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立言之道有六难:学难乎渊该,事难乎综核,词难乎雅健,气难乎冲和,识难乎通融,志难乎沉澹。”(田同之《西圃文说》)其实,学、事、词、气、识、志这六个方面,不如刘知几《史通》用才、学、识这三个字的概括更好。识为主,才与学为辅。才、学、识为文学研究的三个支点。用今天的话来说,才就是艺术感受,学就是文献基础,而识则是理论素养,这是我们从事中国文学研究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艺术感受是基础,它源于艺术实践;而艺术实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创作实践,二是阅读实践。创作实践不一定人人都有,但是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阅读实践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仅有阅读实践,并不能成为文学研究工作者。文学研究还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支点,一是文献基础,二是理论素养。这个道理不言自明,但是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三者之间的关系又有着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
(唐)刘知幾撰:《史通》,明万历五年张之象刻本。
文学研究与艺术感受密不可分,这是共识之一。问题在于,看了很多赏析之类的著作,每每叫人感到平庸乏味。为此,老师总是叫我们要有问题意识,于是我们拿起作品,顾不上欣赏她的美丽境界,而是像破案似的在字里行间寻找“问题”,结果艺术感觉离我们越来越远。
文学研究与文献基础密不可分,这是共识之二。问题在于,看了很多文献考订之类的著作,往往有支离破碎之感。有很多文章,纠缠于一些很难说得清的问题,争来论去,就像从圆心射向两个不同方向的直线,分歧只能越来越大。仅就某一点而言,似乎有一得之见,但是,倘若通盘考察,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样的研究离文学越来越远。
文学研究与理论素养密不可分,这是共识之三。问题在于,看了很多理论著作,常常叫人激动,有“封狼居胥”意,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又有两股道上跑车的感觉,两者很难找到结合点。表面上说得头头是道,实际上又对不上号。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商务印书馆,1950年。
著名学者胡厚宣说:“史料与史观是史学的两个方面,并不是对立的两种学说。史料与史观,必须共同相辅,才能成为史学。史料与史观,是一件的两种成分,任何一种是不能脱离了另外一种而独立了的。史学若是房屋,那么,史观是工程师,史料是木材砖瓦。只有工程师而没有木材砖瓦,和只有木材砖瓦而没有工程师,是同样盖不成房子的。只有正确的史观,没有正确的史料,和只有正确的史料,没有正确的史观,是同样写不出正确的历史来的。”(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页)
我也经常为这些问题困扰,只能不断地思索,不断地补课。经历了从文学青年到青年学人,从现代文学到古典文学,从古典文学到古典文献,从文献研究到理论思考,从文学阅读到经典研讨的不同阶段,虽然甘苦自知,我也很希望梳理出若干经验教训,不敢说金针度人,至少可以分享其中的酸甜苦辣。
——刘跃进
刘跃进
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届考入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2年1月分配到清华大学文史教研组任助教。1984年至1986年考入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师从姜亮夫先生、郭在贻先生研习古典文献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其后回清华大学中文系任讲师。1988年至1991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师从曹道衡先生研习汉魏六朝文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91年8月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哲学部副主任、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出版专著有《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秦汉文学编年史》《门阀士族与文学总集》《中古文学文献学》《赋到沧桑——中国古典诗歌引论》《〈金瓶梅〉中商人形象透视》《中华文学通览·汉代卷——雄风振采》等。论文集有《古典文学文献学丛稿》《秦汉文学论丛》《走向通融——世纪之交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回归中的超越——文学史研究的多种可能性》等。与曹道衡先生合著《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南北朝文学编年史》等。古籍整理著作有《〈文选〉旧注辑存》等。
刘跃进著作推荐
《文选》学丛稿
ISBN:9787520381727
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刘跃进供稿。《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现存的最早一部汉族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避不开的一部文学经典。《<文选>学丛稿》收录作者《文选》学方面的论文27篇,分为三辑:第一辑为《文选》综论,第二辑为《文选》析读,第三辑为《文选》中的文学批评史料。《我研读<文选>的体会》作为代后记,介绍作者研读《文选》的心得。
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
刘跃进 主编
ISBN:9787520341677
《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成功推出《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简明世界历史读本》等作品之后,精心打造的又一针对一般读者的学术科普作品,这个读本在构思上充分体现了“大学者写小书”的特色,邀请的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一线研究人员,尽量以通俗平易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展示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八百多页的篇幅涵盖了自远古时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文学发展历程。一本在手,便可通晓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代表作品。本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对于推动高端学术走向普通群众具有积极意义。全书分九编,从先秦写1949年。作者主要是文学所中青年骨干学者,亦邀请高校老师参加。最大特点有二:一是反映最新研究成果,二是反映多民族、不同阶层的文学。历时二年完成。
