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库资讯列表 >文库资讯详情

5000年的海洋历史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发布时间:2022-02-23
收藏 纠错

现在,我们仍不能确定人们第一次造船出海的具体时间。5000多年前,当中国、埃及、印度和美索不达米亚形成它们的第一个城市文明时,人们中已有出色的航海家,航海使他们的全球旅行十分便利。正如柏拉图在《斐多篇》中所说,在爱琴海或地中海的岛屿或沿海地区,人群沿水分布,就像“池塘周围的青蛙”(柏拉图:《斐多篇》,公元前109年),这使海洋成为贸易、旅行、探险和冲突的场所。占据地球表面70%的海洋不仅是联系不同文化的地方,也有助于人类与动物的迁徙和植物与思想技术的传播。不过,它也有可能给新大陆带来具有毁灭性后果的疾病。在19世纪铁路运输得以发展以前,水上运输提供了到达数百英里距离之外地方的最快方式,也是长途运输大型货物的唯一有效方式。即使在今天,世界上大部分的货物还是通过海运进行运输。

我们最早的一些历史文献记录了河流和海洋上的旅行,以及我们最早的冒险故事中的海洋人物,例如《伊利亚特》中奥德修斯的航行或早期的埃及水手的故事。无论是马可·波罗和伊本·巴图塔这样的旅行者的真实描述、向维京人的英雄致敬的史诗、历代流传下来的波利尼西亚航海家的故事,还是水手辛巴达和船长亚哈的虚构冒险,有关海洋的故事从来不缺听众。早在欧洲伟大的探险之旅(以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詹姆斯·库克的航海旅行而告终)之前,人们就已经为腓尼基人环航非洲的壮举,以及马赛利亚人毕提亚斯由不列颠群岛北上的航行感到震撼。在19世纪,从北极回来的探险家们对狂热的听众演讲,像雅克·库斯托这样的深海探险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里也得到了类似的关注。

海上历史常常是从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航海开始的西方视角叙事。希望这本书能通过着重描述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悠久航海历史,帮助纠正这种不平衡的印象。尤其是印度洋,早在葡萄牙人1498年到达那里之前,就已经是一个海洋活动十分频繁的地方。波利尼西亚人穿越太平洋,在数千英里之外的岛屿上定居下来。阿拉伯水手到达东南亚和印度尼西亚,在那里传播了他们的信仰。非洲人虽然往往只作为奴隶贩子的货物出现在航海史上,但他们发展了自己的航海传统,并在奴隶贸易和殖民主义瓦解后仍维持着这些传统。

海洋对于不同的人类社会十分重要。人们投入精力和资源去提升船只复杂性和更远航距。尼罗河连接了古埃及人,促进了他们民族国家的发展。埃及与黎凡特交易木材建造船只,试图征服它以获得稳定的造船资源,它还面临着来自黎凡特的“海洋民族”对埃及的入侵。中国、印度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古代文明也同样傍水发展,他们沿着河流和海岸线扩张,并通过海洋与遥远的民族进行贸易。海外贸易促进了今后这些社会的繁荣。但同时,如公元前1200年前后地中海和美索不达米亚发生的贸易崩溃,必然会损害当地经济,甚至导致伟大国家和帝国的崩溃。海上贸易为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黄金时代提供了资金,并支撑了亚洲、欧洲与非洲各国和帝国的发展。到了共同时代的开始,海上贸易又连接了北欧、地中海、印度洋以及东南亚和中国。在这些年里,没有一艘船可以从英国航行到中国,但是货物——特别是丝绸、黄金、香料和其他奢侈品——经常横渡大海,在罗马和中国这样遥远的帝国之间往来。

尽管人们学会了建造越来越大的船只,15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欧洲的实用性木船建造达到了大船建造的最高水平。但是,把人类在海上的活动看作一种稳步进展的看法是错误的。帝国衰亡了,但海上贸易仍在继续。例如,尽管汉朝和罗马帝国崩溃,印度洋的贸易仍在继续。除了他们运送的货物和乘客外,水手们还向新大陆传播了大量的宗教信仰,海洋成了佛教、基督教和穆斯林朝圣者的路线。尤其是活跃在印度洋的穆斯林商人,他们发展了从东非经印度到达东南亚和中国的贸易网络。尽管在16世纪就到达此地的欧洲人通常以暴力的方式取代本地人的贸易,这些贸易网络依旧存在。

