自身的周期性 (或“重复性” ) : 尽管每次重复不尽相同,但模式是相同的。这样,研究宏观经济史、宏观经济调控史,说对了什么、说错了什么、为什么会做出错误判断,对在今后不重犯过去的错误就显得很有意义了。虽年轻一代学者在技术分析层面早已超过作者这一代人,但他们并未亲身经历两个 (更不要说三个) 以上的经济 “周期” ,如果他们能够通过作者一代人的思想历程感受到什么是 “阳光之下,并无新事” ,或许就可以不必再次回到原点,不犯或少犯过来人所犯的错误。
中国金融开放:感知政策的温度
徐奇渊 等著
2021年8月
ISBN 978-7-5203-8692-0
不论是金融改革还是金融开放,初心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疫情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中美关系紧张。在此背景下,金融开放是加深中国与全球经济互动、加强新形势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开放的步伐很快,但在华外资机构仍面临不少操作性问题,对金融业开放的诉求依然较多。这表明中国金融开放的政策努力与外资机构的获得感之间仍有一定的温差。金融开放最终服务于国内经济发展,但其最直接地还是服务于外资金融机构。
本书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中国金融开放观察:政府与市场的感知差异》的研究成果。
直面中美贸易冲突
东艳 徐奇渊 等著
2021年3月
ISBN 978-7-5203-7795-9
中美经贸摩擦已历时近三年,传统贸易冲突领域对应的关税战出现了暂时的缓和迹象,在产业政策、国有企业等问题上的共识仍然有待磨合,而在技术领域的冲突仍在延续。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使得中美贸易摩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在此背景下,中国应明确自身核心利益,直面冲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尤其应以制度协调和制度开放进行应对。
本书提出的建议有:首先,在多边合作领域,以建设性立场应对WTO发展中国家地位的调整压力,并尽快启动加入CPTPP谈判的进程。其次,在双边合作领域,中美应合作推动形成国际技术转让的多边规则。同时,需要对美国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进一步全面扩大开放。在中欧合作方面,可以分四步推动经贸合作取得进展。最后,国内政策应尽快推动国有企业的竞争中性改革,同时稳妥处理好扩大开放与防范风险的关系。
本书为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课题“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的研究成果。
“一带一路”与文明交流
薛力 著
2020年11月
ISBN 978-7-5203-7195-7
本书为薛力研究员关于“一带一路”研究的第三部个人文集,主要汇集了作者在2018年和2019年期间发表的部分成果。全书包括四个部分,第四部分为22篇英文文章,前三个部分研究主题分别为全球治理。区域治理、双边关系、国别研究。这些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例如:所谓的逆(反)全球化应该被看作全球化进程中的涡流;不同文明对于世界秩序有不同的主张,世界正在进入文明间交流、互鉴、竞争、合作的时代,中华文明的优点将在此过程中凸显;中美关系并没有发生质变,因为双方是对手不是敌人,双方处于“冷缠斗”状态;中俄结盟弊大于利,双方也没有结盟的意愿;长期奉行“与强者为伍”的外交方略让日本受益匪浅。作为国内研究“一带一路”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作者提出的这些观点具有借鉴意义。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丛书
反思全球治理:安全、权力与制度
任琳 著
2021年3月
ISBN 978-7-5203-7851-2
本书尝试从安全、权力和制度三个维度探究新兴国家参与全球治理所面临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所谓安全指全球化带来各类具有非传统安全特性的全球问题,不断刷新着人们旧有的安全观;权力亦随即呈现出规范性权力、技术性权力和制度性权力等更为多元的表现形态;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从制度维度刻画新兴国家参与全球治理时遇到的问题,例如制度开放性带来集体行动难题,以及制度非中性导致权力不对称。以上述核心概念为基础,结合治理议题领域和治理平台举例,本书力求理解和探讨新兴国家参与全球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和应对之道(路径)。
世界贸易体系变革研究
苏庆义 著
2021年4月
ISBN 978-7-5203-8019-5
本书旨在讨论世界贸易体系变革的原因、事实和趋势。为此,本书尝试建立统一的框架进行分析。该框架界定了世界贸易体系的三要素——主体、平台、规则,并借用了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法。在此基础上,本书分析了世界贸易体系的思路。本书还重点讨论了主体、平台、规则各自的变革情况。本书有助于读者了解世界贸易体系的现状及未来趋势,以及中国在其中可以扮演的角色。
三、世界经济与政治智库论丛
世界秩序与中国方位
邹治波 赵远良 主编
2020年8月
ISBN 978-7-5203-6934-3
全球性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需要我们对全球治理模式进行改革与调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可谓恰逢其时,其建设进程一方面推动了全球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提供了解决全球治理难题的中国方案。全球化进程具有历史的惯性,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新态势,但两者都面临诸多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无疑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本书主要从全球治理与非传统安全、“一带一路”研究、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四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论述。
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应对
赵芮 赵远良 主编
2019年12月
ISBN 978-7-5203-4753-2
国际体系正进入新一轮大变革、大调整的阶段,大国间的战略博弈也在全面加剧,国际秩序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在国际政治与世界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本书主要从中美贸易博弈、“一带一路”研究、全球治理、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研究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四个专题依次分析了中美贸易激烈摩擦的背景、过程以及中国的应对措施等内容,探讨了“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新变化和构建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新格局等议题,论述了全球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的应对举措,分析了高科技产业发展以及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与路径等重大议题。
四、国家智库报告
中国海外投资国家风险评级报告(2021)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国家风险评级项目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 著
2021年4月
ISBN 978-7-5203-8167-3
本报告采用科学规范的指数处理流程,从中国企业和主权财富的海外投资视角出发,构建经济基础、偿债能力、社会弹性、政治风险和对华关系五大指标,共42个子指标,涵盖114个国家和地区,量化评估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从总体评级结果来看,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基础较好,政治风险较低,社会弹性较高,偿债能力较强,整体投资风险低于新兴经济体。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险评级结果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平均风险水平低于整体水平,中等风险国家居多。
人民币有效汇率重估及中国对外竞争力再考察——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
杨盼盼 李晓琴 徐奇渊 著
2020年6月
ISBN 978-7-5203-6548-2
有效汇率对一国对外经济政策制定非常重要。无论是评估对外竞争力,还是全球失衡再调整,抑或对人民币汇率是否被低估、高估的讨论,都离不开对有效汇率的评估。全球价值链研究的发展为有效汇率的研究注入了全新的血液,本书关注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测算,尤其是将其拓展至测算不可贸易品部门的分行业增加值有效汇率及相关政策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