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
朝戈金,刘跃进,陈众议 主编
ISBN:9787520360371
《中国文学研究7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资深研究人员执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文学研究(含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学科走过的发展历程,从宏观上进行了精要回顾。书稿立足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前沿发展,将文学研究领域的历史发展与当前现状有机结合起来,展示了辉煌成就,总结了宝贵经验,并提出了若干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邺城考古与文化论集
刘跃进 主编
ISBN:9787520378598
邺城(今河北临漳)曾经是曹魏(204-220)、后赵(335-350)、冉魏(350-352)、前燕(357-370)、东魏(534-550)、北齐(550-577)六个王朝的都城,在中古政治、军事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活跃于此地的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更是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璀璨的一页。本论集共收入论文16篇,视野广阔、功力深厚、论议精微,集中呈现了近年来邺城考古与佛教考古、历史地理与魏晋学术、建安文学与魏晋文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既有相关具体学术问题的深入探讨,也有历史现象之上理论层面的宏观思考,更是考古与文学两个学科之间一次难得的对话和交流。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
刘跃进,马燕鑫 著
ISBN:9787520338042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孕育、发生、发展和演进。从先秦文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247年)开始,到清代文学(1644—1911年)为止,本书用简洁、平白的语言讲述了各个时期中国古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文学特征以及思想潮流,作为通识读本,本书言简意赅,概括到位,既是优秀的通识教育工具,又能满足一般文学爱好者的知识积累。
现代学术视野下的《文选》研究
刘跃进,柳宏 主编
ISBN:9787516184295
本书是一部古代文学理论的研究论文集,作者均是本研究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家学者,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综合研究,收录12篇论文,主要偏重于对名家治古代文学研究的方法的研究,也即研究之研究,下编则大多是集中在对《文选》的各种版本的校异和考辨方面。
杜甫与秦陇文化论集
刘跃进 主编
ISBN:9787520322256
本书为2016年杜甫与秦陇文化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文学史料学会、《杜甫研究学刊》编辑部、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3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杜甫研究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以“杜甫与秦陇文化”为主题,重点对杜甫在甘肃的行迹、诗歌创作等进行了探讨。
中华文学史料第五辑
刘跃进 主编
ISBN:9787520361668
本书为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2017、2018年年会论文成果,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社团拨款资助。《中华文学史料》已经陆续出版了四辑,以往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研究,即将出版的《中华文学史料》第五辑,出现一大变化,就是除了传统的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研究论文,又增加了海外华文、民族文学史料的研究论文。本辑结合2017年、2018年两次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年会的近百篇论文,根据参会作者的意见和论文的质量情况,从中精选了25篇论文,包括古代文学史料研究9篇、近现代文学与海外华文史料研究8篇、民族文学史料8篇,以期通过这些论文,体现“中华文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同时体现“中华文学史料”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以及中华文学研究的未来方向与可能性。
中华文学史料第四辑
刘跃进 主编
ISBN:9787520340564
“中华文学史料”对中华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为促进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与地域文学文献的研究,增进会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友谊,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分会2017年年会暨中原文学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主要议题有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学科理论与方法,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名著史料研究,大数据时代文学总集的编纂与研究,中原文学文献的梳理与研究,及其它文献问题研究。刘跃进主编的《中华文学史料(第4辑)》即在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分会2017年会暨中原文学文献学术研讨会参会论文基础之上,甄选之后的论文结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