西欧全套装备船的发展源于一个长期的海上改进过程。在此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相互学习,共享和传播了一系列技术。这些技术包括指南针和船尾柱方向舵、风帆和索具的样式、施工技术。人们还开发了一系列导航仪器,使欧洲船长能够驶船环游世界,并进入其最危险的海域。得益于技术的发展,世界贸易由欧洲国家开始主导,并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不断增长。19世纪末,欧洲的国家发起了一系列殖民和帝国主义的冒险活动,由此带来的收益不相称地流向欧洲。

19世纪引入的汽船增加了海上贸易量,也增加了数百万移民到美洲的乘客。全球经济得到发展,但首先主要集中在欧洲,其次是美国,这些国家的工厂消耗了世界各地的资源,同时他们生产的商品数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两次世界大战都破坏了世界贸易,削弱了欧洲的殖民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实用武器引进的飞机主导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在战后彻底改变了旅行方式。在20世纪的前十年,数百万乘客乘船横渡大西洋,然后在20世纪的最后几十年乘飞机旅行。同一时期,船舶变得越来越大,效率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船舶是在亚洲造船厂建造的,而不在欧洲或美国。欧洲长达四个世纪的海上主导局面结束了,世界海洋再次为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船只和人民服务。20世纪90年代集装箱革命创造了卡车、铁路和海上运输的综合系统。此后,船舶运载的货物越来越多,但在海上工作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乘坐游轮或他们自己的小船或游艇出海休闲。他们也越来越关注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危害,这样的关注推动了环境组织的发展。

5000多年来,海上旅行的改善加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范围。在20世纪后期,它们促生了人们最近称为“全球化”的东西,这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交织且遍布世界的金融、劳动力、生产、运输和市场网络。没有航空旅行和大量通信技术,全球化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占货物总量90%以上的海运货物是全球经济的支柱。在某种程度上,这本书是一部记录不同民族日益充分地利用海洋资源的编年史,但它也说明了人们对海洋的各种设想、它在艺术和文学中的出现以及海洋对人类发展的持续重要性。

海洋的世界史:探索、旅游与贸易(全两册)

《海洋的世界史:探索、旅游与贸易(全两册)》

(美)斯蒂芬·K.斯坦因 编著

陈菲,冯维江 译

ISBN:9787520382830

内容简介:

本书以百科全书的形式,对世界海洋史进行了全景梳理。本书致力于从大背景、全视角提供一个对海洋历史的跨文化研究,尤其突出了海洋联系不同人群和种族的重要职能,以及海洋在世界历史形成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从古至今,海洋促进了人类的交往、贸易和旅游;航海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海洋本身引人遐想,产生了不少关于它的文学艺术作品。本书分为上、下两卷,前后共分八章,按年代顺序排列。每一章都以该时期(或年代)重要的海洋发展总论和大事年表为开端;其后是关于探险家、发明家、重大事件、港口、船舶、科技等主题的重点词条及解释,基本围绕探索探险、贸易和旅游等几个方面;每章末都附有拓展阅读、文献资料,通过强调不同时代对探险家、商人、旅行者、战士等的观察记录,对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海洋文学进行描述和总结。

编著者简介:

斯蒂芬·K.斯坦因,美国孟菲斯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曾于2006年获“海军少将Ernest M. Eller海军历史奖”;他的另一部著作《实验时代:1916年以来的海军航空》被收录于道格拉斯主编的畅销书《美国海空军一百年》。

译者简介:

陈菲,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国际政治博士,主要从事国际关系理论、海洋安全研究等。

冯维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国际政治经济学、国家安全学研究。

总目录

第一卷

第一章 早期文明,公元前4000年至前1000年  

第二章 古代世界,公元前1000年至300年  

第三章 交流与相遇,300年至1000年  

第四章 全球互动,1000年至1500年  

第五章 第一个全球性的时代,1450年至1770年  

第二卷 从革命的世界到现在  

第六章 革命的世界:1750年至1900年  

第七章 危机与成就,1900年至1945年  

第八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年至今  

附加说明的书目  

关于编辑和撰稿人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